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新).ppt
《5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新).ppt(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形成和燃烧 目目 录录n第一节第一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n第二节第二节 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n第三节第三节 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n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n第五节第五节 汽油机的燃烧室汽油机的燃烧室n第六节第六节 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概述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一、化油器式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一、化油器式汽油机混合气形成1.1.理想化油器特性理想化油器特性 在满足最佳性能要求在满足最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混合气成的前提下
2、,混合气成分随负荷分随负荷(或混合气或混合气量量)的变化关系。汽的变化关系。汽油机是利用节气门实油机是利用节气门实现混合气量的调节。现混合气量的调节。起动起动atat=0.2=0.2 0.60.6怠速怠速atat=0.6=0.6 0.80.8小负荷小负荷atat=0.7=0.7 0.9 0.9中等负荷中等负荷atat=1.05=1.05 1.151.15大负荷大负荷atat=0.8=0.8 0.90.9n n主供油装置主供油装置 n n大负荷加浓与怠速加浓大负荷加浓与怠速加浓n n怠速加浓装置怠速加浓装置 n n加速装置加速装置 n n起动装置起动装置 2 2理想化油器特性的实现理想化油器特性
3、的实现n成分决定条件成分决定条件 吸入的空气量吸入的空气量和和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量n n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以发动机,以发动机转转速速和和空气量空气量为依据,由为依据,由ECUECU接受来自各个接受来自各个传感器传感器的信号,经处理后,将控制信号的信号,经处理后,将控制信号送到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启闭时间送到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启闭时间长短,变供油量,使达到最佳空燃比,长短,变供油量,使达到最佳空燃比,以适应发动机运行工况的要求。以适应发动机运行工况的要求。二、汽油喷射系统混合器形成二、汽油喷射系统混合器形成 第二节第二节 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汽油机
4、正常燃烧过程 一、正常燃烧进行情况一、正常燃烧进行情况n火花塞跳火火花塞跳火n形成火焰中心形成火焰中心n连续地传播连续地传播n在此期间,火焰传播速在此期间,火焰传播速度及火焰前锋的形状均度及火焰前锋的形状均没有急剧变化,这种状没有急剧变化,这种状况称为况称为正常燃烧正常燃烧。正常燃烧过程正常燃烧过程n1 燃烧过程n燃烧过程按其压力变化的特征,可分为I、三个阶段。n I着火延迟期(滞燃期)n 从火花塞跳火开始到形成火焰中心为止这段时间,称为着火延迟期,见图57中阶段I所示。从火花塞跳火开始到上止点的曲轴转角,称为点火提前角,用。表示。n 火花塞跳火后,并不能立刻形成火焰中心,因为混合气氧化反应需
5、要一定时间。当火花能量使局部混合气温度迅速升高,以及火花放电时,两极电压在15000V以上时,混合气局部温度可达2000,加快了混合气的氧化反应速度。这种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所需要时间约占整个燃烧时间的15左右时),出现发光区,形成火焰中心。此阶段压力无明显升高。n着火延迟期的长短,与燃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过量空气系数(=0809时最短)、开始点火时气缸内温度和压力(取决于压缩比)、残余废气量、气缸内混合气的运动、火花能量大小等因素有关。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着火延迟期的影响不如柴油机大。n明显燃烧期(急燃期)n 从火焰中心形成到气缸内出现最高压力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明显燃烧期,见图57
6、中第阶段。n 当火焰中心形成后,火焰前锋以2030ms的速度,从火焰中心开始逐层向四周的未燃混合气传播,直到连续不断扫过整个燃烧室。混合气的绝大部分(约80以上)在此期间内燃烧完毕,压力、温度迅速升高,出现最高压力点3。下图为正常燃烧时,火焰前锋的瞬时位置。n压力升高率:表征缸内压力变化的急剧程度,一般为200-400kPa/()。n最高压力点3出现的时刻,对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有很大影响。过早,混合气点火早,使压缩功增加,热效率下降;过迟,燃烧产物的膨胀比减小,燃烧在较大容积下进行,散热损失增加,热效率也下降。实践证明,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215曲轴转角时,示功图面积最大,循环功最多。此
