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doc
《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124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增加值从2015年的36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3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均实现翻番,逐步形成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研发生产体系,以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健康产品为特色的天然
2、药物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实现营业收入516.11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95.92亿元;生物医药商贸业实现营业收入1409.42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163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10亿100亿元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品种48个(其中超10亿元品种5个,5亿10亿元品种4个)。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家生物医药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1.生物技术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2020年,以疫苗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生物制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3.57亿元,占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为15.6%。已上市疫苗品种共13个,疫苗企业营业收入从20
3、09年的8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48亿元,生物技术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于2015年12月上市,单品种实现年度营业收入近20亿元。沃森生物研发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于2017年7月上市,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88亿元;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020年4月上市,第一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58亿元,市场前景可观。2.中药产业形成规模近年来,我省中药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60个“中药之乡”、103个“定制药园”已成为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品牌的生力军。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
4、养殖)和产品加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其中,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健康产品等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约480亿元,占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80%。中药材种植面积超900万亩,三七、重楼、石斛、砂仁、木香等15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146万亩,其中获绿色认证基地2.2万亩、有机认证基地12.6万亩。三七、灯盏花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对全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突出。三七产业已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开发了饮片、制剂、健康产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后端产品,成为仅次于人参的大品种,全省种植面积
5、约40万亩,实现农业产值约60亿元,三七类饮片、血塞通软胶囊、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血塞通片、血塞通胶囊、三七总皂苷、血塞通注射液等一批中成药和原料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3.化学药产业稳步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5.2亿元,占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比重为10.2%。初步聚集了积一批化学药企业;仿制药企业合作,积极引进仿制药品种落地;8个品种通过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生物医药产业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EV71型肠道病毒灭活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拳头产品相继
6、上市,部分品种正在开展WHO预认证工作;新冠病毒肺炎灭活疫苗、F基因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10余个品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为“十四五”疫苗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天然药1类新药注射用KPCXM18、中药6类新药断金戒毒胶囊、长效降糖药物注射液、抗菌肽1.1类新药等10个创新药获国家药物临床批件。以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功效性护肤品品牌。“中药材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七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三七中药材及种
7、子种苗、天麻中药材3个标准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了生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天然药物活性筛选和成药性评价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健康产品研发中心、中药材良种繁育研发中心等一批研发服务平台。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共有生物医药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4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工程研究中心19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个、“两院”院士4人,累计培养省科技领军人才12人、引进省高层次人才54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4个、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553人、培育省创新团队92个。5.生物医药产业招大引强初
8、见成效医药集团引入社会资本完成混改,集团发展进入快车道;公司营业收入大幅提升;聚焦特色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大品种品牌战略,企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省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地,积极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二)优势与短板1.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突出,生物医药产业潜在市场巨大,可依托疫苗、中医药(产业为基础,打造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2.资源优势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类型众多,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特点突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微生物王国”、“药材之乡”、“生物基因宝库”等美誉,是我国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和医药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统计
9、发现,全省中药材资源种类有6559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51.4%,药资源有2000多种,民间验方有10000多个。3.产业基础优势三七、城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中茯苓、中当归、中木香、城龙胆等“十大中药”品牌药材,品质优良,行业广泛认同,已建成国内优质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基地。以独具特色的医药,以及与周边国家传统医疗体系一脉相承的特色医疗技术,为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面向周边国家开拓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医药资源。建立了“脊灰”病毒的分离与定型方法,制定了“脊灰”活疫苗的试制与安全性标准,制定的“脊灰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指导了数十亿份疫苗的生产与鉴定,为我省疫苗产业快速发展奠
10、定了坚实基础。4.产业快速发展存在的短板一是产业规模小,行业竞争力弱。生物医药产业总体规模小,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500强中,仅有10家;以中药为主的生物医药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尤其受中药辅助用药目录、医保目录、中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等国家医改政策影响较大,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已连续2年出现小幅下滑。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不完整。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发展滞后,中药品种小散弱现象突出,研究基础参差不齐,产品竞争力普遍较弱;生物技术药主要以疫苗为主,抗体药物、生物类似药、细胞产品、血液制品等产品管线不丰富,上下游配套产业基本处于空白;化学药体量小,缺乏原研药和高端仿制药;医疗器械和兽药
11、发展水平较低。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园区专业化程度低。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少,龙头企业超前布局、开展创新性研发活动的意识不强,产业带动引领性不够;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创新性品种,核心竞争力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配套体系不健全,公共研发和服务能力弱。四是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缺乏。新药创制研发体系不完善,资源分散,技术水平不高,与产业链需求不匹配;针对产业快速发展所需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前瞻性科研攻关能力不足;除疫苗之外的其他产业领域创新产品少;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动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供需矛盾突出;缺少高水平研发创新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GLP)、药物临床评
12、价(GCP)、合同研发机构(CRO)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团队严重不足。五是品牌打造不够,市场开拓能力弱。企业应对医疗改革、药品审评审批、药品生产监管等产业政策能力不足,对自有产品市场培育和品牌打造能力弱;缺乏突出优势特色的系统宣传,优势中药材品种、老字号中医药、医药文化挖掘不够,“中药”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力度弱。(三)机遇与挑战1.健康需求日益提升随着亚健康人数增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健康消费需求由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国家新医改方案把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更加重视“治未病”,中医药(医药)将大有可为。2
