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继承完善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三是切实解决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放眼世界研制中国特色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基本原则指导课标修订,贯穿于修订过程始终,体现在课标各个部分。领会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课标理念,有效实施课标内容。【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学课标;修订原则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远而持续的过程。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会对数学
2、及其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理论、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研究以及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变革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推动数学课程的发展。无论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一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也常常成为整个课程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国家课程标准是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修订与使用对一个国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20世纪初起源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社会效率运动从工业界风靡到了教育界,寻求如何使学校教育更为有效的种种途径,进一步催生了课程的“标准化运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正是数学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
3、多个层面探索与研究,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健康、顺利发展和数学课标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发展、数学与科学技术时代特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数学课标”)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修订。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立德树人”对深化教育教学
4、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所有学科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从国家层面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关注这一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明确了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中间桥梁。因此,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使核心素养贯穿课程始终,是对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明确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高中数学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并给出了它们的水
5、平表现。通过数学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保障,具有数学学科独特育人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是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做准备,两者是自成一脉、相互延续的,反映了核心素养发展的长期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因此,2022年版数学课标在整体上与2020年修订版高中数学课标保持一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具有各自学段特征,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总之,依据核心素养修订课程标准,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及其与高中核心素养如何有机地衔接,是2022年版数学课标修订的一个关键且重要的问题。2022年版数学
6、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会”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最终要形成的核心素养的总体描述,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既蕴含了数学的学科特征,又体现了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过程性、持续性的特点,是不断完善和螺旋上升的,因此表现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表现为抽象能力(小学表现为数感、量感和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数学思维表现为推理能力(小学表现为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语言表现为数据观念(小学表现为数据意识)、模型观念(小
7、学表现为模型意识),数学眼光、思维、语言在生活、社会、数学、科技情境中综合表现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数学眼光表现为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思维表现为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语言表现为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三会”综合表现为具有数学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如创新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应用意识等。“三会”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的延续保证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小学以意识形成为主,初中注重培养能力,高中发展为更抽象的素养,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进阶体现了阶段性和发展性。基于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的确定,2022年版数学课标以“三会”为总目标,进一步“描述了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
8、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通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新增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前者明确了学段结束时相关核心素养要达到的程度,后者为达成相关核心素养提供教学建议,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抓手。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为依据进行描述,刻画学生学业成就表现。实施建议都围绕落实核心素养展开。2022年版数学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二、继承完善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取得成果一个国家的课程决定着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国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输出的人才类型,因此课程发展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数学课程体系以来,目
9、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刚刚完成了第二个实施周期的修订工作。历次数学课程改革取得成果是经过我国数学教育实践筛选和验证积累的经验和真理,新课标修订应该继承、完善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具体缘于以下三点。第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总体上积极且富有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社会建设输送了一批批人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且这些经验和方法符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符合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了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改善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第二,党的教育政策为课程改革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保障。我国课程的开发、贯彻、实施是自上而下的,是国家意志的集
10、中体现。因此,课程修订必须依据并落实当前一个时期内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表述虽略有差异,但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是连续更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一脉相通的。教育指导政策的变化也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这都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延续性。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新课标修订工作应在对前期工作的充分总结和反思中开启和执行,无论是基于政策的一以贯之亦或是继承保持已取得的成果,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都有利于最终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路径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继承是机动的、切合实际的,而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的。2011年版数学课标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
11、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而2022年版数学课标的修订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紧跟时代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对21世纪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完善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坚持课程改革大方向,确保课程改革的延续性。2022年版数学课标是对2011年版数学课标的继承和完善,在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各个部分都有所体现。对课程目标的继承完善既体现了以往数学课程
12、对教育目标的准确把握,又表明了社会对数学教育赋予的新任务。2011年版数学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四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2022年版数学课标基本延续了2011年版数学课标对总目标的描述,重视学生“四基”的获得和“四能”的提高,但“四基”和“四能”是为了指向“三会”的形成,即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早在2011年版数学课标就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即学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习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十个核心概念的继承与发展。课程性质是对学科、课程属性及课程育人功能的
13、总体描述。2022年版数学课标沿用恩格斯对数学的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新增了一段数学是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的描述,强调了数学的一般性、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抽象性、逻辑性和现实性。此外,数学是一种语言和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其他学科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特征及功能等的描述都是在2011年版数学课标的基础上发展和细化得到的,突出反映了立德树人理念下的数学教育观、促进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数学观。课程基本理念是人们对数学课程价值及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及评价等方面应该具有的基本认识、观念、态度。2022年版数学课标致力于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
14、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沿用“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描述和理念。此外,在课程目标上继承了“四基”“四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始终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重视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始终坚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习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评价上,强调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上,要求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课程理念整体上突出了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学生发展观。此外,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部分也有对2011年版数学课标内容或理念的继承,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数学课程 标准 解读 思考 关于 修订 原则 释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