7、时对应的点火提取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因而,可以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使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适宜的位置。补燃期(后燃期)n 从最高压力点开始到燃料基本燃烧完为止,称为补燃期。这一阶段主要是明显燃烧期内火焰前锋扫过的区域,部分未燃尽的燃料继续燃烧;吸附于缸壁上的混合气层继续燃烧;部分高温分解产物等,因在膨胀过程中温度下降又重新燃烧、放热。n 由于活塞下行,压力降低,使补燃期内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有效地转变为功。同时,排气温度增加,热效率下降,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应尽量减少补燃。正常燃烧时,汽油机补燃较柴油机轻得多。2、燃烧速度、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燃烧速度是指单位
8、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量。量。n由上式可见,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如下:n1.火焰速度n火焰速度是决定明显燃烧期长短的主要因素。现代汽油机的UT可高达50-80m/s。影响火焰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燃烧室中气体的紊流运动、混合气成分和混合气初始温度。n1)紊流运动是指无数小气团的一种无规则运动,每一气团的大小不一,其流动速度也不一致,但其宏观流动方向是一致的。n 紊流运动使火焰燃烧区厚度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加快,紊流强度与火焰速度比成正比关系。n2)混合气成分不同,火焰传播速度明显不同,n3)混合气初始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增加。n2.火焰前锋面积n 利用燃烧室几何形状及其与火花塞位置的配合,可以改变不同时
9、期火焰前锋扫过的面积,以调整燃烧速度。n3.可燃混合气的密度n 增大未燃混合气的密度,可以提高燃烧速度。因此,增大压缩比和进气压力等,均可加大燃烧速度。n n定义定义:是指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内燃机是指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内燃机各循环之间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差异和的燃烧差异和各缸之间各缸之间的燃的燃烧差异。烧差异。q1 1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差异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差异q2 2各缸间的燃烧差异各缸间的燃烧差异二、汽油机不规则燃烧二、汽油机不规则燃烧n n原因原因:燃烧的不稳定性:燃烧的不稳定性n n表现表现:循环的压力波动:循环的压力波动n n影响循环波动的因素影响循环波动的因素:qq混合气浓度、发动机负荷、
10、转速、点火混合气浓度、发动机负荷、转速、点火时刻、燃烧室形状,火花塞位置、压缩时刻、燃烧室形状,火花塞位置、压缩比、配气定时等比、配气定时等n为提高发动机功率,减少油耗,降低排放为提高发动机功率,减少油耗,降低排放污染和噪声,应使燃烧差异降到最小限度污染和噪声,应使燃烧差异降到最小限度 1 1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差异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差异1 1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工况一定各个循环的示功不同工况一定各个循环的示功不同工况一定各个循环的示功不同工况一定各个循环的示功不同 n n原因原因:可燃混合气对各缸分配不均可燃混合气对各缸分配不均n n危害危害:各缸混合气成分不同,不能使各缸处各
11、缸混合气成分不同,不能使各缸处于理想的混合浓度工作。于理想的混合浓度工作。qq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使发动机功率下降qq油耗上升,排放污染加大油耗上升,排放污染加大qq个别缸出现过热、火花塞烧损现象个别缸出现过热、火花塞烧损现象 2 2各缸间的燃烧差异各缸间的燃烧差异n n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qq化油器化油器 化油器的安装位置要适当,使其至各缸气道化油器的安装位置要适当,使其至各缸气道化油器的安装位置要适当,使其至各缸气道化油器的安装位置要适当,使其至各缸气道的路径相同,保证进气管到各缸的通道的路径相同,保证进气管到各缸的通道的路径相同,保证进气管到各缸的通道的路径相同,保证进气管到各缸的通道
12、(管长、管长、管长、管长、直径、对称性等直径、对称性等直径、对称性等直径、对称性等)相等。相等。相等。相等。qq进气管进气管 进气管内表面光滑,弯道少。进气管内表面光滑,弯道少。qq汽油喷射技术汽油喷射技术 可以改善雾化质量,使各缸间混合气的分配可以改善雾化质量,使各缸间混合气的分配均匀。如多点喷射的汽油机,使各缸供油量基本均匀。如多点喷射的汽油机,使各缸供油量基本保持一致,发动机性能得到改善。保持一致,发动机性能得到改善。2 2各缸间的燃烧差异各缸间的燃烧差异三、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三、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 n n现象现象: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紧靠壁面附近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紧靠壁面附近的火焰不
