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docx
《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91.010.01CCSP01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742020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DesignspecificationforNewEnergyApplicationofBuildings2020-12-24发布2021-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1774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44设计策划.55光热系统.86光伏系统.147土壤源热泵系统.178再生水源热泵系统.209空气源热泵系统.2410调适与管理.25附录A(资料性)新能源应用设计策划.27附录B(资料性)新能源电力占比统计.29附录C(资料性
2、)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31附录D(资料性)太阳能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计算方法.35附录E(资料性)太阳能资源数据及太阳能保证率推荐值.36附录F(资料性)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补偿计算参考数据.37附录G(资料性)保温层厚度计算方法.38附录H(资料性)建筑光伏发电量计算.39附录I(资料性)岩土热响应试验.40附录J(资料性)污水(再生水)换热量计算.42附录K(资料性)城镇污水源热泵水质控制项目及限值.43附录L(资料性)污水专用壳管式换热器计算.45附录M(资料性)平衡点温度计算方法.50附录N(资料性)建筑新能源设计管理架构.53附录O(资料性)新能源分项计量编码.54附录P(资料性)污水处
3、理厂规模、工艺对比.55IDB11/T17742020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新能源应用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技术要求,以及新能源系统运行监测基本方法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应用新能源技术向建筑供能的设计。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及区域能源系统应用新能源技术可参考使用本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14848地下
4、水质量标准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1714.2雷电保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25127.1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25127.2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25857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GB/T35727中低压直流配电电压导则GB/T36963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37408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37526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7835太阳辐照度确
5、定过程一般要求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51161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368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CJJ101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T337城镇污水热泵热能利用水质1DB11/T17742020JGJ/T365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电气设计规范DB11/T461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11/T635
6、村镇住宅太阳能采暖应用技术规程DB11/68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T881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DB11/890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T1413民用建筑能耗指标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新能源newenergyresources又称“非常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是新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并集是清洁能源的组成部分,交集突出了绿色环保属性。3.2新能源系统newenergyresourcessystem以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常规能源普遍应用技术为参照,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有益于绿
7、色环保的各种能源而构建的新型供能系统,是新技术装备硬件和监控管理软件有机组合的能源系统,组成形式和应用模式随技术创新应用而不断丰富。3.3建筑新能源应用applicationofnewenergyresourcesinbuildings结合建筑所在地区资源禀赋特点合理采用具备供能条件的新能源,通过多专业协同设计全流程为建筑匹配适用的新能源系统,以适合的建设运营模式向建筑能源应用场景提供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能源,既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自建新能源系统应用模式,也包括由建设用地范围外输入新能源应用模式。3.4电力路由器powerrouter由多个端口组成的电力能量智能变换及控制装置。3.5地源热泵系统g
8、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3.62DB11/T17742020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heatexchangersystem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温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3.7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thermalresponse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勘察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换热试验,
9、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的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力等参数。3.8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oftherock-soilthermalproperties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等。3.9再生水reclaimedwater,renovatedwater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3.10二级水secondarytreatedwastewater污水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去除溶解性污染物,达到二级处理标准的再生水。3.11中水tertiarytreat
10、edwastewater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3.12再生水源热泵系统sewagesourceheatpumpsystem以再生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再生水换热系统、建筑物内末端系统组成的供冷供热系统。4设计策划4.1一般规定4.1.1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太阳能资源条件、地质勘查报告,策划选用适宜的新能源系统形式与应用模式,评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1.2具备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建筑,设计文件中应包括新能源应用系统。4.1.3应明确新能源应用目标并分解到专业,策划内容见附录A。4.1.4建筑室外新能源装备应确保自身结构安全和雷电隔离防护安全。3新能
11、源应用设计子项选择专业配置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经济自建模式(建设用地内)光热系统光伏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再生水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外部输入模式(建设用地外)区域新能源供热、供冷管线输入新能源电网专线输入新能源交易(交易量绿证计算)其它峰谷负荷柔性调控注:表示通常应选择,不具备应用条件应说明原因;表示可能具备应用条件,结合具体项目选择;表示新能源设计方案主要专业;表示新能源设计方案协同专业,结合具体项目确定。DB11/T177420204.1.5建筑设计能耗应符合GB/T51161能耗指标约束值。4.1.6应采用适宜的分级、分户、分类和分项计量方式。4.1.7应明确建筑能效设计目标,制定能效
12、提升措施。4.1.8应提出新能源系统运行能效检测指标和监测数据反馈方式。4.2能源条件4.2.1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4.2.2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容积率、建筑类型及负荷特性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4.2.3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应用,应结合建筑外观、结构荷载、布置面积、功能需求、电价政策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设计采用的太阳能资源数据应符合GB/T37526的规定。4.3总体设计4.3.1具备新能源应用条件的建筑,应按表1策划完成新能源应用设计专业配置,并制定专业协同计划。表1新能源应用设计专业配置4序号专业计算项目常规系统能耗计
13、算室外景观能耗计算充电系统能耗计算工艺系统能耗计算自建新能源预测计算输入新能源预测计算1供热2供冷3供配电4给排水5经济6其它子项(策划时补充)适用时适用时适用时适用时适用时适用时7建筑综合注:表示应包括,计算结果是零也应分析或说明原因;表示按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配合计算;如果计算分析任务存在其它子项,策划时确定任务内容。DB11/T177420204.3.2应进行必要的勘查并按表2完成计算和预测,提出监测计量参数,评估确定新能源应用方案。表2计算分析任务分解表4.3.3应确定供能与用能系统框架和设计目标,各专业明确主要设备效率指标和主要系统能效指标。4.3.4应结合具体项目规模、应用需求和目标定
14、位,明确新能源系统主要设备和损耗材料的设计使用寿命,以及运行温度、防护等级、通风散热条件要求。4.3.5应完成新能源供给的建筑能源结构占比计算,其中新能源电力占可比单位面积非供暖能耗的比例计算,见附录B。4.3.6采用新能源系统的建筑不应对周边建筑及公共环境产生不利影响。4.3.7建筑新能源设备荷载应纳入建筑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荷载计算。4.3.8既有建筑上附加新能源系统时,应对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电气安全性及建筑耐火等级进行复核。4.3.9电驱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值,应符合DB11/687的规定。4.3.10单台电驱动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15、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值,应符合DB11/687的规定。4.3.11采用地源或污水源释热的水冷式制冷机组时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值,应按本标准附录C计算确定,且不应低于附录C规定的限值。4.3.12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装机容量,应直接按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值选定,不应额外附加。4.3.13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电压等级,应符合DB11/687的规定。5工质类型集热器类型热性能参数(基于采光面积)瞬时效率截距2总热损系数W/(m)液体工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0.726.0表3不同类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参数6DB11/T177420204.4能源监控计量4.4.1应监测新能源各子系统运行容
16、量和运行状态,且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4.4.2确定新能源系统监测参数、监测范围。4.4.3新能源及相关系统应具有监测大数据分析和公示数据上传功能。4.4.4新能源监控点位数量在包含系统运行所需监控点以外宜预留不少于10%备用。4.4.5建筑综合能源系统网络架构应结合常规能源与新能源供应条件、能源质量、需求侧管理措施、并网监控与计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4.4.6设计采用的分项计量项目名称和编码规则应符合DB11/687的规定。4.4.7大型公共建筑的新能源系统应具备运行监测数据上传功能。5光热系统5.1一般规定5.1.1太阳能光热系统应满足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 DB11 1774 2020 建筑 新能源 应用 设计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