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10篇).docx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10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10篇)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推断应用题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正确的用比例的学问解答比较简洁的应用题。 3、培育同学的分析、推断和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 正确的推断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教训难点: 能依据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实际操作,引入新学问。 (1)让12个同学上讲台,站成相同的几组,可以怎样站?全班有48人,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 (2)让同学说说“每组人数、组数和总人数”这三个量的关系,每组人数、组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3)全班有48人
2、,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 (4)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列出式子吗? 二、教学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大路长多少千米? 1、指导分析,理解题意。 2、同学自己想方法解答。 3、师生探究用比例的学问解答。 A、这道题中涉及到的量有哪些? B、哪种量肯定(不变)?从哪里知道的? C、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D、假如我们把甲乙两地之间的大路长看着X千米,那么我们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可以列出一个怎样的方程? 2小时和140千米相对应,5小时和X千米相对 应,即可以列出比例:140:2=X:5 E、
3、同学列式并解答。 F、说说怎样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呢? 4、假如把例1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交换,又该怎样来解答呢?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甲、乙两地之间的大路长3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小时? 同学自己解答,老师准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三、教学例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0千米,5小时到达,假如需要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1、引导分析,理解题意,找到相关的量。 2、精确推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3、同学解答,准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比较例1、例2的异同。 四、小结: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精确的推断它们成什么
4、比例关系,然后依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答。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第2324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的 1、让同学把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让同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育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究,把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推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肯定,路程和时间(正) 2)三角形的面积肯定,底和高(反) 3)一个为0的自然数与它的倒数(反) 4)Y=3XY与X(正) 5)每块砖的面积肯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正)
5、 二、引入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路程和时间表: 路程(千米)70140350 时间(小时)125 (1)观看提问: 1)表中相关的量是哪两种量,汽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师从表中圈出14035025 师:将其中一个数当作未知数能编一道就用题吗? 2)同学试编 如同学编题时没有“照这样速度”或“照这样计算”,师提示:读题的人怎样知道速度肯定? 3)生汇报所编之题,(选其中一题)师出示例1 师:你们自编的题目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吗: 同学试做;汇报:(师板书) 生:归一14025 倍比140(52) 分数1402/5或1405/2 方程1402=X5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合理
6、的解答方法,真能干,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的学问,能不能利用比例的这些学问来解答这道题呢? 今日我们就探讨如何用比例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新知 1、同学分组争论,尝试用所学的比例学问来解答应用题。 2、争论后,请两组同学上来写写他们的列式。 解:设两地之间的距离有X千米 140/2=X/5 师:请讲讲你们的解题思路 同学:依据“照这样计算”可以看出速度肯定,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肯定)既比值肯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师:140/2表示什么?X/5表示什么? 3、同学总结一下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找准变量和定量,推断
7、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设未知数。 4)依据比例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齐读解题步骤,师:这几步中,最关键的是哪步? 4、出示刚才同学编的另一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40千米,已知大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用比例解答该怎样解答。 师:这道题的定量变了吗?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生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同学讲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练习: 1、补充条件,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用比例解答。 一台织布机织布,4小时织布80千米,照这样式计算一共可以织多少千米? 同学1:补充“3小时”后,全体同学试做。 同学2:补充“再织3小时”同学试做。 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板
8、书,并说说解题思路。 生1:间接设生2:直接设 解设3小时织布X米解设一共可织布X米 80/4=X/4+380/4=X/3 X=60X=140 60+80=140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使同学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同学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培育同学的推断分析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 使同学能正确推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学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同学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2、下面各题有哪三种量?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肯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肯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肯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推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假如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假如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行驶75千米 (二)新课 例1:
10、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大路长多少千米? ()用以前方法解答。 ()讨论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使肯定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学自已完成,准时订正。检验。 转变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甲乙两地之间的大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照这样的速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学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假如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干米? 1、以前的发法解答。 2、怎样用比例学问解答? 3争论结果填书上。 4、小结:用比
