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2课时).pdf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2课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2课时).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 4 个字。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教学重点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教学难点背诵课文。默写竹石。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要求会写的 4 个字中,要引导学生注意“锤”右部 4 个横画的长短分布情况,并提示学生四个横之间的空隙要均匀,“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不要多写一横。阅读理解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
2、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积累运用本课三首古诗都要求背诵积累。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如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形象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2.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2.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和石灰吟,会写 4 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马诗大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3.了解石灰吟大意,体会作者的人生志向和高尚情操。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
3、新课活动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出示马的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都知道关于马的哪些知识呢?那你们喜欢马吗?是啊,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出示石灰的图片)你们见过石灰吗?说一说你们对石灰的了解。2.揭题:马、石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会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一首描写马,一首描写石灰,看一看诗人赋予了它们怎样的特点。(板书课题)活动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1.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李贺、于谦的了解。教师
4、作适当的补充。课件出示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人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因病 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2.过渡:我们已经明确了这两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那么,“马”和“石灰”又寄予作者怎样的
5、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看看古诗写了什么。操作指导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篇以图片导入时,可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对这两种事物充分认识,并通过交流汇报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为领悟古诗主旨做好铺垫,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板块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活动 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3.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络:与“洛”区别识记。锤:形声字。注意右部横的长短变化。凿:拆分识记。下部里面不是“羊”。焚:结合字理图识记。活动 2标出停顿,读出韵律1.读古诗,组内交流如何读出韵律。2.教师点拨:五言诗一般按“二三”节
6、奏停顿;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节奏停顿。但不完全这样,也有其他读法。3.多种形式朗读: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操作指导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扫除学习障碍,学生交流识字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板块三合作学习,释义悟情活动 1借助注释,学习马诗1.朗读古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2.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古诗的意思。3.学生交流汇报学习收获。(1)引导学生交流前两句诗。诗的前两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
7、?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无数战士的鲜血在那里挥洒。这两句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受。读这两句语速可以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2)过渡: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会是多么威武豪迈!可恰恰相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
8、人的人生志向,达到熟读成诵。(2)点拨:读后两句诗时,语速可相对加快一些,“何当金络脑”语调可适当上扬,“快走”要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向往之情。活动 2借助注释,学习石灰吟1.朗读古诗,疏通诗意。(1)结合古诗及注释,联系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炼制过程,画出诗中的关键词语。(2)引导学生交流:煅烧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是从哪句诗中知道的?从“千锤万凿”这个词,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吗?“烈火焚烧”,看着这足以灼热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样的煎熬吗?石灰表现得怎样?面对烈火焚烧,你知道石灰的内心想法吗?它会怎么说?“粉骨碎身”是什么意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10 古诗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