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docx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生产标准作业文件文件编号xxx-034-A文件页码5 / 5文件名称: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分级管理规定编制:审核人: 批准人:分发部门:xxx部,.0. 更改记录版 本更新日期备件人更 改 简 述1.01. 目的2. 范围3. 定义4. 职责5. 控制程序6. 相关文件7. 相关记录1. 目的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规定。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工作。3. 定义3.1 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
2、肤、口进入人体并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物质的总称。3.2 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3.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3.4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分级:是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超标倍数等三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分为0级、级危害、级危害、级危害、级危害。4. 职责4.1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3、的分布、监测、分级管理,每年组织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保存检测结果。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4.2 安全管理人员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按规定的时间和频次进行监测,根据质检处监测数据按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5. 控制程序5.1 危害因素的识别应根据公司相关岗位接触或产生危害人体身体健康的物质的浓度、类别等,公司应组织人员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其主要内容有:5.1.1 识别确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评价危害因素与上述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判定危害因素及其岗位;对现行活动进行审查;对以往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包括职业病危害
4、事故、卫生监察等的调查;该岗位及所处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等。5.1.2 危害因素的识别识别时机A. 以岗位为对象,每年年初;B. 发生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情况时;C.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产品涉及的原料或成分变更,新建项目或购进新设备以及相关方要求的情况下。5.1.3 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工作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记录表分发到相关岗位,相关岗位则根据自身的作业、原料成分设备及防护等特点,最大限度地调查识别出本岗位的危害因素。并对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危害进行识别。识别危害因素时各岗位须考虑:当前及过去的有关活动、产品(含原料)和服务,纳入计划或新开发的项目、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以及原
5、料和产品所包括的危害因素成分,并考虑到正常和异常的运行条件,以及可合理预知的紧急情况。识别时还应考虑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因素,如:设计和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顾客和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职业卫生要求和操作方式;废物管理;原料和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5.1.4 进行危害因素分析评价时,可采用座谈的方式,集思广益进行讨论。并可通过现场观察工艺、流程分析、物料走向、平稳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法等进行。5.1.5 以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识别表记录所分析出的危害因素,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由安全管理人员整理汇总。5.2 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毒有害作业场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