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与新教学研究: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docx
《新课标与新教学研究: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与新教学研究: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与新教学研究: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摘要:一场以新课标为支点的改革已经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拉开帷幕,这场改革的任务是促使“知识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型升级。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新课标呼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教学。“新教学”的核心要点表现为: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以素养培育为教学目标;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构建学习中心课堂;以学科实践为抓手,构建实践型学科育人方式;以学科大概念为支点,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新课标驱动下的教学改革是对三维目标改革的传承发展和超越创新。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修修补补,而是致力于推进育人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关键词:核心素养本位;学习中心课堂;学科
2、实践;大概念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实质是知识(双基)教育向素养(核心素养)教育转型升级。可以说,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向核心素养新时代。推进这场深刻变革的根本抓手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础教育领域,课标是“龙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实际上,世界各国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基本上都始于课标的研制或修订。我国教育部从2014年12月正式启动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至2022年4月颁布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时八年,完成了基础教育领域涵盖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两个课程方案和三十六门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标修订组完成了新
3、课标顶层的文本设计,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将是新课标的实践和落实。如果说新课标的研制和修订是一场静悄悄的思想革命,那么新课标的实施和落地必将是一场更深刻更广泛的的实践大变革。它涉及教科书编写、考试评价特别是高考中考命题、课堂教学,以及教研、培训等所有与基础教育相关联的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是重头戏,也是“硬骨头”。对应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从何入手?更具体地说,课堂教学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从而实现由知识教育向素养教育的转型? 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实践化。新
4、课标的课程目标是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素来阐述和制定的,这是新课标之“新”的根本,甚至可以说,新课标就是“新”在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新目标上。“学校里的学习活动是典型的目标导向行为。”1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目的、纲领、统帅,新旧教学的根本分水岭也就在教学目标上。知识型的教学以知识为目标,素养型的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我国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 到 “核心素养”三 个发展阶段。“双基”导向的教学把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作为教学目标,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则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落实、经历、体验作为教学目标。相对于“双基”,“三维目标”
5、的变化和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完整更全面的学科知识营养素材。如果说“双基”秉承的是一种狭义、封闭的知识观,那么“三维目标”秉承的则是一种广义的、开放的知识观。在“三维目标”的视野里,所有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分为结论性知识(知识技能)、过程性知识(过程方法)、价值性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要素或三个类型,教学目标必须从这三个维度及其有机结合的视角去加以确立和设计。“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把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本质区别在于:核心素养是属于人的,而三维目标是属于学科的,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从学科走向学生(人)。人真正成为教学的对象和目
6、的,三维目标则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资源和材料。也可以说,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完善和升华。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进步,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大举措。不管什么学科(课程)的教学,其旨趣和目的都是为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形成人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果说价值观、必备品格是一个人的“德 ”,那么关键能力就是一个人的“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使命和归宿。或者说,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更优秀更有担当。当然,每个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
7、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对于各门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愿望,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2这实际上就是学科(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我们简称其为学科或课程的核心素养。
8、新课标中,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与其所要着力培育的核心素养如表1所示。明确所教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以此确立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新课标新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不新,其他教学要素的新也就失去了方向和依据。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教材还没有出台,一线教师很容易熟门熟路地按照之前的三维目标继续统领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活动实施。当下的改革处于过渡阶段:课标是新的,而教材却不是依据新课标编写的。落实新课标最关键的就是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组织、处理现行教材。因此,能否制定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重中之重。应该说,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学习、研讨,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也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
9、现在的关键是教师要深入准确地理解所教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并真正据此确立教学目标,包括学期、单元、章节和课时的教学目标,使核心素养首先在教案里“看得见”。具体到语文课程而言,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来确立教学目标。当然,每个单元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着力点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面面俱到和平铺直叙。此外,核心素养是学生长期的发展目标,是其持续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不能简单机械地与具体的课文学习进行对号入座。但是,所有语文教学过程都必须朝着核心素养的方向展开和推进,这是毋庸置疑的。可
10、以说,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这四个要素或维度让语文教学有了方向和焦点,诚如崔允漷教授所言,核心素养让各学科教学真正“回家”。否则,就会像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所指出的:“对语言学有研究的教师,就容易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课;爱好广泛的教师,就倾向于把语文课上成文化课;钟情于文学的教师,就可能把语文上成文学课;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语文课又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知道上什么,以至于只能跟在权威、教参或别的教师后面亦步亦趋。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成了不可克服的顽症,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愈演愈烈。”3实际上,各门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强调了这一点。以数学为例,
11、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例如:确定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主题的教学目标时,关注学生符号意识、数感、量感、运算能力等的形成;确定初中阶段图形的性质主题的教学目标时,关注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的形成”484。二、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核心素养引领整个教育的中心转向人(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必然也要强调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教学关系的重建是核心素养
12、导向的新型教学的应有之义。在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的教学中,教师成为知识和学科权威的代表与象征,学生和教学活动有一种依赖于教师之教的天然倾向,以教为主特别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自然而然成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这种教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却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根本上而言,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力量及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力量,则无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教学必须确立的一个教学观念。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还是在学? 教学的根本力量在于教还是在于学? 如果
13、说知识教学强调“教”的一方,那么素养教学则强调“学”的一方。这正是我们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的依据。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当然不是排斥和否定教,而是要“基于学、通过学、为了学”而教。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教变为学、化为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才是目的、归宿。因此,教学过程要成为教师点燃、激励、开发、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力量的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力量源自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各种潜能潜力,它们是“星星之火”,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其“可以燎原”。只有学生形成越来越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力量,学习才可能高质量发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才有根本依靠。要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教学研究 时代 教学改革 方向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