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脉冲编码调制(PC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脉冲编码调制(PCM).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脉冲编码调制(PCM)一、教学目标:1掌握码位的选择与安排2 掌握段落和段内码与各段关系3 理解非线性编码与线性编码比较4理解编码原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码位的选择与安排以及段落和段内码与各段关系。三、 教学过程设计:1码位的选择与安排 8位二进制码对应有个量化级,即正、负输入幅度范围内各有128个量化级,这需要将13折线中的每个折线段再均匀划分16个量化级,由于每个段落长度不均匀,因此正或负输入的8个段落被划分成个不均匀的量化级。按折叠二进码的码型,这8位码的安排如下: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码 其中第1位码的数值“1”或“0”分别表示信号的正、负极性,称为极性码。第2至第4位码为段落码
2、,代表8个段落的起点电平。第5至第8位码为段内码,这4位码的16种可能状态用来分别代表每一段落内的16个均匀划分的量化级。 图1 段落码与各段的关系注意:在13折线编码方法中,虽然各段内的16个量化级是均匀的,但因段落长度不等,故不同段落间的量化级是非均匀的。13折线中的第一、二段最短,只有归一化的1/128,再将它等分16小段,每一小段长度为。这是最小的量化级间隔,它仅有输入信号归一化值的1/2048,记为,代表一个量化单位;第八段最长,每一小段归一化长度为,包含64个最小量化间隔,记为64。表1 13 折线幅度码及其对应电平2非线性编码与线性编码比较假设以非均匀量化时的最小量化间隔=1/2
3、048作为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那么从13折线的第一段到第八段所包含的均匀量化级数共有2048个均匀量化级,而非均匀量化只有128个量化级。均匀量化需要编11位码,而非均匀量化只要编7位码。通常把按非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称为非线性编码;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称为线性编码。可见,在保证小信号时的量化间隔相同的条件下,7位非线性编码与11位线性编码等效。3逐次比较型编码器编码原理 编码器的任务是根据输入的样值脉冲编出相应的8位二进代码。除第一位极性码外,其他7位二进代码是通过逐次比较确定的。逐次比较型编码的原理与天平称重物的方法相类似,样值脉冲信号相当被测物,标准电平相当天平的砝码。当样值脉冲到来后,用
4、逐步逼近的方法有规律地用各标准电流去和样值脉冲比较,每比较一次出一位码,当时,出“l”码;反之出“0”码,直到和抽样值逼近为止,完成对输入样值的非线性量化和编码。实现A律13折线压扩特性的逐次比较型编码器由整流器、极性判决、保持电路、比较器及本地译码电路等组成。极性判决电路用来确定信号的极性。输入PAM信号样值为正时,出“ l”码;样值为负时,出“0”码;同时将该信号经过全波整流变为单极性信号。比较器是编码器的核心。它的作用是通过比较样值电流和标准电流,从而对输入信号抽样值实现非线性量化和编码。每比较一次输出一位二进代码,且当时,出“l”码;反之出“0”码。对一个输入信号的抽样值需要进行7次比
5、较。每次所需的标准电流均由本地译码电路提供。图3 逐次比较型编码器原理图本地译码电路包括记忆电路、7ll变换电路和恒流源。记忆电路用来寄存二进代码,因除第一次比较外,其余各次比较都要依据前几次比较的结果来确定标准电流值。因此,7位码组中的前6位状态均应由记忆电路寄存下来。恒流源中有11个基本的权值电流支路,每个支路都由一个控制开关。每次应该哪个开关接通形成比较用的标准电流,由前面的比较结果经变换后得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711变换电路就是将7位非线性码转换成ll位线性码。其实质就是完成非线性和线性之间的变换。保持电路的作用是在整个比较过程中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4 PCM脉冲编码举例例 设输入
6、信号抽样值= +1260(其中为一个量化单位,表示输入信号归一化值的1/2048),采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按A律13折线编成8位码。 (1) 确定极性码: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为正,故=1。(2) 确定段落码:段落码是用来表示输入信号抽样值处于13折线8个段落中的前四段还是后四段,故=128 第一次比较结果为,故=1,说明处于后四段(58段);是用来进一步确定处于56段还是78段,故确定标准电流应选为=512 第二次比较结果为,故=1,说明处于78段;同理,确定的标准电流应选为=1024第三次比较结果为,所以=1,说明处于第8段。经过以上三次比较得段落码为“111”, 处于第8段,起始电平为102
7、4。(3)确定段内码:段内码是进一步表示在该段落的哪一量化级(量化间隔)。第8段的16个量化间隔均为=64,故第四次比较结果为,故=0, 处于前8级(07量化间隔);同理,确定的标准电流为第五次比较结果为,故=0,表示处于前4级(04量化间隔);确定的标准电流为第六次比较结果为,故=1,表示处于23量化间隔;最后,确定的标准电流为第七次比较结果为,故=1,表示处于序号为3的量化间隔。经过以上七次比较,对于模拟抽样值 +1260,编出的PCM码组为 1 111 0011。它表示输入信号抽样值处于第八段3量化级,其量化电平为1216,故量化误差等于44。7位非线性码1110011对应的11位线性码为10011000000。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1、解释脉冲编码调制的原理?2、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635单位,信号频率范围04kHz。试求此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五、本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3折线编码中码位的选择与安排,段落和段内码与各段关系,理解逐次比较型编码器的编码原理,并能对非线性编码与线性编码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非线性编码的优点。最后利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的编码原理,能够会对抽样脉冲值进行编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