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趋势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趋势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趋势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趋势研究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国内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对外发展进程也促使很多外国机构进入并占据中国市场。如此同时中资信用评级机构还在面临着公信力缺乏、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体现了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加快发展进程的紧迫性。本文首先通过对中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背景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出其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公信力不足、监管机关和监管体系的缺乏,并有机构自身的评级技术实力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构成。参考了国际巨头评级机构穆迪国际的运营及监管经验,得到了优化评级行业监管的启示:构建出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违约数据库
2、和评级行业数据库、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评价体系等。结合以上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道路中存在的不足,本人在对比国外机构措施的基础上,对中资信用评级机构提出了几点建议:(1)完善信用评级行业的法律体系。(2)建立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3)积极建设投资人付费模式。(4)加快中资评级机构国际业务发展。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业,债券市场,债券发行,评级监管,国际市场Research on the Op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Credit Rating AgenciesAbstrac
3、t:Because of the rise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hinas influence is spreading to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domestic bond market has been growth, many foreign institutions started to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credit rating ha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market supervision, which nee
4、ds to be reformed.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the problems were found, especially the lack of credit and regulatory systems, as well as the inability of the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in technology a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Referring to the operation and su
5、pervision experience of moodys international rating agency,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giant rating agenci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 default database and a rating industry database, and a rat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ith default rate as the core.In genera
6、l, this paper makes reference to the method of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irst,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of credit rating industry. Secondly,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y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Third, to determine the payment mode of investors. Finally, accelerate
7、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is will play a guiding role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credit rating agencies.Keywords:Credit rating agency, Credit rating industry, Credit rating market, The bond market, Rating regulati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目 录第1章
8、绪 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分析1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1.2 文献综述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31.3.1 研究方法31.3.2 研究内容4第2章 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52.1中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52.1.1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环境52.1.2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62.2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特点72.2.1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72.2.2评级市场快速扩张,机构数量膨胀8第3章 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93.1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93.2缺乏行业性的基础性法规93.3机构评级结果虚高103.4机构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行为103.5缺乏独立性
9、11第4章 促进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124.1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建议124.2完善信用评级行业的法律体系134.3建立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134.4积极建设投资人付费模式和公共信用评级机构144.5加快中资评级机构国际业务发展14第5章 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前景155.1国内环境155.2国际环境15参考文献:17致谢18第1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分析权威、独立、公信力强的信用评级机构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上层基础。如果信用市场不完善,则会直接导致资本市场质量和效率的低下,甚至产生腐败的现象。我国信用评级始于1987年,历经33个年头,现存规模较大、技术较为
10、成熟的四大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有中诚信国际、联合信用、大公国际和上海新世纪。但由于行业监管法律的空白,没有统一的条例来规范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令其随意发展。而穆迪投资、标准普尔、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则利用中国市场无人监管的漏洞,势不可当进入并分割中国市场。近年以来,中资评级机构的业务规模紧随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而增长。剔除私募债、定向发行债券等券种来看,中资评级机构开展被动评级的债券的发行规模从2010年的1.76万亿激增到2018年的11.24万亿,累计增加5.38倍。2019年前三季度,中资评级机构针对债券一级市场开展首次评级的债券合计11.03万亿元,同比增长31.91%。但与此同时,中资
11、评级机构的评级服务还存在包括行业监管机制、评级机构能力建设、评级市场环和成效等多种问题,直接导致了评级结果质量不佳、公信力不强,这极不符合中国在全球债券市场以及全球信用债券市场排行第二的重要地位。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进程便逐渐加快,金融产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之对信用评级的需求日益增加,投资者们也渴望得到更加专业、透明、公正的信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债券市场不断壮大的同时,对外发展进程也促使很多外国机构进入并瓜分中国市场。反观国内信用市场违约事件仍层出不穷、社会公信力日益下降,国内信用评
