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ppt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ppt(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由固、液、气三相组成。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矿物质 90%以上 有机质 1.010%土壤中的水分及其水溶物(包括气体)Soil solution is defined as the soil interstitial water,its solutes and dissolved gases.孔隙中充满空气porous media土壤soil气相 gases液相 liquids固相 solidSoil air
2、、CO2、O2、N2、H2S、CH4等watersaltsSoil solutioninorganicorganicmineralsHumus及植物残体microorganisms根须土粒上的吸附水土粒土壤空隙被水饱和的土壤排入地下水中固、液、气相结构图(自S.F.Manahan,1984)淋溶层:是指由于淋溶作用是物质下移所经过的土层,也可称过滤层,是土壤中生物最活跃的一层,有机质大部分在这一层。淋溶(leaching):是指污染物随渗透水在土壤中沿土壤垂直剖面向下的运动,是污染物在水土壤颗粒之间吸附解吸或分配的一种综合行为。评价污染物淋溶性能的指标一般使用最大淋溶深度,是指土层中污染物的残
3、留浓度为500ppb时,污染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深度。土壤的机械组成(mechanical composition):土壤是由粗细不等的土壤颗粒物组成的,这种粗细不等的土粒按不同比例组合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又称为土壤质地(soil texture)。瞧!颗粒大小多么不匀1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l l 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s primary minerals 岩石受物理风化,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未改变。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类、辉石和角闪石。土壤中1-0.001mm的砂和粉砂几乎全部是原生矿物。四类最重要的原生矿物:磷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 类、硅酸盐类(占岩浆
4、岩质量的80以上)。l l 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s secondary minerals 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形成。化学风化的三个历程: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分为三类:简单盐类原生矿物化学风化的最终产物 三氧化物硅酸盐矿物彻底风化后的产物 次生铝硅酸盐类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SiO4-4化学结构式硅氧四面体 tetrahedra中心孔0.32埃Si-0.39埃公用底角氧原子硅氧四面体片 tetrahedral sheet铝氧八面体 octahedraAlO6-9 化学结构式中心孔径0.58埃Al离子半径0.57埃铝氧八面体片 ctahedral sheet公
5、用上下两层氧原子形成片同晶取代同晶取代:当硅酸盐粘土矿物形成时,晶格内的组成离子,常被另一种大小相近、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取代后的晶体构造并未改变。粒径小于2m,阳离子代换量较多,富含钾,属2:1型晶格,两晶层之间通过K离子相连,膨胀性小,可发生同晶取代,但不明显粒径小于1m,阳离子代换量极高,它所吸收的水份植物难以利用,属2:1型晶格,晶层之间主要靠弱的分子间力连接,晶层连接不紧,水分子易进入,极易发生同晶取代风化程度极高,粒径0.1-5.0m,膨胀性小,阳离子代换量低,属1:1型晶格,晶层之间由氢键连接,甚为紧密极少发生同晶取代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高岭石 kaolinite0.72n
6、mC轴B轴铝氧八面体层硅氧四面体层6(OH)4Al4O+2(OH)4Si6O代表OH群高岭石类结晶构造示意图O3 Si2 O2 OHAl2(OH)3硅氧片 水铝片瞧:氢键在这里(牢固)不易发生同晶取代单位晶层内表面(无)外表面高岭石back蒙脱石 montmorilloniteO3 Si2 O2 OHAl2OH O2 Si2 O3硅氧片 水铝片 硅氧片 蒙脱石类结晶构造示意图back弱的分子间力极易发生同晶取代伊利石类结晶构造示意图backK+能发生同晶取代三大类次生硅酸盐矿物区别性质次生层状硅酸盐矿物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晶架结构2:1 2:1 1:1晶层间连接键 分子引力 钾键 氢键大小(
7、)0.011.0(小)0.12.0(中)0.15.0(大)形状 不规则片状 不规则片状 六方形晶体比表面(m2/g)高 700800 中 100120 低 520外表面 高 中 低内表面 很高 中 无胀缩性 高 中 低CEC(cmol/kg)80120 2040 315back 磷酸盐类 氧化物类 硫化物类 硅酸盐类 简单盐类 三氧化物 次生铝硅酸盐类 伊利石 高岭石 蒙脱石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矿物质2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分为如下两类:非腐殖质:如蛋白质、糖、有机酸等。占10%15%腐殖质:占85%90%。腐殖质是地表分布最广的天然有机物,是动植物