13、能传播。的火焰不能传播。n n原因原因:由链反应中断和冷缸壁使接近缸壁由链反应中断和冷缸壁使接近缸壁的一层气体冷却所造成。的一层气体冷却所造成。n n危害危害:存在大量未燃烧的烃,排气中存在大量未燃烧的烃,排气中HC 增加。增加。n n解决措施解决措施:尽量减小熄火厚度及燃烧室的尽量减小熄火厚度及燃烧室的面容比面容比 F/VF/V,以降低汽油机的,以降低汽油机的 HCHC排出量。排出量。三、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三、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当当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1左右,熄火厚度最小,左右,熄火厚度最小,混合气加浓或减稀,此厚度均增加;混合气加浓或减稀,此厚度均增加;负荷减小
14、负荷减小时,熄火厚度显著增加;时,熄火厚度显著增加;燃烧室温度、压力提高,气缸紊流加强燃烧室温度、压力提高,气缸紊流加强,熄火厚度均减小。熄火厚度均减小。一、爆震燃烧一、爆震燃烧n1 1定义定义定义定义: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火焰前锋以正常的传播速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火焰前锋以正常的传播速度向前推进,度向前推进,当火焰前方未燃的混合气当火焰前方未燃的混合气当火焰前方未燃的混合气当火焰前方未燃的混合气(末端混合末端混合气气)受到已燃混合气强烈的压缩和热幅射作用,其受到已燃混合气强烈的压缩和热幅射作用,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升高,以致于在正常的火焰到达之本身的温度不断升高,以致于在正常的火焰到达之前,末端混合
15、气内部最适宜着火的部位,已出现一前,末端混合气内部最适宜着火的部位,已出现一个或多个火源,个或多个火源,形成火焰中心形成火焰中心形成火焰中心形成火焰中心,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爆燃爆燃爆燃爆燃。第三节第三节 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1 1爆燃爆燃n n特征特征:气缸内发出特别尖锐的金属敲击声,亦气缸内发出特别尖锐的金属敲击声,亦称之称之敲缸敲缸。压力冲击波反复撞击缸壁压力冲击波反复撞击缸壁。n n原因(本质)原因(本质):qq末端混合气末端混合气受到压缩和辐射热的作用,加受到压缩和辐射热的作用,加速了先期反应产生了速了先期反应产生了自燃自燃。2 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 1)燃
16、料性质)燃料性质 辛烷值高辛烷值高的燃料,的燃料,抗爆燃能力强抗爆燃能力强。2 2)末端混合气的压力、温度和压缩比)末端混合气的压力、温度和压缩比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增高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增高,则,则爆燃倾爆燃倾向增大向增大。提高压缩比,则气缸内压力、温度升高提高压缩比,则气缸内压力、温度升高,爆燃易发生;爆燃易发生;气缸盖、活塞的材料使用轻金属气缸盖、活塞的材料使用轻金属,由于其,由于其导热性好,末端混合气压力、温度低,导热性好,末端混合气压力、温度低,爆燃爆燃倾向小倾向小,可提高压缩比,可提高压缩比0.40.40.70.7单位。单位。2.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3 3)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
17、混合气的时间)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 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减少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减少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这有利于避免爆燃这有利于避免爆燃 气缸直径大时,火焰传播距离增加,爆燃气缸直径大时,火焰传播距离增加,爆燃气缸直径大时,火焰传播距离增加,爆燃气缸直径大时,火焰传播距离增加,爆燃倾向增大,故没有很大缸径的汽油机。倾向增大,故没有很大缸径的汽油机。倾向增大,故没有很大缸径的汽油机。倾向增大,故没有很大缸径的汽油机。3 3、危害、危害1.1.轻微敲缸时,发动机功率上升;轻微敲缸时,发动机功率上升;2.2.严重时,可产
18、生冷却水过热,功率下降,严重时,可产生冷却水过热,功率下降,耗油率上升。耗油率上升。q严重时严重时破坏缸壁表面的附面气膜和油破坏缸壁表面的附面气膜和油膜膜,使传热增加,气缸盖和活塞顶温,使传热增加,气缸盖和活塞顶温度升高,冷却系过热,功率减少,耗度升高,冷却系过热,功率减少,耗油率增加;油率增加;q可造成可造成活塞、气门烧坏,轴瓦破裂活塞、气门烧坏,轴瓦破裂,火花塞绝缘体破裂火花塞绝缘体破裂,润滑油氧化成胶润滑油氧化成胶质质,活塞环粘在槽内活塞环粘在槽内。爆爆 燃燃 正常燃烧正常燃烧 爆燃爆燃(1)(1)使用抗爆性高的燃料使用抗爆性高的燃料 选用高辛烷值的汽油选用高辛烷值的汽油(2)(2)降低