12、级机构规模各异、评级标准差距甚大,法律法规更是含糊不清,飘无虚渺。正是如此,中资信用评级行业改革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中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及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开展概况的了解与研究,并且参考了国际巨头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国际评级机构的运营及监管经验,得到关于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往后发展的相关启示与做法。找出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建议,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中资信用评级机构规划完善,保障信用评级市场的有序运行,使其真正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1.2 文献综述简尚波(2019)表示现今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全面对外开
13、放时期,但国内违约事件日益加剧,中资信用评级机构正式进入全面改革发展的紧急阶段。需要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加快自身能力提升,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政府政治评级市场秩序,积极推进评级机构国际化进程。张时坤(2019)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出现 “顺周期”迹象,即经济繁盛时期评级机构存在高估主体评级的冲动,尤其表现在对国有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主体和高偿债能力企业的信用评级中。点出市场存在恶性竞争和低评级主体进行评级购买的不良行为,逐步推动了评级结果被高估的普遍现象。提出为确保信用评级的真实性,关键要消除信用评级机构的扭曲激励制,增强综合信誉机制对评级机构的约束力,增加评级透明度。陈梦华、罗琎、陈才麟(2019
14、)以后发劣势理论为基础,从制度、监管、时间三个维度分析制约我国信用评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并结合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特征,融入中国国情,构建三角模型。分析出中资信用评级机构重于被动的技术制度模仿,而忽略了主动的建设、多头的监管导致重叠部分的存在漏洞的真空、发展时间上的落后使得信用评级行业整体不成熟,三大发展滞后原因。提出一系列针对措施和后续政府要对还处于初步创造时期的信用评级市场采取适当保护,并进行有效的引导整合,逐步开发实现与国际接轨。林加力(2014)表示在1970年信用评级业付费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付费主体从投资人变为发行人后,就一直面临着利益冲突问题。通过构建信用评级质量评级指标模型,分析
15、出评级虚高、评级选购、评级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并提出国际合作可以促进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质量提高的观点。张佳玉(2019)认为信用评级在保证债券市场高效运行,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完善评级市场监管体系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就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问题还有待解决。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在评级结果的跟踪、质量、后续发展方面有所欠缺;行业专业性人才匮乏,离职率高,从业人员行业忠诚度低。需要在加强政府监管建设的同时也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加快新兴人才培养战略并对专业人才提供政策优待。黄霞超(2016)认为信用评级机构在规划利益冲突格局时过于简单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现存法律规定不足、缺乏声誉机制约束。
16、表明在现有“发行人付费”的模式下,这种利益冲突是不可能消除的。为此需要紧紧把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各项职责;公开透明披露政策,摆脱信息不对称格局;禁止利益冲突的发生。余丽霞、温文、郑洁(2018)表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优势在于收费较低、各机构自身优势突出,但劣势在于公信力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人才流失严重。提出在国家高度重视信用评级行业的机遇下要大力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话语权,提高核心竞争力。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来开展此次的研究内容。(1)资料收集法:首先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研究中资信用
17、评级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有用资料进行梳理总结,为写作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来完成课题的研究,并制定研究计划。(2)实证分析法:本文通过找出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针对具体问题的优化措施,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比较国际巨头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国际评级机构的运营及监管经验,与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和借鉴,提出适合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对前景进行预测。1.3.2 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历史背景,点名了中资信用
18、评级行业改革和发展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第二步分析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现状并总结其特点;第三部分找出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参考并总结国际巨头穆迪国际评级机构的运营及监管经验,为完善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出建议,并规划往后发展趋势;第2章 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2.1中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2.1.1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环境2019年间,债券市场欣欣向荣,现券交易额与日俱增,收益率曲线跌宕下降,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渐多元化。图1 2019年债券市场主要债券品种及其发行量情况债券市场发行总量45.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1%。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量
19、38.0万亿元,同比下降0.3%。随着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不断的扩大,违约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全年统计46家企业130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违规发行金额1243亿元,违约公司信用类债券尚未兑付的金额1465亿元。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委发布了有关对外开放金融业的11条措施。允许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交易所整个债券市场的全部种类债券进行评级,标志着中国债券评级市场向外开放程度达到了新高度。穆迪、普尔、惠誉机构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在全球信用评级市场中都占据主导地位。如今三大国际巨头评级机构均已在中国开设全资分支评级公司,从目前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现状来看,中资信用评级机构与三大国际巨头之间实力
20、对比悬殊,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如今我国信用评级市场是处在业务量不断上涨但技术仍不成熟,国外评级机构冲击的局面。所以,中资信用评级机构急需提升信用评级能力,满足市场要求,并主动争回在中国本土市场的话语权。严厉把关,大力维护我国债券市场的金融安全。2.1.2中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1月2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评级机构业务市场化评价的结果。表1 2019年各信用评级机构联合市场化评价结果分市场排名市场机构排名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1中诚信国际中证鹏元2上海新世纪上海新世纪3联合资信中诚信证评4大公资信联合评级5东方金诚大公资信6东方金诚7远东资信本次市场评价由240家市场成员代表及95名市场专家
21、鉴定,遵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市场评价规则等管理规则评定。从排名上来看,银行间市场第一为中诚信国际,交易所市场第一为中证鹏元,上海新世纪在两个市场中都获得第二,而大公资信、联合评价排名都比较靠后。综合本次联合市场化评价结果,9家信用评级机构大有改进。规定配给人员、评级程序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信息公开披露程度有所加强,服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方面表现良好。但违约事件、调高债券级别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各机构评价指标差异性较大,评级质量欠佳,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归根到底,投资人对评级过程、评级结果普遍不满意,各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认可度不高。2.2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特点2.2.1起步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资 信用 评级 机构 发展趋势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