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共享五篇_诗词选录.docx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共享五篇_诗词选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共享五篇_诗词选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共享五篇_诗词选录 刘禹锡:堤上行三首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全文赏析 这是三幅江边居民生活的速写。 第一首:日暮争渡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酒旗相望”写出了酒家之多,说明此地贸易往来频繁,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顾客云集的喧闹所在;一面面酒旗在宽敞的大堤上迎风招展,给人一种剧烈的感染力,富有世俗人情的生活气息。“堤下连樯堤上楼”寓有心于无心中,意象朴实,语言朴实,不见一点
2、雕琢痕迹,大堤上乱中有序、一派生气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前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这样写是为“日暮行人争渡急”张本的。 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加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先点明时间,然后“争”“急”二字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迫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揣度他人之心,却并没有直接刻画人心,而是在看似无心的客观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来。“桨声幽轧满中流”一句状写景色,摹拟声音,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急劳作,把“争渡急”写足,意境与诗味俱佳,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3、。 诗人很擅长捕获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了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其中情思,都突破了传统的景物描写窠臼,立意新奇、手法娴熟、笔调清丽自然,流淌出世俗人情的诗化美。 其次首:月夜对唱 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开头二句先将月夜对唱总写一笔: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漫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特别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伏彼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寂静。这个场面是宏大的,气概是磅礴的。 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诗人用第三句作
4、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桃叶歌倾吐爱情,竹枝词诉说哀怨,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方,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方歌中“情”与“怨”的无限,把唱歌者的感情形象化。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淌之势,又具明丽之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美丽、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制造了美丽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
5、美学效果。整首诗写景与抒情水乳交融,感情深沉真挚,景色美丽动人。 第三首:酒家迎客 长堤缭绕,江水徘徊,堤上酒家,依次排开。余晖脉脉,杏帘飘飘,估客大船,落帆而来。这首诗绝弃雕饰,纯用白描,把码头的勃勃生气和船只的频繁来往,描绘得真实、生动、自然。 总而言之,这三首诗,形象鲜亮,音调和谐,清爽隽永,写景如画;有深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写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荟萃之地,所以多声伎歌酒之娱、南来北往之人,是非常繁华喧闹的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
6、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这一类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大堤上常见的景象,选取极为一般的镜头,描写世俗生活的场景,语言质朴自然,不假修饰,而富有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到剧烈的生活气息。所描写的事物如酒旗、樯橹、行人、桨声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人们的活动也好像是未加修饰的大堤生活中一个画面。但是诗人就是能够把这样一般的事物谱写成诗歌。这种取自生活、提炼生活的作诗态度使得刘禹锡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篇二) 刘禹锡: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 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
7、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 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 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 一息不愿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篇三) 刘禹锡: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全文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突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
8、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结合前两句诗,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
9、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假如“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一般作品了。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
10、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假如联系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转变而为岁月消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示意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
11、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只有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别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缘由。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赞扬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需说“不行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像,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比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写作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因秋
12、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篇四)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古诗词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很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古诗词注词释义 1.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2.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3.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
13、,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词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古诗词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纳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异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爱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遗忘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诗人只用
14、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超群的艺术功力。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淌,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突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好像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竹枝词: 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晴与情: 二字谐音,双关妙用 刘禹锡优秀诗词选录(篇五) 刘禹锡:淮阴行五首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15、。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延长阅读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 中华文化灿烂夺目,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让我们解古人诗情画意的生活,我们可以观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刘禹锡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念念.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收集的“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仅供大家参考,假如喜爱可以保藏!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篇一) 刘
16、禹锡:竞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今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篇二) 刘禹锡:更衣曲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全文赏析 这首乐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
17、朔元年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初,上行幸平阳公主家,主置酒作乐。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上意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主遂纳子夫于宫。”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篇三) 刘禹锡: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全文赏析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制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
18、”,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查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实行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制造了一个奇异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精确地点明白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识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19、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照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楚,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缘由。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
20、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乐观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行的艺术写照。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进取,奋勉不已的乐观精神,与秋声赋颇为全都,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月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月太远。公元836年秋天,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始终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
21、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篇四) 刘禹锡:有獭吟 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先祭不敢食,捧鳞望青玄。 人立寒沙上,心专眼悁悁。渔翁以为妖,举块投其咽。 呼儿贯鱼归,与獭同烹煎。关关黄金鹗,大翅摇江烟。 下见盈寻鱼,投身擘洪连。攫拏隐鳞去,哺雏林岳巅。 鸱乌欲伺隙,遥噪莫敢前。长居青云路,弹射无由缘。 何地无江湖,何水无鲔鳣.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 空馀知礼重,载在淹中篇。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篇五) 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自言少学校吹笛, 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22、 当时买材恣搜寻,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 石上孤生饱风雪。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如今老去语尤迟, 音韵凹凸耳不知。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热门诗词选录(篇六) 潇湘曲(唐)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箫湘深夜月明时。 解释 1、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2、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评析 潇湘曲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诗人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刘禹锡 优秀 诗词 选录 共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