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的商业贸易1在春秋晚期,“千室之邑”已是标准的大邑。但进人战国时代后,“万家之邑”已很普通。这一变化得益于,当时()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B城市经济功能为主C分封体制不断强化D兼并战争日益频繁2宋初法律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未备者,杖一百。”后又下诏:“诸州轻小恶钱及铁鎉钱等,限一月悉送官,敢私铸者弃市。”对于私铸铜钱者,不计铸造数量的多寡,皆处以死刑。这些规定()A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说明宋朝厉行重农抑商C反映民间手工业水平高超D利于建立良好经济秩序3宋朝时,最负盛名的名优特产要数遂州的冰糖,黄田的荔枝和苏州的丝绸。这些名优特产销路好,市场广阔。福建的荔枝,在开花季节便被商家交
2、付定金买断,成熟之后再全部运走销往日本等国。这反映出宋代()A沿海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B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松动C农业生产出现自由雇佣劳动D“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顶峰4史载,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A休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5在两河流域的乌尔城遗址曾经发掘出一块某商人亲手记账的石板。上面记载他向另一名商人借了一百盎司白银,将其投资在一个为宫廷及神庙提供面包和谷物的烘焙店里。三年后不仅连本带利还清了债务,而且还拥有该烘焙店的股权,持续获利。这体现了古巴比伦时期()A民间高利贷盛行B宫廷生活的
3、奢靡C崇富思想的弥漫D商人的理财智慧6唐代,海上贸易货物中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大量增多。输入的货物除了象、犀牛,古贝(棉布)等外,西方人士还把波斯工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我国。出口的除丝织品外,还有大量的瓷器以及茶叶、铜镜、文具、书籍等。由此可知,唐代海上贸易()A丰富了中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B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C推动了中西方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D以追求政治目的为主7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古罗马执政官凯撒(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那么,凯撒穿着的丝绸可能来自于古代中国的()A西汉B东汉C唐朝D宋朝8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
4、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商业契约已经出现9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兑现,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这一现象说明()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10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
5、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11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教授,长期从事新疆考古工作。他对新疆出土的中原古钱币作了总结:一个是中原古钱币的发现在新疆分布广泛,此外新疆地区自汉代到唐元均有大量中原王朝钱币的发现。据此推知A我国自汉代以来就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管辖B新疆地区没有铸造钱币的技术C中原地区与新疆长期以来经济联系紧密D新疆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紧密12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6、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13易系辞下:“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三国谯周古史考:“神农作市,高阳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据上述材料,由此得知()A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B神农时官府已开始垄断商业C当时“市”被限制在固定区域D当时的“市”并无时间限制14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A土
7、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15福建泉州在南宋时被定为陪都,并设立市舶司。阿拉伯商人蒲寿庚,因招外商成绩显著,被任命为泉州市舶使。这表明南宋时期()A对外贸易的地位进一步提高B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C只有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D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地区16下图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对两者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唐代中期北宋中期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
8、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
9、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依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
10、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三个高潮各有时代和阶段性特点。但几次高潮期之间,也出现因内外因素,而导致商品经济衰歇或受到重大挫折,造成商业萎缩的局面。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城市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城市规模相应扩大,A项正确;战国时期
11、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战国时期,分封制不断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其成为兼并战争争夺的重点,因此战争频繁对大城市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严重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宋初法律对私铸铜钱者量刑非常重,这样会打击民间私铸铜钱的行为,显然有利于建立良好经济秩序,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打击私铸铜钱的行为,这与宋朝积贫积弱不相关,宋朝的积贫积弱主要与宋朝加强专制采取的措施相关,排除A项;材料的现象有助于规范经济秩序,不能说明宋朝厉行重农抑商,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打击民间私铸铜钱的行为,不能反映民间手工业水平高
12、超,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遂州冰糖、黄田荔枝和苏州丝绸等地域性名优特产出现后,销路好,市场广阔,福建的荔枝甚至在开花季节就已被商家买断,而且远销日本等国,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松动,B项正确;名优特产及其销售情况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工商业市镇,排除A项;农业生产出现自由雇佣劳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顶峰是在元朝而非宋代,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材料“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说明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B项正确;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被迫开口通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