11、例学问来解答应用题,就是依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同学在熟悉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育观看力量和发觉规律的力量。 教学重点: 会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会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 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 2.完成试一试。 教学预备: 课件和口算题。
12、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化地讨论数量之间的关系。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觉规律。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表 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 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看数据我们可以发觉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13、。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觉。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发觉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肯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 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肯定(也就是速度肯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课件出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吗
14、? 4.刚才我们初步熟悉了正比例的关系,接着我们连续来看下面这个题目,教案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试一试 请大家先依据题目里的信息把表中的数据填完整,然后说一说总价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课件出示表中的数据。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铅笔的总价是随着购买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集体沟通: 我们先来看第2个问题,可以写出这么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0.3、=0.3它们的比值相等,你写对了吗? 再看第3个问题,这个比值表示的是铅笔的单价,我们可以用总价:数量=单价(肯定)这个式子来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由于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15、当总价和是对应数量的比的比值总是肯定(也就是单价肯定)时,我们就说铅笔的总价和购买的数量成正比例,铅笔的总价和购买的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你能完整地这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同学们,我们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熟悉了正比例的关系,想一想,假如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正比例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 课件出示课题。 回顾一下,我们是依据什么来推断两种数量能成正比例的? 指出:我们可以依据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是不是肯定来推断两种数量能不能成正比例。 5.完成练一练 请大家依据表中的数据推断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并说说为什么? 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
16、,由于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零件的数量也随着变化,当生产零件的数量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肯定(也就是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肯定)时,我们就说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小结:老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你知道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了吗? 三、练习 1.完成练习.第1题。 请大家连续看课本66页第1题 2.完成练习.第2题 连续看第2题,请你推断,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由于每次物体的高度和它对应的影长的比值都是三分之五,是肯定的。 3.完成练
17、习.第3题(课件出示题目) 课件出示放大后的三个正方形、 大家看一看,你是这样画的吗? 接着请同学们对比表格计算出放大后每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校对同学做的状况。 请大家依据表中的数据争论下面两个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四、总结。 通过计算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我们可以推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由于它们的每组比值都相等,都是4;同样通过计算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我们可以推断它们不成正比例,由于它们每组的比值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是不肯定的。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18、,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肯定(也就是速度肯定)时, 我们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练习十二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正比例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同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3、渗透函数思想,使同学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训练。 教学重、难点 运用正比例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推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
19、么? (1)飞机飞行的速度肯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3)一个加数肯定,和与另一个加数。 (4)假如y=3x,y和x。 2、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学问,应用这些学问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比例的应用。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用课件出示例3 老师:这幅图告知我们一个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老师:先独立思索,再小组合作沟通,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沟通解答方法 指导同学思索出: (1)19558=312(元),先求每份报纸的单价,再求8份报纸的总价,就是李老师应付给邮局的钱。 (2)
20、195(58)=312(元),先求5份报纸是8份报纸的几分之几,即195元占李老师所付钱的几分之几,最终求出李老师所付的钱。 (3)195(85)=312(元),先求出8份报纸是5份报纸的几倍,再把195元扩大相同的倍数后,结果就是李老师所付的钱。 3、尝试用正比例学问解答 假如有同学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老师可以直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同学说出解题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假如同学没想到用正比例学问解答,老师可作如下引导。 老师:除了这些解题方法外,我们还会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有关正比例的学问思索: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题中什么量是不变的?肯定的? (3)题中
21、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关系? 引导同学分析出:题中有所订报纸份数和所付总钱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所付总钱数所订报纸份数=每份报纸单价,而题中的每份报纸单价肯定,因此所付总钱数和所订报纸份数成正比例关系。 随同学的回答,老师可同步板书: 老师: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正比例学问,同学们会解答吗?预备怎样列比例式? 引导同学争论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师应付的钱数设为x元,再依据所付总钱数所订份数=每份报纸单价的关系式,列式为1955=x8。 老师:同学们会计算吗?把这个比例式计算出来。 同学解答。 老师:解答得对不对呢?你预备怎样验算? 同学争论验算方法,老师引导:把求出的312元代入等式,左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 应用 教学 设计 通用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