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减负与增效优化语文高考命题的两个着力点.docx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减负与增效优化语文高考命题的两个着力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减负与增效优化语文高考命题的两个着力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减负与增效,优化语文高考命题的两个着力点前言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语文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实践这三个领域的变化非常显著,新课标的颁布、统编教材的推广以及基于任务群的教学探索是变化的显著标志。相对而言,高考语文试卷面貌和实际教学中应试情况的变化则不显著,可见,评价改革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课程的整体推进。那么,制约我国语文评价改革步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当然会有多种,其中,语文高考承载的非必要负荷过重,机械应试效应让语文高考正常的学业评估价值发生偏转,应该是其中的两个主要症结。而适当减轻语文高考的社会负荷,凸显它的行业评估功能;有效提高语文测试内
2、容对学生语文水平的表征价值,以抵消应试投入对它的冲击,是优化语文高考命题、推动语文高考改革的两个着力点。01厘清语文高考的功能,减轻其不必要的负荷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对语文高考的批评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语文高考难尽人意,其原因固然有高考测试工具即试卷与试题的研制水平问题,其实也与高考语文承担的负荷过重有关。1.高考的功能定位及负荷偏差高考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高考同时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以下简称社会功能)与评估语文教育状况的功能(以下简称评估功能),这两种功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如果对它们的期待超出一定限度,就可能导致高考负荷超载。高考的社会功能包括支撑国家人才战略、调整社会
3、群体关系、传承历史文化等,主要通过教育方针制定、教育制度设计、招生政策调整来落实,如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对外语考试科目及分值的调整,就体现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变化。有的则通过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考试评估指南等,适当调整高考取向,并间接引导日常教学中的文化价值趋向,如近年考试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调。这些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方针制定。高考的评估功能是对一定范围内学科教育成效进行诊断的功能,包括对某一学段、某些学生群体、某些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诊断,以及对某些地区学科教学质量及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主要由试卷命制、考试、阅卷、分数公布、填报志愿及录取
4、等环节实现。当然起主导作用的是测试工具即学科考卷的命制。高考的社会功能与评估功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通常,社会功能把握学科整体的育人方向,评估功能落实具体的育人路径。若没有方向,路径设计可能会出现偏差;但育人方向必须借助学习评估功能来实现,若没有可靠的评估功能做支撑,育人方向便会有落空的危险。如果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不够辩证,过于强调高考某一方面的功能,就有可能引起认识偏差。例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高考的“服务选才”功能内涵界定为“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人才资源强国建设的加速,助力社会公平公正秩序的维护”,便存在一定的社会功能偏向。一般而言,推动国家人才战略、调整社会群体关系、传承历史
5、文化等社会发展目标,都是侧重社会整体的利益,这些目标与高考之间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且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见成效。而评估功能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科,以具体的人和学校为对象,给出考查的结果,高考与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且通常以一届学生为节点。实际上,每一届高中生、学生家长及带教教师眼中的高考,更多属于后者。如果把整体的、间接产生影响的、需要长期积累才见功效的社会发展功能,过多地赋予高考尤其是学科试卷中,就有可能弱化高考的评价功能。2.语文高考的负荷超载问题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等特点,语文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情、意,信息不仅丰富,且往往相互融合在一起,对培养
6、学生审美意趣、促进精神成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为高考承担较多促进社会发展功能提供了条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命题的难度,加重了社会负荷超载的可能性。2017 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以情境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为命题导向,对语文高考命题提出新挑战。因为题目的综合性越高,试题的测量目标一般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技能点,而是融合了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测试内容所含的社会文化成分也可能越重,单一的语文水平评估功能弱化的可能性也越大。语文高考的另一类社会负荷超载来自对评估结果的过度关联。高考是高利害测试,不仅高考分数将直接影响学
7、生入学选择权及未来发展,而且教师以及与高考相关的基层管理者的利益跟学生的高考成绩也紧密相关;在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焦虑普遍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对高考的期望都会提高;而语文在高考中又属于基础学科,分值占比高,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确定性相对弱,这些因素会增加社会各界对语文高考的关注,有时试卷中一段语料、一道题目都可能成为讨论的热点。过高的利害关联往往使语文高考的社会负荷会超出正常值,过高压力会促使命题人员更多地从社会文化维度而非语文专业维度来考量试题的命制,从而影响命题的专业水准,而这又会激发新的关注热点,形成恶性循环。由上可知,适当减轻语文高考的社会负荷,让它的功能变得相对纯粹一些,这需要考试制度设计、
8、民众文化观念调整以及社会环境优化等各方面做出共同而持续的努力。3.语文学科特点与高考负荷超载语文学科学业水平的构成要素十分复杂,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表现样态也多种多样,而一种评估方式既有自己的专长或适应性,即相对适合评估学生某些方面的表现,同时也有局限性,即不适合用于评估学生在另一些方面的表现。比如,过程性评价利于展示学生在知、情、意等多个维度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能较好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发展过程,落实增值性评价,但实施起来成本高,也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因而难以组织大规模学习评价。纸笔测试的终结性评价则恰好相反,它可用来区分不同学习者在同一领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利于组织大规模、
9、服务于人才选拔的评价,弱点是较难评估情意目标,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表现与发展过程,也容易加剧应试效应。多元评价利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表现或进步,但也存在组织成本高、客观性差等问题,而单一主体评价的优缺点与它正好相反。我国语文高考这种大规模纸笔测试的优点和局限便十分鲜明。多年来,语文高考评价方式之所以没有大的改变,主要原因是“高考录取的效率表现为投入少,效果好,招考过程简便易行,选拔结果相对公正合理”。针对它的不足,近年的高考命题进行了不少探索,比如增设综合运用板块、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设置有内在关联的题组,让学生展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要注意,这类探索如果违背纸
10、笔测试的特点,或超出它的适用范围,也会使其负荷超载。无论来自社会功能还是评估功能的要求,都可能让语文高考背负过多的负荷,测试指向维度过多,不仅会加重高考试卷编制难度,还容易使测试目标散乱,试题的科学性下降,进而影响整个语文试卷的信度和效度。02优化表征系统,提高语文高考的测试效能减少语文高考所承载的不必要负荷,尤其是高考理应承担的社会功能,会不会降低高考在引导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所负的职责?换言之,如何兼顾语文高考的社会文化功能与学科评估功能?可以尝试的策略是,优化语文高考的表征系统,以此为基础,提升高考试卷的质量和测试效能。1语文高考表征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局限表征是指可以指代或标志某种东西是否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教学 论文 减负 增效 优化 语文 高考 命题 两个 着力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