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卡口系统视频存储建设方案.doc
《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卡口系统视频存储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卡口系统视频存储建设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卡口系统视频存储建设方案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所监控区域进行录像,为公安机关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力的证据,因此在平台的搭建中设置专用的存储设备,实现对重要图像数据的录像备份。1.1视频存储策略视频监控系统的录像存储方式主要包括:日常录像存储和重要录像备份。日常录像存储一般采用循环覆盖的方式,存储时间不少于30天。重要录像备份是指对于重要的视频监控进行长时间备份。 分局、派出所以本辖区内日常录像存储为主;市局、分局两级还应当部署重要录像备份设备。1. 2存储方式高清视频监控图像可采用集中式存储和NVR设备分布式存储两种模式进行存储。磁盘阵列设置为RAID5或者
2、更高的级别,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集中式存储:监控点直接连接或者通过NVR连接到监控平台中,在监控平台调度下,在网络存储阵列中进行图像信息的集中存储。 NVR设备分布式存储:高清摄像机以网络方式连接到对应的NVR设备中进行存储,前端监控资源可利用监控设备自带存储或挂接磁盘阵列的方式存储视音频信息,保证联网系统对前端存储的统一管理、查询和调用。 各分局可根据本单位的情况自行选择以上两种存储方式的一种。录像存储编码格式:H.264,在2014年10份之后招标的分局必须同时采用支持SVAC和H.264的视频编解码标准。1.3 存储容量和传输网络带宽要求11080P监控图像,码率可按8Mbps(25帧/
3、s)估算。2监控点和存储设备直接的传输网络带宽,应至少大于所有需存储监控点的码流总和的1.25倍。即带宽要求监控点数码率1.25。3公安部门可控的一类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时间应不小于30天,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作长期保存。4存储设备的容量大小,应大于所有需存储监控图像空间总和的1.2倍。即存储空间要求(Byte)监控点数码率 3600 24 存储天数/ 8 1.2。1.4 IP-SAN存储设计1.4.1架构图 采用双链路冗余架构,避免出现单点故障,存储服务器和IP-SAN磁盘阵列可以根据前端摄像机的数量和需保存的图像容量横向扩展,利于保护投资。1.4.2功能特性(一)高性能体系架构在架构设计上,采用大
4、量业界先进的技术,包括大容量缓存扩展、PCI-E 2.0、SAS 2.0、SSD等,构建高性能的存储平台。(1)高带宽总线技术PCI-E 2.0技术:在每个控制器的内部,采用16个PCI-E 2.0通道。单个PCI-E2.0通道的带宽为5.0Gb/s,16个PCI-E2.0通道的总带宽达到80Gbps。采用多条PCI-E 2.0总线连接前端主机通道、后端硬盘通道及缓存镜像通道,保障整个系统端到端的性能匹配。SAS 2.0技术:SAS技术近几年在带宽、稳定性、兼容性、效率等方面都超越了FC技术,已经成为存储阵列的主流架构。而SAS 2.0技术的成熟商用,使得SAS的领先优势更为明显。在SAS 2
5、.0标准中,单个SAS通道的带宽达到6Gbps,四路宽端口的带宽达到24Gbps。采用SAS 2.0技术构建后端硬盘架构,每个控制器自带2个四路SAS宽端口,总带宽达到96Gbps。(2)大容量智能缓存管理缓存调度是存储阵列的核心机制,也是影响存储控制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传统存储阵列的缓存容量小,扩展困难,而且调优管理非常复杂。在云计算环境下,存储的并发I/O访问量快速增长,数据存取热点变动频繁,对存储缓存的容量要求也急剧增长。与此同时,大容量缓存对于存储的缓存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支持大容量缓存的同时,采用业界领先的智能缓存管理机制,大大提升了缓存的效率。容量按需配
6、置:缓存大小是决定存储阵列档次的重要标准,通过增加缓存能够显著的提升存储性能。在缓存大小上,支持8-64GB的灵活配置,用户可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来选择。相对于采用更高的产品型号来增加性能的传统方式,这种通过扩展缓存来提高性能的方式,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全局智能调度:采用智能缓存调度机制,对全局性缓存进行管理。不仅单个控制器内的读、写缓存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而且两个控制器的缓存也无需对称分配,以充分发挥控制器的性能。在具体调度策略上,读、写缓存被划分为预留、共享、突发三大区块,以满足LUN的实时变化的性能需求。在这种机制下,LUN在大压力下获得大缓存空间,在小压力下获得小缓存空间,既保证单个