8、残体在土地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复杂的反应转化而成的暗色、无定形、难于分解、组成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富里酸溶于稀酸稀碱;胡敏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有机碳含量(1.72)=有机质含量 提取方法土壤或沉积物 不溶物(腐黑物,胡敏素)用碱液提取不沉淀物(富里酸)可溶物用酸处理沉淀物(腐殖酸)重新溶入碱并加入电解质沉淀物(灰腐酸)不沉淀物(褐腐酸)用乙醇提取 可溶物(棕腐酸、吉马多美朗酸)有机质测定方法:K2Cr2O7-H2SO4氧化法2K2Cr2O7+3C+8H2SO4 2K2SO4+2Cr2(SO4)3+3CO2+8H2OK2Cr2O7+6
9、FeSO4+7H2SO4 K2SO4+Cr2(SO4)3+3Fe(SO4)3+7H2O 参看土壤理化分析3、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灌溉和地下水,土壤水分并非纯水,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成分和污染物溶解形成的溶液,即土壤溶液。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存在于土壤空气中的水汽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吸湿水、膜状水土壤溶液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1933年Joffe就将土壤溶液比喻成“土体的血液循环”。土壤溶液是土壤与环境间物质交换的载体,是物质迁移与运动的基础,也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最基本的途径。由于土壤溶液与土壤固相构成了一动态平衡体系,因此,土壤溶液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土壤中的各种反应。
10、单位体积的土壤具有的土壤颗粒表面积很大,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将周围环境中水汽分子吸附于自身表面。这种束缚在土粒表面的水分即吸湿水。当吸湿水大最大数量后,土粒已无足够力量吸附空气中活动力较强的水汽分子,只能吸持周围环境中处于液态的水分子。有这种吸着力吸持的水分使吸湿水外面的薄膜逐渐加厚,形成连续的水膜,故称为膜状水。土壤颗粒间的细小的空隙可视为毛管,土壤中薄膜水达最大后,多余的水分是由毛管力吸持在土壤的细小孔隙中,称为毛管水。毛管力随着毛管直径增大而减小。土壤中较大直径的孔隙为非毛管孔隙。若土壤的含水量超过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多余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力吸持,在重力作用下将沿着非毛管孔隙下渗,这部
11、分土壤水称为重力水。(1)主要成分:O2、N2、CO24、土壤空气 不连续(土壤是多孔介质,且孔隙大小不同)含量差异:由于微生物和植物活动CO2含量比空气中高,O2低于空气中的更高的湿度,水蒸气的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有还原性气体和污染物CH4、H2、H2S、NH3二、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机械组成Mechanical composition组 成我国标准 mm国际标准 mm砂粒Sand主要是原生矿物1-0.05 2-0.02粉粒Silt主要是次生矿物0.05-0.005 0.02-0.002粘粒Clay原生与次生矿物混合0.005 0.0021、土壤矿物质的粒级划分土壤粒级分类系统(三级分类制)cl
12、assification systems of soil separates国际制(ISSS)International Soil Science Society(1930)Atterberg(1912)美国制(USDA)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1956)苏联制(1965)粒级名称 粒径/mm 粒级名称 粒径/mm 粒级名称 粒径/mm石砾 gravel 2石块 stone粗砾 gravel3.023石块石砾313粗砂 coarse sand细砂 fine sand20.20.20.02极粗砂粒 very coarse sand粗砂粒 coarse sand
13、中砂粒 medium sand细砂粒 fine sand极细砂粒very fine sand120.510.250.50.10.250.050.1粗细砂 中细砂 细砂粒 0.510.250.50.050.02粉粒 silt 0.020.002 粉粒 silt 0.0020.05粗粉砂 中粉砂 细粉砂 0.010.050.0050.010.0010.005粘粒 clay 0.002 粘粒 clay 0.002粘粒 胶粒 胶体 0.0050.0010.00010.00050.00012、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性质较细粒级中,钙、镁、磷、钾等元素含量增加。3、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土壤质地(土壤的
