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共23页).doc
《2009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9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2009年2月28日3月1日,我们举行了全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检测在严格遵循2009年新的考试大纲及说明的前提下,结合近几年全国高考及各省市高考试题的变化,在突出对双基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特别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整套试卷比第一次检测难度略有提高,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理科 一本:440分二本
2、:405分文科 一本:470分二本:435分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 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语文试卷一、命题说明:在第一次检测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研读新颁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根据高考大纲精神,我们针对一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三复习的进度,本着比第一次检测适当加大难度的原则,命制了这套质量检测试题。二、试卷分析:这套试题突显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力争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高度结合,准确把握难易程度。试题材料的时代感强,且渗透着极强的思想性,对考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整套试题设题灵活,题型新颖,熔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于一炉。试卷的考点、难度、效度等把握比较恰当。(一)选择题答卷分析:选择题抽样得分情况题号12345678910得分率13.3326.6733.3326.6726.6713.3373.334046.6726.67题型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选择卷2109.7132.38第1题辨析字音,得分率较低,只有13.33%,主要是对字音识记错误,说明考生对于常用字的字音识记不准、不牢固。第2题辨析成语使用情况,得分率26.67%,主要是部分考生对成语的含义不清,导致使用出现问题,特别是对“鱼龙混杂”的意义和用法不了解。第3题辨析语病,得分率33.33
4、%。主要是语法基础知识欠缺,面对常见的几种语病,还是分辨不清。第4题排列句序,得分率26.67%。对句子的内容总领及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够了解,所以,不知道如何排序,全凭感觉。第5题对质疑原因的表述,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得分率为26.67%,多数学生阅读不仔细、深入,误将B项的结论当作原因。第6题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为13.33%,显得更低。还是阅读不仔细深入的问题,一般差异很小,要能抓住细微的差别才能准确作答。比如D项关于王振铎复制的地动仪,它并不是不工作的概念性模型。第7题根据原文内容推断,得分率较高,为73.33%,多数同学都抓住了“科学界的一项成果”这个关键表述,因而推断准确。第8题
5、文言实词的解释,得分率为40%,错误原因主要是将“去”的含义当作现代文中的含义来理解了。第9题对选文中人物特点的理解,得分率为46.67%,接近一半。答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两句表述内容在时间上误解,这两句均为李膺不为官时的表现,与题目要求不符。第10题是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得分率为26.67%,也较低。主要是对A项中“母亲年迈”是实情还是借口的问题分辨不清造成的。第一部分30分的选择题,得分率整体较低,说明学生在许多最基础的知识上存在问题尚多。(二)非选择题答卷分析:非选择题抽样统计(200份)题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11904.8148.1312724.758.7513502.955
6、901461401468.9615613.7662.7116412.8170.3117603.1652.7118402.3458.4419502.4348.520623.4557.521553550.0883.46第11题,文言文翻译,许多学生不理解文意和句义,望文生义,胡编乱造,致使翻译与原句差异过大。如:对“尝”“谒”“因”“为”“见”“义”“免”等句中的实词和虚词理解不准,掌握失当。第12题古诗词鉴赏,存在问题:解答试题,对内容顾及不全;分析不具体,只是笼统作答;将词牌当作词的内容或主旨来分析;分析不到位,不深入,许多学生没有看出来雨“彻夜不听”,人“整夜难眠”;理解不准,如将“一声声”
7、理解为打雷声,看不出“雨打芭蕉”。第13题默写,主要问题是:句子都会背,但都有错别字;张冠李戴,所写句子非考查内容,随意性大;错别字多;有些学生用拼音代替汉字。第14题,主要存在问题是:挖掘不深,能把山与人生联系,但没有写出对人生的启示意义;对比喻句,答案上重形似,缺少神似,不重品质;修辞手法忘写或写成其他。第15题,主要存在问题是:答案不够全面,只从内容入手,忽略形式方面的要求;答案不贴题,表述缺少概括能力。第16题,主要存在问题是:“用意”是为了“比较”几乎没有回答出来,影响了问题回答的质量;使用套话空话。第17题,主要存在问题是:误用修辞手法;对手法的作用表述不够准确,表达也不简洁;书写
8、错误较多。第18题,主要存在问题是:基本知识缺失,缺乏生活常识。如:“离我们原去”“音容宛在”等词的特殊含义有些学生竟然不知;能找出用词不当之处,但改正表达不够准确;如“离我们而去”本应改为“退休了”可有些学生改为:告老还乡,下岗了,急流勇退,归隐不合语境的表达;学生的错别字太多,基本成语中的字都错, 如“无微不至”改为“无畏不至”“无危不至”;弄不清词语的褒贬色彩,还有将“抛砖引玉”改为“见风使舵”“慢慢诱导”等词。第19题,主要是审题不严,只是理解词语含义;题目理解有错,认为“笑声是嘲笑”;缺乏对生活新词汇、语言热点关注的意识。第20题,主要存在问题是:对单、复句知识不清楚,未按要求(或不
9、用,或反用);两句意思重复;改变了句意,删减太过;两句只是一句,形式上拆开而已。第21题,本次作文命题属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内涵丰富,立论切入角度多,考生作文呈现出多侧面立意的态势,许多作文篇篇见新,无单调厌烦之感。主要存在问题是:对所给材料未深入分析,另起炉灶成文的居多;大多作文带话题作文散漫成文的影子;复述材料缺少感悟;议论说理不深刻,缺少例证、引证和联系实际的居多;有不少考生对材料主旨把握不准,有偏题、跑题之嫌。如:无心插柳柳成荫,邮差舍重就轻,本末倒置,谈持之以恒,态度决定一切,谈人生等。三、复习建议:1、从阅卷统计分析来看,选择题失分最多。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扎实训练,许多