7、LUN不存在性能瓶颈,也使得整个系统的缓存使用非常高效。数据安全可靠:在缓存数据的安全性上,不仅采用了缓存镜像机制,而且具备掉电保护功能。在外部电源故障的情况下,写缓存里的数据能够被下刷保存到存储阵列的前四块硬盘(保留硬盘)里。当供电恢复后,能够从保留硬盘中将数据恢复回来。(3)高性能SAS硬盘SAS硬盘技术:SAS硬盘是硬盘领域的一次技术变革。SAS硬盘在继承SCSI硬盘稳定、可靠性等优点的基础上,还具备大量新的特性,比如6.0Gb接口速率、双冗余接口、全双工模式、兼容SATA硬盘等。由于这些优势,SAS硬盘已经成为了主流的硬盘技术,并且将服务器、存储阵列两个不同领域的硬盘进行了统一。如今的
8、SAS硬盘不仅同时支持15000/10000/7200转三种速率,而且还支持2.5/3.5二种尺寸,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二)基于Cell的智能资源管理Cell,形象称之为“细胞”,指带“活性”的数据单元,是设备进行存储资源管理的基本单位。采用Cell机制从数据块底层改变了传统的卷(LUN)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全的存储虚拟化架构,实现了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弹性调度。传统意义的存储逻辑资源管理是以卷(LUN)为基本的操作单元。LUN、RAID、硬盘三者是串行关系,一旦LUN分配之后,LUN所在的空间就被牢牢固化到具体的RAID类型和硬盘之上,不仅性能、容量难以扩展,而且配置改动困难。
9、任何一次资源配置的改动都是“伤筋动骨”,最严重的情况是整个应用需要重做。ICMT(Intelligent Cell Management Technology,基于Cell的智能资源管理技术)是宏杉科技的一项创新技术。采用ICMT技术后,LUN所对应的不再是一整块的RAID空间,而是由多个Cell组成的一个逻辑空间。LUN不关心Cell采用的是何种的RAID方式,也无需知道Cell所在的实际位置。以Cell为核心来进行逻辑资源的管理,彻底破除LUN与RAID、Disk之间的捆绑关系,在存储阵列内部形成完全的虚拟化架构。容量弹性配置:初始空间分配时,系统自动在Cell池中获取存储空间,无需管理员
10、指定。此后,再通过自动精简配置技术实现空间的自动增长。比如:应用系统需要1TB的逻辑空间,存储阵列初始只为其分配500GB的物理空间,当应用的实际容量接近或达到500GB时,会按照预设策略为应用系统分配新的物理空间,比如再分配200GB,使得实际的物理空间达到700GB。通过ICMT和自动精简配置技术,应用系统只需向存储阵列提出空间需求,而不关心资源的空间限制和物理位置,由存储系统自动进行容量的弹性配置和管理。自动分层存储:采用ICMT技术后,LUN与RAID、硬盘之间没有绑定关系。通过基于Cell的数据拷贝和迁移,可以依据数据的访问频度,实现数据在不同的硬盘介质上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自动的分
11、层/分级存储。比如对于热点的数据,将其放置在SSD硬盘上;对于非热点的在线数据,将其放置在高速SAS盘上;对于归档/备份数据,将其放置在低速SAS盘上,并将其休眠。通过ICMT和自动分层存储策略,彻底解决动态数据热点的性能问题。(三)创新的CRAID技术传统的RAID机制是以硬盘为基本的操作单元,当硬盘内出现少量坏块后,整块硬盘会被作为问题硬盘“踢”出RAID组,然后在热备盘上对整块硬盘的数据进行重建。随着硬盘容量的急剧增大,这种粗颗粒度的RAID机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不仅数据重建过程漫长,而且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例如,1块2TB的SATA硬盘的RAID5重建时间,在无流量压力的情况下需要2
12、0个小时,在有流量压力下需要数天甚至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CRAID(基于Cell的RAID技术)是在RAID机制上的一项创新技术。在CRAID环境中,建立传统的RAID组之后,系统会再将RAID空间划分成一个个的小数据块,称之为Cell,然后以Cell为单元进行资源的管理。比如当硬盘内出现部分数据坏块时,其影响的只是坏数据块所在的Cell,系统只会针对这个Cell进行数据重建,而硬盘的其它数据部分不会受到影响。CRAID通过Cell来实现对硬盘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对硬盘故障的容忍度,而且将数据重建的效率提高了数倍,具体包括:同一RAID组允许多块硬盘出现介质故障:在RAID组内,只要同一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安 城市 视频 监控 系统 卡口 存储 建设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