14、机械组成):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三、土壤吸附性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1、土壤胶体(1)特性: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一个分散体系。胶体是物质按一定分散程度而存在的一种状态。胶体分散体系是分散离子半径约为0.110m的分散体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单位重量物质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呈现双电层(double layer)土壤胶体凝聚性和分散性(2)双电层结构及扩散双电层模型 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质点的表面电势0(热力单位)。扩散双电层模型:由于静电吸引和热运动两种效应,在固体表面和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荷相反的粒子紧密排列在固体表面上约
15、1-2个离子厚度。另一部分离子与固体表面的距离可以从紧密层一直分散到本体溶液中。因此双电层实际包含紧密层和扩散层。但在电场作用下,固液之间发生电动现象是,移动的切动面为AB面。相对运动边界处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势(位)(electrokinetics potential)或电势。显然,0 和是不同的,随电解质浓度增加,或电解质价型增加,双电层厚度减小,电势也减小。双电层基本构成 双电层电位与溶液中离子间关联性 a.0 b.与电荷符号、价位、电荷量、浓度有关热力电位0(表面电势)电动电位非活动性离子层微粒核扩散层正离子层(反离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负离子层)双电层 A B本体溶液0AB
16、AB 面是非活动性离子面。面是非活动性离子面。Electrical Double Layer胶体双电层构造决定电位离子:potential determining ion扩散双电层:diffused double layer图 双电层模型 Electrical Double Layer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固定层(+)可动层胶粒 反离子层胶团结构电位反离子层呈大气式分布电位(3)土壤凝聚性的影响因素土壤胶体的电动电位和扩散厚度阳离子浓度上升会增强凝聚性电解质浓度、pH值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带有负电
17、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位,所以胶体微粒又因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电动电位越高,相互排斥力越强,胶体微粒出的分散性也越强。2、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1)定义: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质量作用定律(2)阳离子交换吸附Ca2+土壤胶体Na+Na+土壤胶体Ca2+2Na+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裣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含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或代换。1)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2)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与电荷数有关 A.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就越强;B.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交换能力越强。Fe3+Al3+H+Ba2+Sr2+Ca2+Mg2+Cs+Rb+NH4+K+Na+Li+3)可
18、交换阳离子是由致酸离子(H+、Al+)和盐 基离子(Na+、K+、Ca2+)组成的。4)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用阳离子交换容量来表征,其大小与土壤胶体的种类、特性有关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100%单位:cmol/l每Kg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的总量(3)阴离子交换吸附1、土壤酸度soil acidity:取决于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1)活性酸度 soil active acidity(有效酸度,pH)H+的来源,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 lCO2H2CO3l有机物质分解 有机酸l土壤中矿物质氧化 无机酸l施用的无机肥料
19、中残留的无机酸l大气酸沉降四、土壤的酸碱性(2)潜性酸度soil potential acidity:来源于处于吸附态的H+、Al3+l 处于吸附态的(H+、Al3+)不显酸性 l 仅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具有潜性酸度l 主要来源于(Al3+)l 分类: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水解性酸度一般比代换性酸度高。由于中性盐所测出的代换性酸度只是水解酸度的一部分,当土壤溶液在碱性增大时,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较多地被代换出来,所以水解酸度较大。但在红壤和灰化土中,由于胶体中OH根离子中和醋酸,且对醋酸分子有吸附作用,因此水解性酸度接近于或低于代换性酸度代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KCl、NaCl等)淋洗土壤,溶液