10、学生对基本的字音、字形、语病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似是而非,导致错误较多。要对基础知识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的真正落实,做到基础知识准确、扎实、牢固,这也是答好阅读题和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2、加强教材的复习,特别是教材中的字音、字形、成语、默写、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章的表现方法等,要全面掌握。考卷上的试题虽不是直接来自教材,但大多都是教材上接触过的,要学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3、现代文阅读要掌握方法,加强对文本深层含意的理解和挖掘,加强对表现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加强对非客观性试题解答方法的训练,加强对答题语言的组织运用,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4、文言文阅读要注重实词、虚词、句式、翻
11、译、大意等基于最基础的阅读层次,不求过深过高的要求。要以常见的实词和高考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为主,对其意义和用法全面掌握,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加强作文的审题训练、立意训练,学会从材料中选择角度,准确立意,要注重作文内容的健康,态度的积极,情感的真挚,思维的辩证,语言的流畅,使每个考生在作文上不拉分、少失分、多增分。各县区、各学校,要根据自己学生答卷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认真深入地分析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性地制定好复习计划,切实搞好后期的语文复课工作,全面提高语文复课质量!数学试卷一、命题思路:全市高三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的命制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尽力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尽可
12、能让学生适应高考数学试卷形式;二是突出重点内容,注意把近期复习过的内容作为命题的重点;三是提高试卷的整体难度,分题把关,波浪式设计排列;四是提高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五是加大了试题的覆盖面,尽力做到重点内容重点考;六是(一)、(二)两套试题一平一起,互相补充.二 、试卷分析:选择题由于设计了几道动态性问题和探究性试题,解题的灵活性增大,再加上每道题更加突出了对数学概念的考查,学生得分比较困难.大部分学生在选择题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分数.第1题:本题考查集合的有关概念.学生易犯的错误不关注集合的元素是什么.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复数(数系)的概念,解题时往往忽视特殊情况.第3题: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
13、本运算,学生常常不注意角的取值范围,缺乏分析思考.第4题: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学生在计算上出错较多.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极限的概念和求法,学生最易忽视第二个命题的判断,第三个极限计算方法少数同学不熟练.第6题:本题意三角函数图像变换为载体,主要考查简易逻辑的概念和复合命题的真伪判断,许多同学对命题Q判断出错,三个复合命题的真伪判断出错.第7题:本题设计一个四棱锥为载体的动态线面关系判断问题,主要考查平面基本性质和线面关系,大部分同学想象不出其中的线面关系,误判的较多.第8题: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许多同学不能尽快建立起的关系式,有些在运算中出错.第9题:本题考查随机变
14、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大部分同学对此比较陌生,有些不了解其中量的含义,有些不能转化问题,得分率较低.第10题:本题以空间线面关系为基础,主要考查圆锥曲线和异面直线的概念,许多同学由于空间想象不到位,致使判断失误.第11题:本题考查函数的有关概念和抽象函数的基本运算,许多同学不能熟练转化,得出错误答案.第12题: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有关概念,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不能熟练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不能综合多种数学信息,计算上出现错误.填空题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的考查,虽然每道试题都达到了应有的深度,但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比较好,题型又比较多见,学生得分较好.第13题:本题考查二
15、项式定理的基础知识和多项式四则运算的数学技能,不少学生由于数学理解出错,不能得出答案.第14题: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但由于部分同学不理解“点P到坐标原点距离”的含义,不能顺利准确的画出可行域,致使解题失败.第15题:本题考查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关系等基础数学知识,考查数式变换的技能,第16题:本题考查两个基本原理和排列组合的基础知识,一些同学由于分不清问题类型,使答案错误.六道解答题题型设计基本上按照我省高考试卷形式,相比较而言,学生解答第17、19、20、18题比较理想,虽然在细节处失分,但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到分数.大部分同学的失分题是22、21题,特别是第(2)问,主要缺
16、少基本思路和必要的解题策略,少数同学就是在18题、20题的第二问上,由于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放缩法掌握不够熟练,也不能顺利完成解题.第17题:本题考查向量和三角函数周期的概念,考查三角函数和向量的基本运算以及求三角函数最值的方法.但许多同学书写不符合要求.忘记写,有的写成;大部分同学没有将x的取值范围写成集合的形式.第18题:本题考查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率求法,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概念和求法. 有些同学把概率应用题当成算术题来做,试卷上只有几个算术式子,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而且运算能力较差.第19题:本题以平行四边形的折叠为背景,构造出“墙角”四棱锥体,对空间观念提出较高要求,考查学生论
