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规范(T-IQA 15—2022).pdf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规范(T-IQA 15—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规范(T-IQA 15—2022).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团体标准团体标准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规范 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Efficiency,Effectiveness and Excellence(发布稿)ICS 35.240 L70 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 发布 T/IQA 15-2022 2022-09-08 实施 2022-09-07 发布 T/IQA 15-2022 II 目 次 前 言.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组件 component.1 3.2 数据 data.1 3.3
2、信息需要 information need.1 3.4 软件产品 software product.2 3.5 软件服务 software service.2 3.6 软件组织 software organization.2 3.7 软件绩效改进 softwar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2 4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框架.2 4.1 软件研发效能.2 4.1.1 效率.2 4.1.2 效果.2 4.1.3 卓越能力.2 4.2 度量框架.2 4.2.1 认知域.3 4.2.2 改进域.3 4.3 度量方法.3 4.3.1 确立目标和范围.3 4.3.2 选取度量指标.4 4
3、.3.3 实施度量和改进.4 4.4 度量原则.5 4.4.1 适用性.5 4.4.2 系统性.5 4.4.3 可靠性.5 4.4.4 持续性.5 5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指标.5 5.1 度量指标模型.5 5.1.1 数据集.5 5.1.2 指标.5 5.1.3 度量.5 5.1.4 视图.6 5.1.5 模型定义.6 5.1.6 指标定义.6 5.2 度量指标集.7 T/IQA 15-2022 III 6 软件研发效能视图应用.11 6.1 视图模型.12 6.2 视图卡片.12 附录 A.15 指标定义.15 A.1 交付价值.15 表 A.1.1 产品价值达成率.15 表 A.1.2 客户
4、满意率.16 表 A.1.3 客户问题响应时长.17 表 A.1.4 客户问题解决时长.18 表 A.1.5 用户增长率.19 表 A.1.6 市场占有率.20 表 A.1.7 营收增长率.21 A.2 交付速率.21 表 A.2.1 需求交付周期.21 表 A.2.2 开发交付周期.22 表 A.2.3 里程碑偏差.23 表 A.2.4 需求吞吐量(流速率).23 表 A.2.5 流效率.24 表 A.2.6 需求颗粒度.24 表 A.2.7 需求按时交付率.25 表 A.2.8 需求变更率.26 表 A.2.9 组件按时交付率.26 表 A.2.10 组件复用率.27 表 A.2.11 接
5、口变更率.27 表 A.2.12 代码开发当量.27 表 A.2.13 代码提交频率.28 表 A.2.14 测试一次通过率.29 A.3 交付质量.29 表 A.3.1 演示频率.29 表 A.3.2 需求评审缺陷密度.29 表 A.3.3 需求评审通过率.30 表 A.3.4 设计评审缺陷密度.30 表 A.3.5 设计评审通过率.30 表 A.3.6 代码重复率.31 表 A.3.7 圈复杂度.31 表 A.3.8 静态扫描缺陷密度.32 表 A.3.9 代码走查缺陷密度.32 表 A.3.10 代码评审轮数.32 表 A.3.11 提测成功率.33 表 A.3.12 用例评审缺陷密度.
6、33 表 A.3.13 用例评审通过率.33 表 A.3.14 测试覆盖率.34 T/IQA 15-2022 IV 表 A.3.15 测试缺陷密度.34 表 A.3.16 缺陷逃逸率.35 表 A.3.17 发布成功率.35 表 A.3.18 系统可用性.35 表 A.3.19 线上故障数.36 表 A.3.20 平均故障间隔时长.36 表 A.3.21 平均故障修复时长.36 A.4 交付成本.37 表 A.4.1 挣值.37 表 A.4.2 预算执行率.38 表 A.4.3 返工率.38 表 A.4.4 人力成本.39 表 A.4.5 非人力成本.40 表 A.4.6 工作量分布.40 表
7、 A.4.7 技能指数.41 表 A.4.8 人员流动率.41 A.5 交付能力.42 表 A.5.1 流负载.42 表 A.5.2 构建频率.42 表 A.5.3 构建时长.43 表 A.5.4 构建成功率.43 表 A.5.5 缺陷重开率.43 表 A.5.6 测试自动化率.44 表 A.5.7 环境整备时长.44 表 A.5.8 部署频率.44 表 A.5.9 部署时长.45 表 A.5.10 部署成功率.45 表 A.5.11 回滚成功率.46 表 A.5.12 发布频率.46 表 A.5.13 发布时长.47 A.6 持续改进.47 表 A.6.1 改进效果评价.47 表 A.6.2
8、 专项改进完成率.47 表 A.6.3 审计问题关闭率.48 表 A.6.4 审计频率.48 表 A.6.5 过程符合度.49 参 考 文 献.51 T/IQA 15-2022 V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昊诚亚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思码逸科技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云加速
9、(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金邦达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
10、份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邮政易通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延军、任晶磊、唐洪山、茹炳晟、马骏、郑伟娜、刘建军、陈敏华、张立明、葛田子、吕婧、胡晓天、高杨、徐延明、詹庆才、叶文华、陈晨、曾嵘、郭炜、付鸿飞、唐斐、钱峰、马国伟、张伟军、廖君仪、张茜、刘兴义、杨兰、刘毅、孟玉旺、徐毅、李强、吕芳、孙春艳、钟欣、董璐、林一鸣、孙静、宋晓旭、王冬、兴连