20、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来的酸度。土壤胶体-H+KCl 土壤胶体-K+HCl 土壤胶体-Al3+3KCl 土壤胶体-3K+AlCl3 AlCl3+H2O Al(HO)3+3HCl 用方程式说明Al3+是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水解性酸度:用强碱弱酸盐(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代换出来,同时生成弱酸(如醋酸),此时测定该弱酸的酸度。H+土壤胶体Al3+4CH3COONaNa+土壤胶体+Al(OH)3+4CH3COOHNa+Na+Na+3H2O(3)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的关系l 统一平衡体系的不同表现形式l 两着可以相互转化,并在
21、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的平衡态l 潜性酸度是活性酸度的储备 潜性酸和活性酸度的关系H+H+Ca2+H+H+H+Ca2+K+粘粒潜性酸(交换性的)K+H+H+活性的氢(据pH值测定)Ca2+H2OHCO3-从粘土淋溶游离的(受淋溶)吸附的Na+、Ca2+、Mg2+达到一定饱和度时,会引起交换型阳离子水解作用,导致诸如NaOH等出现,使土壤呈现碱性。2、土壤碱度 soil alkalinity Na+饱和度称为土壤碱化度。盐基离子CO32-和HCO3-的水解起主导作用,所以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成为总碱度。土壤xNa+yH2O+yNaOH土壤(x-y)NayH+(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H2CO3、H
22、3PO4、H4SiO4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性能。两性物质,如:氨基酸,胡敏酸3、土壤的缓冲性能 soil buffering capacity(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胶体吸附:(H+、Al3+)、盐基离子M a.对于酸:土壤胶体 M+HCl 土壤胶体 H+MCl b.对于碱:土壤胶体 H+MOH 土壤胶体 M+H2O c.pH5.5时,产生Al(OH)3沉淀,失去缓冲能力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腐殖质土 粘土 砂土土壤胶体吸附各种离子盐基离子和氢离子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OH-由R.K.Schofield 提出的模型(条件:pH5)OH-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能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还原体系,形
23、成氧化还原梯次,会对不同的污染物产生不同氧化还原作用,导致各种形态、价态结合的污染物,影响其迁移转化能力,呈现出不同的环境效应。Eh 是不同区间氧化还原特性的表征,需要记住。给出条件,能判断出物质的存在形态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第一部分:重金属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结合态1.Exchangeable(可交换态)2.bound to carbonates(碳酸盐结合态)3.bound to Iron and Manganese oxides(铁锰氧化物结合态)4.bound to organic matter(有机结合态)5.Residue(残渣态)exchangeable:
24、指吸附在粘土、腐殖质以及其它成分上的金属,其对环境变化敏感,易于迁移转化,能被植物吸收,因此会对食物链产生巨大影响bound to carbonates:以这一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受土壤环境,特别是pH值最敏感。当pH值下降时,易重新释放出来而进入环境中。相反,pH升高有助于磷酸盐的生成和重金属元素在碳酸盐矿物上的共沉淀。bound to Iron and Manganese oxides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一般以矿物的外裹物和细粉散颗粒存在,高活性的铁锰氧化物比表面积大,极易吸附和共沉淀阴离子或阳离子。土壤中pH和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重要影响。pH和Eh较高时,有利于Fe/M
25、n氧化物的生成。bound to organic matter:土壤中存在各种有机物,如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及矿物颗粒的包裹层等。这些有机物自身具有较大鳌合金属粒子的能力,又能以有机膜的形式附着在矿物颗粒表面。改变了矿物颗粒的表面性质。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在氧化条件下,部分有机物分子会发生降解作用,导致部分金属元素溶出。residue:一般存在于硅酸盐、原生合次生矿物的土壤晶格中,它们来源于土壤矿物,性质稳定,在自然界正常条件下不易释放,能长期稳定在沉积物中。不易为植物吸收,在整个土壤生态系统中对食物链影响较小。1 423 5 重金属的生态效应与其形态密切相关。在土壤合沉积物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化学 第四 土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