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纠纷-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资纠纷-文献综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民营企业应对劳资纠纷的行为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层层推进,近些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蓬勃兴起,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由于其中一些企业支付给雇佣工人的工资过低、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以及安全卫生条件较差等原因,也陆续引发了一些列的劳资矛盾与纠纷。这些争议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不断增多的态势,甚至其中已有一部分演变成了劳资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地处理劳资关系、合理地解决劳资纠纷已经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挑战。立足于当前我国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的背景,全面分析民营企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资纠纷,有助于我们得出公正、客观的结论
2、,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二、国内外学界的研究成果(一)国外理论研究的背景及相关立法成果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列国家,一直以来都将劳资问题视为关系其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美国历届政府、国会和法院都积极介入各类的劳资纠纷当中,发挥其各自的调整作用,促进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劳资关系合理解决。我们在此以美国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重点探讨美国模式并推及开来,从而了解国外理论研究的背景和成果。早在1789 年,美国商人摩西布朗(Moses Brown)与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在罗得岛开办了一家新式机器织布厂并雇佣劳工进行劳作。这标志着以机器生产为依托、且具有雇佣性质
3、的劳资关系正式产生,这也是美国近来以来完全意义上的劳资关系。到了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企业内部生产力在进步,其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雇主利用雇工的劳动谋取利润,而雇工也愈加注重以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导致劳资问题日益突出。20 世纪20 年代,美国国内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发展遇到了重大的转折。1926 年美国国会颁布铁路劳工法(Railroad Labor Act)并贯彻实施,宣告美国铁路劳资纠纷机制正式走上了长效的法制化轨道,开始接受法律的全面调整。由此可见,美国的劳资纠纷机制建立较早,相对而言也是比较成熟的。美国国会以纠纷解决机构的身份第一次正式介入劳资纠
4、纷立法是在1894 年,其背景是一次由企业内部爆发并波及开来的罢工运动普尔曼(Pullman)大罢工;其后国会在1898 年7 月通过了厄尔德曼法(Erdman Act),它促进了铁路企业的联合,并且提供了劳资纠纷的调解机制,禁止歧视工会劳工。从美国国内立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其解决劳资纠纷的第一个法律文件。(二)国内的研究历史及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建国之后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劳资关系长期以来都处于国家管控的制度下,基本不具有自主性,难以体现企业的决策观,而国家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则是以共同利益为起点的劳动关系。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放开对私营经济的控制,并且赋予民营企业以更大的发
5、展空间。在此过程中,上述劳动关系很大一部分则变为雇主和雇员之间相对独立的利益关系,民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应运而生。劳资纠纷实质上是内在劳资利益关系及矛盾的外在表现,在民营企业当中,雇主与雇员双方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这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后,随着法律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传统劳资关系中不曾体现出来的纠纷日益增多,这是当前不能回避的事实。参考近几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可知,在企业的劳资纠纷案件当中国有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一部分,而在剩余部分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则是民营企业的劳资纠纷案件。由此可见,将理论研究立足于对劳动合同法的剖析,从而得出对民营企业劳资纠纷
6、的合理化解决建议,是当前国内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任务。(三)本文观点及探讨主题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能否科学合理地解决国内民营企业的劳资纠纷,对于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详实的考察调研与资料收集,并综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劳动争议处理概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相关理论,从社会宏观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员工个体特征角度出发,力争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使研究更具说服力。三、总结本文参考了20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劳资纠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剖析。与此同时,文章以劳资纠纷
7、的内涵及特点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且着重探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文章明确地界定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即我国民营企业突显出来的劳资纠纷;并且指出了此项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劳资纠纷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结合劳资纠纷的相关问题对我国民营企业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不仅阐述了我国劳资纠纷的现状及特点,而且分析了国内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的主要类型。最后,对如何预防和处理劳资纠纷提出了建议,指出民营企业劳资纠纷处理应以预防为主,全面掌握解决劳资纠纷的方法,努力创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以尽快实现民营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总体目标。四、参考文献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第5
8、期:98-1002杨燕绥.新劳动法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第3期:25-273 Tysong,S .The Strategic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Ha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9,第2期:88-904陈玉萍.国外的劳资纠纷调解制度J.中国劳动,2009,第2期:29-315邱婕.经济性裁员中的劳动合同解除J.中国劳动,2010,第6期:52-536王文珍.走进劳动争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第2期:89-907胡晓义.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5期:5
9、-78刘进文.下岗劳动关系初探J.山东法学,2010,第3期:10-119刘大卫.劳动合同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6期:48-5010范战江.劳动争议处理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11,第1期:12-1411邬碧华.国企改制中劳动关系的司法协调J.中国劳动,2009,第8期:4-712孙德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体制缺陷及其完善J.中国劳动,2010,第8期:27-2913庞朝骥.劳动仲裁与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第6期:65-6614Robert H. Ferrell. The presidency of Calvin Coolidge M.Lawr
10、enc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8.15Railroad Labor Disputes Z. 69th Congress, 1rd, Session,House of Representatives,Report No.328.16To provide for the prompt disposition of disputes between carriers and their employees ,and for other purposes Z.69thCongress,1stSession,Senate,Report,No.222,Calen
11、dar No.228,1926.17Ruth OBrien. Workers Paradox: the Republican origins of newdeal labor policy,1886- 1935 M.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North Carolina Press,1998.18Use of Federal Power in Settlement of Railway Labor DisputesZ.U.S. Department of Labor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No.303,1922.19Adair v. United States,208U.S.161 (1908) EB/OL.http:/ / us/ 208/ 161/ case.html, 2011- 11- 4.20Amendment of Erdman Act Z. 63d Congress,1st Session.House of Representatives,Report No.30,19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