17、证线面垂直关系的能力和求二面角的基本方法. 本来二面角的计算应是一找(做)二证三计算,但许多学生缺少必要的步骤,书写论证过程断步跳步,不够严密.第20题:本题是一道数列基本问题,告诉首项和一个关系式,要求通项公式中,第(2)问用对数关系引入新数列,考查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大部分同学忽视首项与通项的不一致,不知本题应将通项公式写成分段的形式,第二问通过率太低,不等式的证明掌握不够.第21题:本题给出对数函数(含参)和其上一点处的切线,以研究方程的解为目标问题,考查导数和切线方程的概念以及运用导数知识讨论函数极值的方法.试卷反映许多同学对导数及其应用掌握不好,不会怎样去进行根的讨论.第22题:本
18、题是一道圆锥曲线的基本问题,在讨论椭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几何问题的特点是运算量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做到第(1)问,到第(2)问思维受阻,运算能力不过关,无法解题.总之,解答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以及解题过程叙述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后期复习时的高度重视.三、复习建议1、重视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可能是教师平时教学的“弱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例如,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数列;又如,三角函
19、数与数列,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再如,平面向量与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物理等等.2、注重试题的新特点.(1)客观题提高了思维深度 ,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一些需要使用逻辑推理、数形结合等思维方法的题目越来越多.因此,在复习中要加强上述类型题目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2)重视“做着别扭”的题型 ,在(二)模中,出现了一些考生感到“做着别扭”的题目,这些题目均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个性品质都有较高要求,后期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练习.(3)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特别是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新教材中的新应用题非常丰富.其中,反复出现的题
20、目有10处(指开篇与每章中都出现),对这些应用题应十分熟练地掌握它们的解法.3、关注高考命题的重点.对比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特别是由2008年新课程卷不难看出,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简单几何体中的正多面体、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等新内容,他们在试卷中已占有较大的分值.因此,要重视此类题目的重点复习. 最后要特别指出,从2008年高考试题中不难分析出,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圆锥曲线、概率、简单几何体、数列极限和导数已经成为高考的新重点.复习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将将常见的数学解题通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换元法、代入法和特值法、数形结合法)和数学
21、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及逻辑划分与归纳、函数与方程、变换与转化等思想方法)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解题过程中,形成熟练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书面表达能力. 英语试卷一、试题简评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英语(二)试题命制突出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语言知识点覆盖面广,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突出。总体难度适中,符合高考要求。二、第一卷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复习建议考试结束后,我们对金台区英语考试成绩第10011700 名理科 A卷考生401名学生的英语I卷答题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分析。1、语音和选择题(1-20题)。题 号12345678910正确率58.650.669.896.054.952.661.64
22、9.486.329.9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正确率68.677.850.663.325.443.677.651.947.147.1语音题注重对元音及元音字母组合的考查,比如1、2、5题。注重对重读音节和变形后单词读音的考查,例如,第3题worked 的读音。语音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的是第2、5小题, 金台区学生的正确率分别为: 50.6, 54.9。单选题覆盖面广,非谓语动词(6,19题)、复合句(8,16题)、倒装句(9题)、时态语态(7,10, 18,题)、冠词(12题)、代词(17题)和主要英文句式(7,13,18题)均有考查,注重语言知识与语境的结合。单选题学生平均
23、得分9分,出错率较高的有第6、8、10、13、15、16、18、19、20题, 金台区学生的正确率分别为: 52.6,49.4,29.9,50.6,25.4,43.6,51.9,47.1,47.1。2、完形填空题(21-40题)。题 号21222324252627282930正确率44.135.490.053.954.148.433.954.942.665.1题 号31323334353637383940正确率38.949.639.755.638.732.246.946.937.235.4完形填空题文章夹叙夹议,情节曲折,考查行文逻辑和学生的整体语义理解能力。从全卷整体难度看,完形填空属于最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宝鸡市 教学质量 检测 试卷 分析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