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中长期规划.docx





《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中长期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222030年)为落实关于“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全省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促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动物防疫法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等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全面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行积极防御、系统治理,有效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抗病能力,不断健全完善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体制机制,夯实基层防疫体系,提升风险防范和综合防治能力,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若干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
2、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畜间人兽共患病,为全面实施健康行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提供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1.源头防治,突出重点。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聚焦重点病种,织密筑牢防治畜间人兽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从前端阻断畜间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切实降低流行率,有效防范传播风险。2.政府主导,社会共治。严格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采取监督指导和激励相结合的措施,调动从业者主动防疫的内生动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生产经营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3.因病施策,精准防治。实行一病一
3、策、分类指导,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采取差异化防治策略,根据不同病种的流行规律、传播特点和防治现状,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精准防治,逐步实现从场群、区域到整体的控制、净化和消灭目标。4.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有效整合现有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资源,理顺防治体制机制,明确各方事权,协调各方力量,强化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形成防控合力。确定全省重点防治病种,突出重点区域、聚焦重点环节、落实重点措施,统筹推进各项防治工作。(三)防治目标到2030年,逐步形成有效保障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能力。动物防疫机构队伍、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更加健全,快速感
4、知和识别新发突发疫病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协同防范畜间人兽共患病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重点防治病种得到有效控制,畜间布病、牛结核病等病种流行率明显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稳定控制,犬传人狂犬病逐步消除,日本血吸虫病实现消除,炭疽保持平稳,马鼻疽实现消灭。常规防治病种流行率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重点防范的外来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二、策略措施对重点防治病种,实行一病一策,全省统防,部门联防,区域协同,精准治理,有效防控。对境外流行、尚未传入的畜间人兽共患病,加强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一)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坚持落实免疫、监测、扑杀、净化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防治措施。一是做好强制免
5、疫。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家禽强制免疫和抗体监测,确保家禽群体免疫保护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防治实际探索建立免疫退出机制。二是加强监测预警。组织实施家禽和野禽专项监测计划,密切监视禽流感病毒流行动态、毒株变异、致病力变化情况。三是严格检疫监管和市场准入。严禁未经检疫、来源不明的家禽及产品入市场销售,严格执行活禽市场防疫管理制度,加强疫病监测,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污染立即采取休市、消毒等应急处置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情况,依法决定在城市特定区域禁止活禽交易。倡导健康消费理念,加快推进“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生产消费模式。四是推进区域化管理。
6、鼓励、支持各地及养殖场户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不断提高家禽养殖场所的生物安全水平。(二)布病布病防控继续坚持监测剔除与净化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逐步降低畜间流行率。重点防治措施。一是实施专项防控行动。落实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年),强化条件保障,做好技术支持,加强督导检查与评估考核,全面落实监测、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人员防护等关键措施,切实降低畜间布病流行率。二是推进区域化管理。采取“分区域、分阶段”的防治策略,在全省种羊场及重点区域开展布鲁氏菌病区域化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布病净化场、无疫小区、无疫区建设,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
7、全水平。三是强化牛羊调运监管。严格落实牛羊产地检疫和落地报告制度。全面实施畜禽运输车辆和主体备案制度,加强活畜跨区域调运监管。除布病无疫区、无疫小区、净化场,以及用于屠宰和种用乳用外,跨省调运活畜时,禁止布病易感动物从高风险区域(免疫区)向低风险区域(非免疫区)调运。四是加强奶畜布病风险监测。鼓励引导奶畜养殖场户开展布病自检,探索建立生鲜乳布病等病原微生物风险监测评估制度。(三)牛结核病牛结核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监测。加大对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的监测力度,鼓励引导奶牛养殖场户开展牛结核病自检,探索建立生鲜乳牛结核病
8、等病原微生物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及时准确掌握病原分布和动态。逐步建立完善奶牛个体档案和可追溯标识,对阳性牛及时追踪溯源,并对溯源牛群进行持续监测。二是加快推进净化工作。制定净化实施方案,分区域、分步骤统筹推进牛结核病净化工作。养殖场实行“一病一案、一场一策”,有计划地开展防治工作。三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及时扑杀结核病阳性牛,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积极培育牛结核病阴性群。(四)狂犬病狂犬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畜间人兽共患病,要强化免疫、监测流调、处置等关键防治措施落实。重点防治措施。一是严格实施犬只免疫。指导犬只饲养单位和个人要切实履行法定义务,
9、定期为犬只接种狂犬病疫苗,确保构筑有效免疫屏障。各地可根据狂犬病流行情况、监测评估结果和当地实际,将犬只狂犬病纳入地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推进狂犬病免疫接种点建设,规范动物诊疗机构接种管理,对免疫犬只建立免疫档案。二是开展监测流调。对出现异常攻击行为或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的疑似患病动物及时开展病原学监测,发现确诊病例及时开展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三是做好应急处置。发生疑似动物狂犬病,及时划定高风险场所或区域,落实传染源调查、高风险区犬只紧急免疫等应急处置措施,严格按规定对染疫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加强流浪犬和农村犬只防疫管理。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做好
10、本辖区流浪犬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农村地区饲养犬只的防疫管理工作。(五)炭疽炭疽防治要强化监测排查、应急处置、检疫监管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防治措施。一是做好监测报告。加强高发季节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及早发现和报告。二是严格规范处置。按照“早、快、严、小”原则做好处置,对病畜进行无血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掩埋点设立永久性警示标志,疫源地周边禁止放牧。三是做好针对性免疫。根据动态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重点地区免疫计划,适时开展家畜免疫。四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管。严格检疫和调运监管,严厉打击收购、加工、贩运、销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死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畜间人兽共 患病 防治 中长期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