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oc
《-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专业班级:16学前教育1班 学生姓名:平方圆 指导教师:刘兰 职称:助教摘要 人一生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其中个体的分享行为是把握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培养一个孩子的分享行为,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社会化。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5-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使用了问卷法、自然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分别针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尝试了解该阶段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同时提供相应的培养策略。研究发现5-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更经常出现分享行为,并且分享行为都是在同伴间产生的,其中出于外部动机的分享较多;教师的引导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都会对幼儿的分享行
2、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提出从创设环境、树立分享意识、树立榜样等方面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关键词 大班幼儿 分享行为 I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Sharing Behavior of Children Aged 56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s life is a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in which the individuals sharing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grasp
3、the degree of socialization. Therefore, cultivating a childs sharing behavior can help the child to better socialize.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children aged 5-6 years old. Questionnaire, natural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children, parents and tea
4、chers respectively,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at this stage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strategies.The study found that children aged 5-6 years often share behaviors in regional activities, and sharing behaviors are generated among peers, with mo
5、re sharing due to external motives.Teachers guidance and different ways of family upbringing will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from the aspects of creating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shar
6、ing consciousness and setting an example.Key words Higher class children Sharing behaviorII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绪 论1(一)研究缘起1(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三)概念界定2(四)相关文献综述及分析3二、研究设计5(一)研究方法5(二)研究对象6三、研究结果6(一)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统计6(二)5-6 岁幼儿分享行为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8四、现状分析与讨论10(一)5-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局限于特定的区域活动10(二)5-6岁幼儿对分享行为缺少正确的认识11(三)教师对5-6岁幼儿的分
7、享行为具有影响11(四)5-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容易出现在同伴之间11(五)家庭教养方式对5-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影响12五、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12(一)创设良好的环境12(二)培养分享的意识13(三)树立良好的榜样13结论15参考文献15致谢16附录17一、绪 论(一)研究缘起1.源于实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逐步增多,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被过度保护、溺爱,过分自私,难以脱离自我中心,拒绝分享等。而自从二胎政策以来,许多家庭出现了“老大”的心理危机,许多“老大”不愿意接受妈妈生二胎,也不愿意和弟弟妹妹分享,甚至引发了一些恶性事件,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基于此
8、,笔者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现状产生了兴趣,并决定对此做出相关研究调查。2.源于理论分享作为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之一,能很好地帮助幼儿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因此在我国的许多教育政策中,都点明了分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和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于分享行为的目标是: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4.,同时该目标也是幼儿在社会发展方面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笔者也在了解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兴趣,并决定以此作为论文研究方向。3.基于笔者的兴趣笔者在幼儿园实习的时
9、候,通过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发现:有些幼儿会高兴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发现的好玩的事物等,有些幼儿排斥与别人分享物品和经验,有很强的独占意识,不愿意别人碰自己的玩具、图书,有些幼儿有时候愿意分享,有时候就不愿意分享等,这使笔者产生了思考:促使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又有哪些培养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来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呢?(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本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分享行为的状况以及特征,探究影响幼儿在活动中产生分享行为的各种因素,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有关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提供较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研究意义(1)理论
10、意义幼儿在5-6岁阶段正逐渐地去自我中心化,社会性也不断提高,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笔者在翻阅前人的文献后发现,单独研究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较少,而研究3-6岁或6岁年龄段以上的较多。因此,本研究聚焦在5-6岁这个阶段,希望通过对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分析,能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5-6岁年龄段的幼儿在分享行为方面的理论研究。(2)实践意义通过观察现实中幼儿园里5-6岁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分享行为,明确这个年龄段幼儿分享行为的实际状况,了解该阶段幼儿分享的能力,分析幼儿的需求与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幼教工作者与家长提供相应的培养策略,以便幼儿得到更好的引导,使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更为
11、完善。(三)概念界定在田翠芳的相关观点中,对于分享行为是这样理解的:分享是一个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必然会存在的一种现象和行为,将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是劳动成果、情感等与别人共同享受、感受的一个过程 田翠芳.城市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7:4. 。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中对分享这一行为也做出了解释,分享即把自己的幸福、欢乐、好处等情感或者东西跟其他人一起分着享受的意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在嵇珺和刘晶波的教育理念中,对于分享的看法是,分享是人们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意思是个体出于自愿自主的态度跟别
12、人一起享受有关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收获满足以及快乐情感的一种社会行为 嵇珺,刘晶波.幼儿分享教育的价值及实践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曾英关于分享行为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幼儿愿意跟别人一起使用某样东西的行为,是属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体现,并且会对孩子的整个幼儿时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曾英,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2005:12. 。韦敏丽认为所谓幼儿分享行为都是在幼儿之间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既得利益的情况之下,幼儿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或者将个人情感或者信息等通过语言交流等方式跟别人一起体验、享受的一种行为 韦敏丽.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
