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表面是闲,实际是烦。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2、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3、技巧:接
2、物抒情。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秋词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开”字,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又要补写
3、,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动词:贵、绕、诗题:怨、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1)写了征人戍边生活,所以说是一首边塞诗。(2)第一句“怨”、年年调动频繁,第二句怨天天练兵辛苦,第三句怨天气寒冷,第四句怨景色单调。通篇虽无怨字,却句句有怨情。看标题,把握情感。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
4、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语言、技巧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练习 1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第三句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肠一断“不忍离去,不愿分别。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
5、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有一年。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答: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第三句采用虚写(想象)的写法。而想象故乡亲人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我的思念。既显得凄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念之情。答题步骤:1、准确点出了何种表现手法。(点手法)2、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内容、写法)诗句不直接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而虚写(想象),故乡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3、阐述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效果+形象+情感)(析手法)。这样写,既显得委婉含蓄,也更深化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问:
6、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坐高楼,黄昏吹奏“关山月”的边关战士形象,抒发了无奈之情。形象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1 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把形象描摹出来,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边关战士的形象。-描摹形象。2、简练概括形象的特征。他独坐高楼,一遍遍吹奏关山月,因思念家乡而惆怅无奈。-形象特征3、点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深深地同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总结:诗赏析语言是起点,形象、意象是重点,情感是终点。六、答题思路1、答法:研究题干(1)方向: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2)层级: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2、性质判断
7、: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特征与功能。例题:(一)阅读刘禹锡的赏牡丹 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本诗题为“赏牡丹”,为什么写“芍药无格”“芙蕖少情”?(2 分)品味“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真”的表达效果。(2 分)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 分)解答:(1)烘托(反衬、衬
8、托也可以)(1 分)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1 分)。(2)“真”字加强语气,对牡丹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3 分,答到“加强语气”或“高度评价”得 1 分;答到“时人对牡丹的观赏”或“牡丹具有的独特魅力”得 1 分)(3)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 分)七、练习(一)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 分)2、你认为晏殊浣溪沙中表现的愁和李煜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何
9、不同?(3 分)答题:(1) 、(2 分)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伤春怀人的感情。(2) 、(3 分)李煜的愁苦是因为他此刻沦为阶下囚,去国离乡,孤身登楼,内心苦痛千丝万缕。晏殊的愁则着重表现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惋惜。 (二)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对这首诗的鉴赏,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
10、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下列各题。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2)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即使在失意中也人老心不老壮志满怀的豪情(四)阅读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后,回答下列问题。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
11、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这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1) 对于一些好诗,我们常常誉之以“诗中有画”。这首诗确实就像画一样,试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1)西涧边上峰峦叠嶂、树高林密,一丛丛绿草惹人怜爱,就在这一片静谧之中,从林木深处传来了黄鹂那婉转悦耳的歌声。(2)这首诗练字精巧。试分析一下“春潮带雨晚来急”中“急”字的精妙之处。试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急”
12、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形象地写出了急雨骤至,春潮带雨,涧水猛涨的飞转流动之势,衬托出山涧的闲淡宁静。全诗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以及一个历经宦海沉浮的文人想要脱离繁华尘世,追求自然闲静的心态。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2、 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作简要分析。一个“望”字,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3、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风烟”字作简要分析。“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