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真题——化学(江苏卷)-解析版(共19页).doc





《2016年高考真题——化学(江苏卷)-解析版(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真题——化学(江苏卷)-解析版(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案要求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5题,共15题)和非选择题(第16题第21题,共6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水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
2、,再涂选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需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需加黑、加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I 127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水用电答案 A
3、解析试题分析: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正确;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答案选A。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B.Mg2+的结构示意图: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可表示为,错误;B. Mg2+的结构示意图为正确; C. 硫化钠的电子式为 ,错误;D.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错误3.下列有
4、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A、SO2用于漂白纸浆是利用其漂白性,错误;B、NH4HCO3用作氮肥是因为其中含有氮元素,易被农作物吸收,错误;C、Fe2(SO4)3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错误;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正确。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
5、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推断,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X为氧元素;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为氟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Z为钠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硫元素。A.O2-有2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8,S2-有3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8、8,错误。B.NaF为离子化合物,正确。C.非金属性,FS,热稳定
6、性,HFH2S,错误。D.原子半径:r(F)r(O)r(S)r(Na),错误。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 H2SiO3+2Na+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原理错,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应为:3Cu+8H+2NO3 -= 3Cu2+2NO+4H2O,错误;B、电荷不守恒,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应为
7、:2Fe3+Fe=3Fe2+,错误;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正确;D、硅酸钠为可溶性盐,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应为:SiO32-+2H+ =H2SiO3,错误。答案选C。6.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气 B. 制取NaHCO3 C. 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答案 C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
8、法制备氨气,错误。B.气流方向错,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错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B. 0.1molL1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C.常温常压下,22.4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D.室温下,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上失去电子,正确;B、升高温度,促进碳酸钠的水解,溶液的pH增大,错误;C、常温常压下,22
9、.4L Cl2中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6.021023个,错误;D、室温下,稀释稀醋酸,虽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增加,但溶液体积的增大起主导作用,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错误。答案选A。8.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 2H2(g)+ O2(g) H1=571.6kJmol1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 CO(g)+ H2(g) H2=131.3kJmol1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 CO(g)+3H2(g) H3=206.1kJmol1A.反应中电能转
10、化为化学能B.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使用催化剂,H3减小D.反应CH4(g)C(s)+2H2(g)的H3=74.8kJmol1答案 D解析A.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中H2=131.3kJmol1,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C.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终态,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得反应CH4(g)C(s)+2H2(g)的H=74.8kJmol1,正确。9.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SiO2 SiCl4 SiB. FeS2 SO2 H2SO4C. N2NH3NH4Cl(aq)D. MgCO3MgCl2Mg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A、S
11、iO2与盐酸不反应,错误;B、SO2和H2O反应生成H2SO3,错误;C、N2+3H22NH3、NH3+HCl=NH4Cl,正确;D、金属镁的冶炼方法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错误。答案选C。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甲 乙丙 丁A. 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 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D. 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图甲不符,错误。B.反应开始温度升高,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温度达到一定值,酶(蛋白质)变性,催化性能降低,反应
12、速率变慢,正确。C.将电解质加入水中,一开始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大于离子结合成电解质分子的速率,随着电离的进行,二者速率相等,达到电离平衡,正确。D.强碱滴定强酸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接近滴定终点时pH发生突变,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11.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B.不能与
13、饱和Na2CO3溶液反应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D.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示知两个苯环均连在同一个饱和碳原子上,两个苯环不一定共面,错误;B、X中含有羧基,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正确;D、X的酸性水解产物中含有2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故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 molNaOH反应,错误。答案选C。12.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A
14、.通入过量Cl2:Fe2+、H+、NH4+、Cl、SO42B.加入过量NaClO溶液:NH4+、Fe2+、H+、SO42、ClO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4+、SO42、OH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42、Cl、ClO、OH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A.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Fe2+不存在,错误;B. 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Fe2+不存在,错误;C. Fe2+和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NH4+、与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Fe2+、NH4+不存在,错误;D.组内离子可能在溶液中存在,正确。13.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Ksp(BaSO4) c(HC2O4)B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 c(C2O42)Cc(HC2O4)= 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 c(HC2O4)DPH=7.0的溶液中:c(Na+)2 c(C2O42)答案 BD解析A.根据图像知pH=2.5的溶液中
16、,c(H2C2O4)+ c(C2O42) c(HC2O4),错误;B.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 c(C2O42),正确;C. c(HC2O4)= 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 c(HC2O4),错误;D.由图像知pH=7的溶液为草酸钠溶液,草酸根水解,c(Na+)2 c(C2O42),正确。15.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 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温度/K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
17、度/molL1c(H2)c(CO)c(CH3OH)c(CH3OH)4000.200.1000.0804000.400.200500000.100.025A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2)大于容器中c(H2)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中的大答案 AD解析A.分析、数据知反应开始时,中加入的H2、CO与中加入甲醇的物质的量相当,平衡时甲醇的浓度:,温度:,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正确;B.相当于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二分之一,该反应正向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
18、容器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中的小,错误;C.和相比,相当于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二分之一,该反应正向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中氢气的浓度小于中氢气浓度的2倍,和相比,平衡逆向移动,氢气浓度增大,故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2)小于容器中c(H2)的两倍,错误;D.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中的大,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16.(12分)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1)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
19、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少量Ca(ClO)2 分解为CaCl2和O2。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高Cl2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的可行措施有 (填序号)。A.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 B.充分搅拌浆料 C.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2)氯化过程中Cl2 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氯化完成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 nCaCl2 15(填“”、“”或“=”)。(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
20、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00gL1,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 。 答案(1)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AB (2)CaCO3、Ca(OH)2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解析(1)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A.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可以使氯气被氢氧化钙充分吸收而反应,可以提高氯气的转化率,正确。B. 充分搅拌浆料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氯气被氢氧化钙充分吸收而反应,可以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高 考真题 化学 江苏 解析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