11、博、陈连生、张瑜瑾、李景哲、高驰涛、蔡斌哲、关钦杰、李隽。T/IQA 15-2022 1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软件研发效能的基本框架、度量指标模型、基本度量指标集和视图应用。本标准所列的度量并非一个完整集合,使用者可以从本标准中选取合适的度量,或使用本标准未包含的其他度量。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软件研发过程和组织,但并非每种度量均适用。本标准适用于软件研发组织的以下活动:(1)打造并展现软件研发和交付水平;(2)通过持续改进提升软件研发和交付水平;(3)寻求软件研发提供商并要求其确保软件交付水平;(4)建设软件研发效能数据和分析平台;(5)进行软件研发效能度量培训及审计。本标
12、准适用于以下使用者:(1)软件研发组织管理者;(2)软件研发组织中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测试经理等;(3)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者;(4)软件研发效能平台的开发者;(5)软件研发效能分析师、咨询师、审计师、培训师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包括勘误的内容)适用于本标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5271.1 信息技术 词汇 第 1 部分:基本术语 GB/T 5271.20 信息技术 词汇 第 20 部分:系统开发 GB/T 11457 信息技术 软件工
13、程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组件 component 在一个特定的分析层次上考虑的系统中带有分立结构的实体。诸如一个组合或软件模块。GB/T 184922001,定义 3.1 3.2 数据 data 信息的可再解释的形式化表示,以适用于通信、解释或处理。ISO/IEC 25012:2008,定义 4.2 3.3 信息需要 information need 管理目的、目标、风险和问题所需的洞察。ISO/IEC 15939:2007,定义 2.12 T/IQA 15-2022 2 3.4 软件产品 software product 一组计算机程序、规程以及可能的相关
14、文档和数据。GB/T 85662007,定义 3.27 3.5 软件服务 software service 实施与软件产品有关的活动、工作或义务,比如软件开发、维护和运作。GB/T 85662007,定义 3.28 3.6 软件组织 software organization 以软件研发、交付和运营为主要业务的组织,包括:项目型组织、产品型组织等,通常以产品中心、研发中心、开发中心、交付中心、运营中心等形式存在,涉及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的研发、交付和运营业务等。3.7 软件绩效改进 softwar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绩效改进能力是软件组织的关
15、键能力,通常以 EPG、PMO、产品管理中心、质量管理中心等职能运行,采取强矩阵、弱矩阵、平衡矩阵等形式履行管理和改进职责,并针对人员能力、工具/平台、过程/子过程的进行持续改进以提升软件研发、交付和运营的卓越能力。4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框架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框架(以下简称度量框架),规定软件研发效能度量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用于指导对研发效能度量的全面理解。4.1 软件研发效能 软件研发效能是持续快速交付高质量有价值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包括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和卓越能力(excellence)三个方面。4.1.1 效率 效率要求软件研发过程能够
16、多、快、好、省地交付产品和服务,即价值高、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4.1.2 效果 效果要求软件研发过程交付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达成用户和业务的目标。4.1.3 卓越能力 卓越能力要求软件研发过程以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式交付产品和服务。4.2 度量框架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框架由研发效能目标(E3CI objectives)、认知域(cognition area)和改进域(improvement area)三部分构成。研发效能目标,即研发效能定义的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和卓越能力(excellence)(参见 4.1 节),统称为“E3”;认知域是认知研发效能主
17、要方面的度量领域;改进域是对改进本身进行度量的领域,三个部分共同构成 E3CI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框架,如图 1 所示。T/IQA 15-2022 3 图 1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框架概要图 4.2.1 认知域 4.2.1.1 交付价值 交付价值(delivery value)认知域反映软件研发过程满足用户或业务目标的程度。4.2.1.2 交付速率 交付速率(delivery velocity)认知域反映软件研发过程交付产品和服务的快慢程度。4.2.1.3 交付质量 交付质量(delivery quality)认知域反映软件研发过程交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和业务需求的程度。4.2.1.4 交付成本
18、交付成本(delivery cost)认知域反映软件研发过程交付产品和服务的开销。4.2.1.5 交付能力 交付能力(delivery capability)认知域反映软件研发过程交付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4.2.2 改进域 改进域主要侧重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反映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效能改进过程的成效。改进过程宜针对交付价值、交付速率、交付质量、交付成本、交付能力等领域进行系统或专项提升,以达成效率、效果和卓越能力等效能目标。4.3 度量方法 软件研发度量应按照确立目标和范围、选取度量指标、实施度量和改进三个步骤进行。4.3.1 确立目标和范围 软件研发