19、末端混合气温度和压力降低末端混合气温度和压力 加强冷却液、降低进气温度,推迟点火,降加强冷却液、降低进气温度,推迟点火,降低压缩比,及时清除燃烧室积炭,合理设计燃烧低压缩比,及时清除燃烧室积炭,合理设计燃烧室,缩短火焰传播距离等。室,缩短火焰传播距离等。(3)(3)降低负荷、提高转速降低负荷、提高转速 降低负荷,上一循环的残余废气量相应增多,降低负荷,上一循环的残余废气量相应增多,废气对混合气的自燃有阻碍作用。提高转速,混废气对混合气的自燃有阻碍作用。提高转速,混合气的扰流强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加快,不易合气的扰流强度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加快,不易产生爆燃。产生爆燃。4 4减少爆燃的措施减少爆燃
20、的措施n n定义定义: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炽热表面而由燃烧室炽热表面(如过热的火花塞绝缘如过热的火花塞绝缘体和电极、排气门、炽热的积炭等体和电极、排气门、炽热的积炭等)点燃混点燃混合气而引起的不正常燃烧现象,称为表面合气而引起的不正常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点火。点火。n n分类分类:根据被炽热表面点火的火焰是否始根据被炽热表面点火的火焰是否始终以正常速度进行传播终以正常速度进行传播qq非爆燃性表面点火(早火和后火)非爆燃性表面点火(早火和后火)qq爆燃性表面点火。爆燃性表面点火。二、热面点火(表面点火)二、热面点火(表面点火)早燃(早火)早燃(早火
21、)n n定义定义: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就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就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点燃混合气的现象。n n危害危害:由于它提前点火而且热点表面比火花大,由于它提前点火而且热点表面比火花大,使燃烧速率快,气缸压力、温度增高,使燃烧速率快,气缸压力、温度增高,发发动机工作粗暴动机工作粗暴,并且由于压缩功增大,向,并且由于压缩功增大,向缸壁传热增加,致使缸壁传热增加,致使功率下降功率下降,火花塞、火花塞、活塞等零件过热活塞等零件过热。n火花塞跳火点燃混合气后,在火焰传播过火花塞跳火点燃混合气后,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由于炽热表面使火焰前锋未扫过区程中,由于炽热表面使火焰前锋未扫过区域的混合
22、气被点燃,但形成的火焰前锋仍域的混合气被点燃,但形成的火焰前锋仍以正常的火焰传播速度向未燃气区推进,以正常的火焰传播速度向未燃气区推进,称为称为后火后火。这种现象可在发动机断火后,。这种现象可在发动机断火后,发现发动机仍像有电火花点火一样,继续发现发动机仍像有电火花点火一样,继续运转,直到炽热点温度下降到不能点燃混运转,直到炽热点温度下降到不能点燃混合气为止,发动机才停转。合气为止,发动机才停转。后后 火火n2爆燃性表面点火(激爆)n 激爆是一种表面点火现象,它是由燃烧室沉积物引起的爆燃性表面点火,是一种危害最大的表面点火现象。n发动机低速低负荷(水平路上,汽车行驶速度低于20kmh)运转时,
23、燃烧室表面极易形成热性很差的沉积物。它使高压缩比汽油机的表面温度更高。此外,沉积物颗粒被高温火焰包围,使其急剧氧化而白炽化,将混合气点燃。在发动机加速时,气流吹起已着火的碳粒,使混合气产生多火点燃的着火现象,致使混合气剧烈燃烧,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急剧增加。选用低沸点的汽油和含胶质较选用低沸点的汽油和含胶质较少的润滑油。少的润滑油。降低压缩比。降低压缩比。避免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和频繁避免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和频繁加速减速行驶。加速减速行驶。在燃料中加入抑制热面点火的在燃料中加入抑制热面点火的添加剂等。添加剂等。3 3防止表面点火的措施防止表面点火的措施爆燃和表面点火的爆燃和表面点火的区别区别与与
24、联系联系:n n爆燃爆燃是火花塞跳火后,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是火花塞跳火后,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n n表面点火表面点火是火花塞跳火以前或之后,由炽热表面是火花塞跳火以前或之后,由炽热表面或沉积物点燃混合气所致。或沉积物点燃混合气所致。n n爆燃爆燃时火焰以冲击波的速度传播,有时火焰以冲击波的速度传播,有尖锐的敲击尖锐的敲击声声;热面点火热面点火时敲缸声比较时敲缸声比较沉闷沉闷。n严重的爆燃增加向缸壁的传热,促使燃烧室内炽严重的爆燃增加向缸壁的传热,促使燃烧室内炽热点的形成,导致表面点火;早燃会使压力升高热点的形成,导致表面点火;早燃会使压力升高率和最高压力增加,热幅射增大,又促使爆燃的率和
25、最高压力增加,热幅射增大,又促使爆燃的发生。发生。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一、燃料的影响一、燃料的影响使用性能使用性能n汽油的蒸发性汽油的蒸发性蒸发性强蒸发性强容易气化,混合,燃容易气化,混合,燃烧速度快,燃烧完全。烧速度快,燃烧完全。蒸发性过强蒸发性过强 会使汽油在炎热的会使汽油在炎热的夏季、高原山区使用时,出现供油夏季、高原山区使用时,出现供油系气阻,甚至发生断油现象。系气阻,甚至发生断油现象。汽油的辛烷值高,就不容易发生爆燃燃烧。汽油的辛烷值高,就不容易发生爆燃燃烧。二、混合气浓度二、混合气浓度n n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qq0.8-0.90.8-0.9时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油机 混合 形成 燃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