13、.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重大冲击,通过调整经济发展路径,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畅通国内大循环,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连接周边地区的地缘优势,以及与周边国家传统医药交流基础,实现与周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关联畅通,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3.影响医药行业发展格局疫苗研发和生产已成为生物技术药领域的国际竞争焦点,对相应的研发技术体系、试验评价、生产制造能力水平及组织管理效率等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基因工程、细胞
14、工程、组织工程、生物合成、生物信息、精准医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以疫苗、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成为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方向。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方药竞争优势凸显,作用机制清晰、临床疗效确切的现代创新中药竞争力明显。以呼吸机、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和防护服为代表的医疗物资需求激增,促进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4.国内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省(区、市)均把生物医药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凭借自身的地域、政策、人才和技术优势,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企业重组频繁、超大型企业不断涌现,集聚发展趋势明显,充满机遇和挑战。5.医改政策倒逼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医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对政策
15、因素的依赖性强,产业发展受政策调控的影响程度深。药品监管、中药辅助用药目录、新版医保目录等各项政策持续调整,促使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高质量发展路子,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产品也从仿制向原始创新转变。同时,以移动医疗、中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各个环节。6.创新药物竞争加剧目前,重大创新药物仍由知名跨国公司主导研发,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人才、资金竞争异常激烈,大型药企重点在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等领域针对临床价值需求研发创新药物,同时扩充现有产品新适应症、拓展上下游业务链,核心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产品多元化且研发能力突出的医药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及
16、抗风险能力。全球疫苗产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公司合计占整个疫苗市场份额的95.7%,疫苗巨头合计约占80%的市场份额。未来全球疫苗市场的增长潜力较大,将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可望形成重大创新药物和新的配套技术。修美乐、美罗华、安维汀等全球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原研药专利即将到期,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有望迎来新机遇。二、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一)发展思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为根本,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聚焦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健康产品三大重点领域,着力精准
17、招商、做强企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集群,用工程化措施促进产业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疫苗和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优质的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基地、面向周边的生物医药商贸基地,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1.创新驱动、提质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专业研发平台,突破一批技术、储备一批成果、研发一批产品、转化一批成果,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立足区位、生态、环境、资源、等优势,突出生物疫苗、道地药材、医药、经典名方、经方验方、细胞技术等特色,强化产品质量和标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18、。3.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体制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突破政策瓶颈,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释放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4.开放合作、聚力推进改善软硬环境,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引进知名企业和科研成果,扩大增量;吸引省外科研院所入城发展,联合培养人才,聚焦研发创新,形成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保四争五”目标,即确保达到40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生物
19、疫苗产业实现批签发量和批签发货值双第一。面向2035年,聚焦重点市场加大推广力度,积极挖掘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周边市场,进一步提升“中药”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把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周边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及产品生产和商贸中心,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做大规模。到2025年,培育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级企业(集团)1家以上,超100亿元级企业(集团)5家以上,超50亿元级企业(集团)5家以上,超10亿元级企业(集团)2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70家以上。做强品种。到2025年,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级品种10个以上,超亿元级品种60个以上。做优结构。到2025年,实现生物技术药领
20、先发展,现代中药升级发展,药食两用产品跨越发展,化学药、医疗器械突破发展。补齐短板。围绕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化学药,建设和提升一批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三、重点任务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与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等有机融合,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补齐平台短板,增加优质品种。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制造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中药”品牌,盘活存量,引进增量,扩大总量,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做强品种,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生物疫苗、现代中药、中药饮片以及化学
21、药,大力发展抗体药物、基因技术、细胞治疗、血液制品等生物技术药以及健康产品、检测诊断试剂、中高端医疗器械,加强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仿制药以及新型制剂、保健品等研发创新,支持疫苗、现代中药、医疗器械走国际化发展路子。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若干知名企业和系列品牌产品、引进大企业和大集团、鼓励企业收购兼并、促进国际化发展为重点,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快生物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1.重点发展领域(1)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产业,是我省生物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还需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升新型疫苗研发能力、加快重大传染病快速反应体系建设、加强前沿基础研究、丰
22、富产品管线等方面下功夫。重点依托建设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产业基地,大力开展新型生物疫苗、抗体药物、生物类似药、细胞制剂,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以及其他蛋白类、多肽类、核酸类药物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做大做强现有生物技术药企业,鼓励疫苗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引导省内企业在国内外新建、收购、并购研发机构,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研发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推进生物疫苗产品国际化注册和WHO预认证,建设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疫苗生产供应基地和国内领先的单抗药物产业基地,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开放合作。传统疫苗:鼓励企业依托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发展减毒、脱毒、灭活等单
23、价疫苗、多价疫苗及多联疫苗,促进生物疫苗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及升级换代。新型疫苗:突破毒种与菌种高效基因工程构建技术、病原体抗原成分筛选研究技术、细菌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疫苗新型佐剂技术、遗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重组技术、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mRNA技术在传染病、艾滋病、遗传病、罕见病、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前瞻性研发力度。抗体、蛋白及核酸药物:开展针对肿瘤、免疫系统、心脑血管和感染等疾病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中和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生物类似药、重组蛋白药
24、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开发。动物疫苗:鼓励开展A类疫病疫苗、多种动物共患病疫苗、牛羊用疫苗、猪用疫苗、禽用疫苗、宠物疫苗等兽用疫苗研发。细胞制剂: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鼓励规范开展包括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开发;开展临床级细胞产品及衍生物的制备、质量检测、安全性评价等系列标准和技术体系研究,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加快细胞治疗临床应用规范研究。血液制品:引进发展血液制品,重点发展凝血因子、凝血酶、人血白蛋白、人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等产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增设单采血浆站加大血浆原料布局。其他生物技术:加快构建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开展基因组设计合成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医药 产业 十四 创新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