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
《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全市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为系统解决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地区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第一章水安全保障现状及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成就及现状“十三五”时期,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认真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成投资1185
2、亿元,较好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加快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十三五”期间水源工程完成前期工作116座,建设124座(新开工89座),建成33座,新增蓄引提水能力9亿立方米。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库等5个项目纳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名单,征渠、南及中部水资源配置工程等7个重大项目列入地区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水库获评水利工程优质奖,涌现出一批“部级文明工地”。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实施江干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284处,综合治理河1145公里,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330座。编制完成河流洪水防御方案和中心城区等洪水风险图,防汛
3、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正式运行,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应对2018年“712”过境洪水、2020年綦江“622”首次红色预警超标准洪水。实现应急备用水源全覆盖,工农业和城乡居民饮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连续4年获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用水总量由2015年的79亿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70.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9%、6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79提高到0.5037。完成7个大型灌区、40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任务,8个区县获评全国节
4、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县。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推行河制,落实“一河一”“一河一策”“一河一档”要求,构建起三级“双总河”架构和四级河体系,发布第1、2号市总河令,开展“三排”“三乱”专项整治。实施“清四乱”“清江行动”等专项行动,完成全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划界,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35平方公里。纳入全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区县,丰都龙河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示范河湖。水利扶贫成果显著。向有扶贫开发任务的30个区县投入市以上水利资金478.4亿元。把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建成各类巩固提升工程2.1万处,691处万人供水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小型集中供
5、水工程落实管护责任人,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得到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完成水利部确定的5个定点扶贫区县、18个深度贫困乡镇水利扶贫攻坚任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健全法制体系,修订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制定村镇供水条例河制条例;加强水行政执法,开展水利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市级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减约70%,全程网办率达89%。BIM(建筑信息模型)、盾构、顶管等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2018年市防办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在全市水利系统中尚属首次;基于大数据下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及应用获科技进步
6、三等奖。全市水利系统的建设不断加强,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干部职工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末,全市已基本建成集供水、防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于一体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供水方面,建成大型水库2座(不含发电水库,下同)、中型水库84座、小型水库2875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95万处,蓄引提水能力8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47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初步形成以大中型水利设施为骨干、小型水利设施为辅助,蓄引提水相结合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城乡防洪方面,建成堤防护岸度2948公里,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86%,保护人口90
7、4万人,保护耕地301万亩;建成水文报汛站及预警监测站点4865处,实现重要防洪乡镇预警水位站、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重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全覆盖,基本建成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洪水防御体系。水生态保护方面,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万平方公里,江干流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100%,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江干流非法采砂基本绝迹,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专栏1“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指标属性1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亿立方米10.5159预期性2农
8、村集中供水率%83.98588预期性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3.18086预期性4用水总量亿立方米799770.1约束性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2929约束性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3061约束性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90.500.5037预期性8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83.686预期性9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覆盖率%9090预期性10水情信息自动化采集率%8095预期性11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50007935预期性12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3045预期性13水利改革完成8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8项改革任务预期性14重要江河“河制
9、”覆盖率%85100预期性15工业和生活取水实现在线监测率%9090预期性16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103030预期性注:1上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值。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山坪塘整治率、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等指标机构改革后不属于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范围,2020年目标值不再做评估。城市防洪达标率、乡镇防洪达标率按相关要求替换为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第二节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加快实施国家水网,大力推进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利基础设施安全,提升水
10、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因水而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全市水利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突出短板弱项,水安全保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水灾害防御体系不完善,洪水风险依然是最大威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城镇规模不断增加,同等量级洪水造成的洪灾损失将日趋严重。从自然气候看,受大暴雨中心影响,洪涝灾害频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较,加之受特殊年份超标洪水顶托影响,防洪形势挑战巨大。从山形地貌看,全市1/3以上面积属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由于历史原因,全市70%的城镇临河而建,“人水争地”矛盾十分突出。
11、从现状防洪能力看,江干流境内不具备建设控制性防洪调蓄工程的条件,现状城乡防洪标准不高,防洪能力普遍偏低,个别区县城区局部区域防洪能力仅为2年一遇,部分防洪风险点尚未消除。从防洪非工程措施看,防汛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不足,水文监测未实现有防洪任务的河流全覆盖,中小水库监测预警设备不完备,防汛抗旱网格化责任体系不健全,洪水风险管理、水库联合调度等机制仍需完善。面对防洪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需加快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提升防御洪水能力,防范化解水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工程性缺水依然严重,水资源均衡性问题是主要矛盾。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东南山区城镇群人均水资源量45
