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热点全文.docx





《中消协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热点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消协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热点全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消协公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热点全文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涉及“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等。1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共同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
2、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嫌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中消协希望通过对这些热点舆情的深入解析,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以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规定2022年夏,网上“雪糕刺客”一词迅速走热。消费者用其来形容一些高价雪糕平时“藏”在冰柜里,待结账时才发现其价格高得超出预期,感觉被“宰了一刀”。此后在社交平台,还出现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
3、等,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商家不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的不满情绪。中消协分析指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2022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要求,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此规定被誉为可用来有力回击“价格刺客”的“价格卫士”。中消协呼吁各地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执法,把上述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杜绝各类变相价格欺诈的“套路”,让消
4、费者能够明明白白去消费。经营商家应当恪守道德底线,遵守价格法规,严格规范明码标价行为,避免消费者花“冤枉钱”,营造一个诚信、安全、放心的良好消费环境。电商保价服务或套路消费者保价服务成为2022年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促销活动中的宣传“卖点”,但其实施效果却引发舆论广泛质疑。2022年10月下旬,一些电商平台在“双11”相关活动宣传中强调平台保价服务,保价时间从27天至34天不等,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者对于“双11”促销力度的信心。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商家的保价服务事实上附加各种条件,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商品链接逃避价保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这些“花样”不仅让消费者对保
5、价规则“雾里看花”无所适从,还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嫌疑。对此,中消协指出,保价服务的初衷本是为了缓解消费者对商品“先涨价后降价”的疑虑,让消费者吃下一颗价格“定心丸”,也让商家能够平衡促销期间带来的人手、物流等压力。但“双11”期间呈现的保价服务却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的又一种营销手段,不仅没有提升消费体验,反而多了一个“消费陷阱”。中消协呼吁平台和商家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示保价除外情况,不断完善保价制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双11”等促销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监管,各地消协等组织还应持续监督商家、平台,督促其做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工作,并持续引导消费者重视自身权益,提升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协 公布 2022 年十大 消费 维权 热点 全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