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次北固山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北固山下》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学法指导话说当年曹丕对曹植苦苦相逼的时候,曹植曾语惊四座,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诗作是什么?对,是七步诗。本学期的古诗学习,我们也来个七步来学诗。不过此七步非彼七步。这七步是读古诗要过的七关:文字关文意关文理关文趣关文采关文学关文化关二、学习新课(一)读背第一首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
2、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
3、,而是愤世嫉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七关:【文字关】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
4、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家信)。 16.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文意关】 1、文面的解析:主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2、背景的探求(1)作者为什么客行他乡?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次北固山下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