12、00立方米,主城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66立方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相协调,主城都市区以占全市水资源量的25%支撑全市65%的人口和76%的地区生产总值。过境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且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岩溶区占全市总面积39.7%),水源工程开发难度大、建设费用高、供水成本高,是典型的“人在高处走,水在低处流”“守着江水仍喊渴”地区。水源工程历史欠账较大,跨区域骨干供水工程少,网络化程度低,调配能力弱,部分水库灌溉、生态供水期被城镇供水挤占,水源供需矛盾突出,现状人均蓄引提水能力27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0%,低于周边省份,预计203
13、5年全市缺水30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农村饮水工程标准不高。补齐工程性缺水突出短板,需要加快建设骨干水源工程,谋划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水源工程,构建水源保障程度高、联调联供能力强、水质优良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水生态环境期累积性问题突出,建设幸福河湖任务艰巨。地处库区腹心地带,是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关系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和江中下游3.5亿多人的饮水安全。库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威胁库区安全,水土流失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62.5%),水土流失率34.1%,高于江流域15.8%的平均水平,是江经济带和
14、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石漠化面积4341平方公里,是全国八大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脆弱,植物群落单一,生态自我修复进程缓慢,尚无有效的消落区生态修复措施;部分城镇存在地质安全隐患;支流生态系统结构不完善。主城都市区部分河流存在生态流量不足、部分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等问题。农村大部分河流尚未治理,存在水域岸线遭侵占、淤塞萎缩等问题。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未彻底根治。解决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需要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幸福河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新期盼。水科技水文化基础薄弱,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科技治水
15、兴水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但我市水利科技基础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全市水利行业研究生以上学历不足500人、高级以上职称不足600人,分别占全市水利行业人才总量的7%、8.6%;“百千万人才工程”“英才计划”“勘察设计大师”“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中均无水利人才;基层水利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水利科研平台缺乏,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科技研究薄弱,科研成果较少,水利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水利遗产、水文化古迹、移民精神挖掘保护弘扬不够。水利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攻克一批技术难关、研发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有效提升水利科技含量。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准
16、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五水统筹”,规划实施“一核两网百库千”(聚焦重要战略性淡水资源库水库为核心保护修复水生态,建设现代化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网和智慧水利网,建设百座以上战略性、支撑性、保障性重点水库工程,实施千条以上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统筹好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线;突出水网建设,注重短结合,加快推进水源、防洪、水生态、科技文化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地区经济圈建设和
17、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市新老水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建设节水型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紧扣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水利设施短板,补强水利发展弱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保障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人水和谐、系统治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系统谋划水旱灾害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
18、修复等各项工作,维护河湖水系健康,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两手发力、改革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水利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管水、协同治理。构建完备的水治理体系,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强化部门协作,提高化解水事矛盾纠纷、防范水安全风险的能力。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提高水利公共服务水平。第三节目标任务围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
19、引调提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规划实施“一核两网百库千”,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水网,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水网初具雏形,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水网,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城乡防洪能力稳步提升。加快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努力消除现状重点防洪风险点,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
20、市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达88%。实现水库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水文监测全覆盖;水旱灾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及调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重大水安全事件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围绕“三塔两引多点”,“两引”即主城都市区现代水网内的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征渠引水工程,“多点”即以大型水库为控制性的骨干水源点水源工程布局,加快主城都市区现代水网建设,启动库区城镇群水网建设,新增水库总库容6.5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以上,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注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空
21、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0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下降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5。幸福河湖建设初见成效。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0%以上,切实保护好江母亲河和库区水生态环境。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2%以上。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河湖水域面积稳步增加,河湖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得以加强。水利科技文化实力不断增强。水利科技文化体制机制较为完善,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突破,力争推出一批重大水利科研成果
22、,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得以广泛应用。智慧水利初步实现,基本实现行业监管精细化、江河调度协调化、工程运行自动化、应急处置实时化。水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及弘扬,水工程和水文化融合发展。水利科技人才队伍蓬勃发展。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三位一体”的水法规制度体系,行业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基本实现。水治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政务服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和移动服务。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推动水利行业工程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型,基本实现工程管理与社会管理并重。专栏2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23、主要目标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指标属性1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8688预期性2全市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97100约束性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915约束性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6115约束性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370.515预期性6新增水库总库容亿立方米/6.5预期性7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亿立方米/5预期性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2.585预期性9水土保持率%69.572.2预期性10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0预期性11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9095预期性注:1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2单位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保障 十四 规划 2021 20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