13、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5.。在陈会昌以及王海梅的教育观点中,分享行为是要出于幼儿自愿的提前之下发生的,这是属于利他性的亲社会行为,能够帮助幼儿跟其他同伴之间形成美好的友谊,让幼儿跟同伴能进行良好的交流活动,有效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 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在陈友庆以及王玲的观点中,他们也是将分享行为归于亲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而且要在人们自愿的情况下,跟别人一起享受自己的资源,在这过程中还会让人收获快乐以及满足的情感体验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王玲,陈友庆.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研讨,2007.。综合以上各位教
14、育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分享行为的概念,也就是这是一种个体出于主动的态度,跟别人共同享受资源的一种行为。基于此,本研究把分享行为定义为:在个体自愿的情况下,将某种资源进行共享,并从中获得满足感的行为。(四)相关文献综述及分析1.幼儿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在严娟以及唐慧琳的相关研究中指出了,在幼儿阶段产生的分享行为跟孩子的年龄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小班以及中班阶段的幼儿,其分享行为相对较少,随着孩子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分享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增多,水平也会有所提升,但是反观大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其分享水平则是降低的 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 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
15、):90-95. 。根据任霏虹关于幼儿分享特点的有关研究中可以知道,幼儿的分享行为以及意识在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会持续增长 任霏虹.3-6岁城市幼儿分享的特点及培养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12. 。在李幼穗以及贾蕾的研究报告中则指出,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阶段性的,对于大班到小学二年级的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分享行为则是表现出先降低、而后上升的一种趋势 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4):305-574. 。从卫晓萍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知道其观点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女生,所产生的分享行为不尽相同,其中大班年年龄阶段的女孩子所发生分享行为
16、的水平,相比小班的女孩子要高得多 卫晓萍.3-6岁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1:14. 。在李显德的有关研究报告中,他认为在分享行为中,幼儿是利益的主体,在男女不同性别的幼儿中,他们的利他性分享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男孩在分享中所表现出的利他性相比女孩子要少 李显徳,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丁继兰与马娥的有关报告中也指出了,分享行为在男女不同性别的幼儿之中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自由活动中男孩所产生的分享行为,会比女生来得多 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社会亲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报,
17、2006,(5):69-72.。杨爱莲的研究,则是在特定的情境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对4-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分享行为做出了研究,最终发现这这种特定情形下女孩产生分享意识的概率整体比男生高很多 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21.。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研究表明,幼儿产生分享行为跟性别是不存在联系的,比如通过阅读李丹以及宗爱东的相关研究可以知道,他们认为在幼儿的分享行为以及助人行为中,性别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 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研,2005,(9):46,47-48. 。赵莹和李幼穗通过玩具数量
18、跟幼儿人数的不同,对孩子分享行为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在玩具数量跟幼儿的人数刚好一样时,大班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分享的人数会明显高于中班以及小班的幼儿的人数 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也有学者针对不同物品或同种物品但数量不同这两种情境下发生的分享行为进行研究,最终获得两种研究结果,一种结果指出中班的幼儿并不关注玩具是属于谁,但是大班的幼儿相对来说会较为在意 邢雯吉.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另一种结果则指出,4-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偶然间获得物品这
19、种情况之下,所产生的分享行为概率是最低的 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02:39-41. 。所以,通过上述的有关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类、数量的物品都会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者张树俊关于分享行为的研究中指出,分享行为大部分是在孩子比较熟悉、经常一起玩耍或者生活在一起的同伴中产生的,幼儿园阶段的分享行为大多数都是在孩子的同桌、同组或者同班这类相对较为亲密熟悉的同伴之间发生的,而对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或者是大人,孩子们会发生分享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小 张树俊.影响幼儿分享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535
20、6. 。有相关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状态,所以父母们对独生子女过分宠溺的教养方式,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幼儿不愿意跟别人分享 田翠芬.城市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7,4:8990. 。王文江学者也对这一研究结果表示赞成支持的态度,在他的研究中也表示了,假如父母能够多关心孩子,信任并理解、支持孩子们的合理行为以及想法,对于孩子的分享意识以及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王文江.35岁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现状及家庭培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综上所述能够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教育态度都会对孩子的分享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2.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
21、究有关分享行为的培养实验中,我国的陈丽、叶文君以及李福芹就以中班以及大班的幼儿为观察对象,使用了移情训练法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群幼儿在分享方面有了很显著的改善 李福芹,叶文君,陈丽.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17(3):150-154. 。魏玉桂同样是使用了移情训练的方法,训练对象则是5-9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在这两种不同方式的训练中发现,选用角色扮演法的训练效果远远比情境讨论法的效果更显著;但是幼儿年龄越大,使用情境讨论法的效果也会越好;对于两种训练方式的结果维持时间的长短比较上,情境
22、讨论法的效果时间较为短暂,而角色扮演法所获得的的效果是长期存在的 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5):557-562. 。牟群英在他的移情训练中则是使用了讲述故事难题的办法进行的,具体操作则是事先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大、中、小各个年龄段都设置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个对象,然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最终的观察结果表明,两组训练对象的分享行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差异最大的是大班的幼儿,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该年龄段的幼儿在分享食物以及玩具中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牟群英.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4,(3)
23、:21-27. 。在杨梓以及周强的实验中,则是选择了榜样强化的方式来进行的,研究的对象是小、中、大三个阶段的幼儿,观察的是幼儿的利他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发现该方式有很显著的效果 周强,杨梓.榜样影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在张莉的实验中,采用了移情训练以及榜样强化这两种方式进行,最终将两种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伴随着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累积,在大班幼儿中采取榜样强化方式得出的效果相比移情训练法得出的效果更为显著 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分享 行为 现状 策略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