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docx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巩固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1元代的边疆民族政策虽有蒙、汉、夷等多重文化色彩,但以蒙古“旧制六事”为基本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夷夏有别、内实外虚的传统,采取了直接的更加积极的统治方式,将所谓羁縻关系实质化。下列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A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捺钵制C“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D“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院管辖2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政府意在()A为人们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B加强内地与边疆的经济交流C保障国家政令得到迅速贯彻D保证中央对地
2、方的有效控制3南宋宰相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A抵抗外国侵略B改革朝廷弊政C渴望恢复中原D捍卫南宋政权4“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马其顿人B阿拉伯人C罗马人D蒙古人5辽夏金创制了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间保持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这反映了辽夏金制度()A照搬中原汉制B遵循“因俗而治”C追求民族平等D
3、固守本族传统6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A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B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发展C中原生活习俗受到推崇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7西夏历代君主多数都钟爱汉文化,并热衷推广汉文化在西夏的传播,如:李乾顺在蕃学之外又建国学,并挑选王室贵族子弟300人,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培养;李仁孝“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西夏君主的这些举措()A旨在消除党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B表明了儒学在西夏处于主导地位C利
4、于推动西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D导致了少数民族文明的日益衰落8元朝建立后,进入中原的回回人开始大量做官或经商,他们的活动范围北至和林、上都,南及云贵,东达江浙,西抵甘陕,其后裔也在大江南北不断繁衍开来,因此有“回回人遍天下”之说。这一现象()A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B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交融C推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D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9金世宗大定年间行“沐衣更衣之法”,令考生人场前先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由此可见,金朝()A注重选拔考试的公平B推行了民族压迫政策C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D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10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
5、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A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C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D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11新疆古称西域,元朝管辖西域的机构有()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ABCD12金朝建国之初是没有开科取士制度的。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十一月,设进士科,举行了考试;海陵王时期,又增加了殿试。这说明金朝()A积极学习吸收中原文化B完全采纳汉族统治方式C重用文人加强君主专制D立国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13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澶
6、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明,宋朝玉津园“宴射”()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14金朝“猛安谋克”是以军事需要而建立和发展的军事组织,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捕鱼劳动,一遇战争,青壮年便应征召去打仗,并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据此可知,猛安谋克制度()A维护了金朝统治秩序B具有兵民合一的鲜明特色C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D保留契丹民族的游牧传统15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下列项
7、中,直接有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驰道、直道的修筑驿站的设置奏折制度的设置急递铺的设立ABCD16金灭辽后,在政治体制上兼采辽、宋制度,推行猛安谋克制与州县制,以猛安谋克制管理游牧民族,以州县制管理汉人。这表明金朗的国家治理特点是()A军事管制B因俗而治C民族自治D民族分化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指幽云十六州)以北,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号位,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朝赋税摊派“当先富后贫,自近及远
8、”。富者多担、贫者少担的赋役征收原则和形式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宋代制度规定“灾伤二分至五分为小饥,放税在二分至五分之间为大饥,放税也在七分至十分之间”。北宋还新创多种赋税缓征制度,如展限即在缴纳期限外再给予延迟缴纳的明确时限。这种赋役制度发挥了保障财政供给和调节贫富、维持稳定的双重作用。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高峰期,形成了救荒、济贫、扶弱三个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仓储备荒、灾伤赈济、日常救助等措施。摘编自黄纯艳北宋何以“百年无内乱”材料三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
9、,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社会“百年无内乱”的相对稳定局面出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18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
10、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三唐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后,唐朝在“就申好睦,静乱息民”治边思想的指导下,推行怀柔为主的边疆民
11、族政策,实现了“合同为一家”,唐太宗还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四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再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疆域空前辽阔。为巩固边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元朝虽然只统治了近百年,但在这期间,中原和边疆地区的民族大交融,不仅改变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结构和狭隘观念,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
12、变。(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并简析治理的意义。(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元朝边疆治理的新发展。参考答案:1D【详解】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院管辖,这是元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D项正确;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这是唐代对突厥地区的管辖措施,排除A项;“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四时捺钵制,这是辽朝的治国措施,不是元朝,排除B项;“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这是金朝女真族的治国举措,不是元朝,排除C项。故选D项。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