19、效能度量应首先明确度量的目标,围绕目标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展开度量,防止贪大求全。目标的设立可从研发组织面临的挑战入手,宜在研发组织主要管理者或领导者间达成共识。度量目标应聚焦,可根据其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对目标进行排序。度量的范围由目标针对的团队、项目或周期T/IQA 15-2022 4 确定,分别是从人、事、时间维度上界定度量的范围。4.3.2 选取度量指标 软件研发组织可根据度量目标选择认知域,并从认知域中选择相应指标;如果目标是研发效能改进本身,应选择相应的认知域和改进域及相应指标。软件研发效能的提升,依赖于组织认知的提升,只有对组织现状及其与目标的差距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够实施改进。确
20、定认知域/改进域后,应从目标需要回答的问题或信息需要出发,选取能够回答当前问题或者满足当前信息需要的指标;在选取度量指标时,应充分考虑软件组织的现状和约束,可对度量指标进行优先级排序或基于权重进行计算,适当的变通是贴合实际和有效运用的要点。图 2 展示研发效能度量框架展开后各认知域/改进域中的主要指标,并对应于或者横跨研发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发布和运营等各个阶段,各指标归属于其主认知域或改进域,同时也反映其他域的必要信息。认知域需求交付周期里程碑偏差测试一次通过率代码重复率静态扫描缺陷密度圈复杂度测试缺陷密度提测成功率发布成功率流负载项目/产品.版本构建频率构建时长构建成功率测试自动化率
21、 部署时长部署频率开发交付周期需求吞吐量(流速率)流效率需求按时交付率设计评审通过率代码开发当量代码提交频率用例评审缺陷密度缺陷逃逸率交付速率端到端快速交付交付质量端到端高质量交付交付能力持续交付能力代码走查缺陷密度代码评审轮数组件复用率组件按时交付率需求评审通过率实践域交付价值持续交付价值交付成本控制交付成本用户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价值达成率客户满意率营收增长率工作量分布技能指数人员流动率人力成本改进效果评价实践域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图例改进域需求变更率接口变更率需求评审缺陷密度演示频率设计评审缺陷密度线上故障数平均故障间隔时长平均故障修复时长挣值预算执行率返工率部署成功率回滚成功率发布频率价值
22、流需求颗粒度测试覆盖率用例评审通过率缺陷重开率环境整备时长专项改进完成率审计问题关闭率审计频率过程符合度非人力成本客户问题响应时长客户问题解决时长系统可用性发布时长 图 2 软件研发效能框架展开图 4.3.3 实施度量和改进 软件组织在确定度量指标和范围后,进入度量实施阶段,并可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根据指标的数据来源、适用范围、适宜频率和计算方法,软件组织应进行数据收集、数据质量校验、数据分析,并合理展示度量指标。相对于人工输入,度量数据宜更多采用代码或工具平台中存留的数据,使之更具客观性,提升数据质量并降低度量成本。度量指标分析可采用基本的分析图表,如:散点图、直方图、箱线图、饼状图、柱状图、
23、趋势图、雷达图、累积图等;也可进一步采用统计技术,如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控制图、T/IQA 15-2022 5 能力分析、假设检验等。本规范对基本度量指标进行了定义和说明,筛选并包括了影响软件研发的主要因子。软件组织应根据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现状和约束,针对性地选择度量指标,应用基本或高级的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满足基本分析决策,或通过建模仿真和优化以实现量化的业务目标。4.4 度量原则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应遵循适用性、系统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原则。4.4.1 适用性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应根据软件研发组织的目标和现状选择度量的范围和方法。适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研
24、发组织应根据改进的目标,选择适用的度量范围和指标,而不应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过度实施度量;二是软件研发组织应根据软件交付模式、软件周期模型、软件组织特点等,选择适用的度量范围和指标。4.4.2 系统性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应根据度量的目标,选取全面反映认知并且相互关联的指标。系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标能够反映度量目标的主要方面,满足认知或改进需要;二是指标之间应能够相互印证或制约。度量的系统性可有效防止研发组织面向单一指标优化,造成局部最优而整体不优,从而影响研发效能整体提升。4.4.3 可靠性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的可靠性源于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可靠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据是否及时
25、采集、及时分析,并支持及时采取措施;二是数据是否是真实数据,人工填报数据,往往真实性会打折扣;三是数据的客观性是否可通过多视角相互校验和排查予以保证。4.4.4 持续性 研发效能改进通常无法一蹴而就,宜基于系统视角、采用迭代的方式组合实施。每个迭代应聚焦少数重点目标,通过根因分析寻找并确定改进方案、实施专项改进、度量和验证改进效果,并沉淀最佳实践。如果改进效果达到预期,下一轮迭代可选取其他目标;如果改进效果未达预期,应改度量以反映更本质的问题,并支持下一轮迭代的目标设定和改进。5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指标 5.1 度量指标模型 5.1.1 数据集 数据集是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集合,完整的数据集合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件研发效能度量规范T-IQA 152022 软件 研发 效能 度量 规范 IQA 15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