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巩固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巩固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巩固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2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唐时创立,两宋时期进一步发展。下列属于科举制在两宋时期进一步发展的是()A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分为制举和常举B恢复考试,但时断时续C公平竞争,“取士不问家世”D分三级科举考试,并由皇帝主持3元朝曾一度不行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初,汉人、南人考试内容较蒙古人、色目人难度
2、大。后来此种现象逐渐改变,其中在1333年,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近六成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七成娶汉人为妻。这说明()A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放弃民族歧视政策C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这些诗句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置司隶校尉督察京畿地区,职责与各州部刺史相似;又在丞相府内设置司直,辅佐丞相纠举不法;形成了御史中丞督司隶、司隶督丞相、丞相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刺史督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局面。这些措施()A解决了社会主要矛盾B促进了行政效率提高C限制了君主
3、专制权力D推动了监察制度发展6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据此可知,西汉太学()A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B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C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D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7在官吏选拔中,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而到了宋代,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选送,即参加科举考试)。”此例一开,工商业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者不计其数,其中佼佼者,如商人之子冯京,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后官至参知政事。
4、这一变化()A导致南北分卷B给政治增添活力C加强对官员的考核D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8两晋时期,“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时期,则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促成这一转变的是()A中央机构的调整B门第观念的消亡C地方吏治的改善D选官制度的变革9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D科
5、举制度更加完善10明世宗登基后,采纳内阁首辅张璁的建议,要求“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进行说理,一定要极尽事物的原理;议论事务,必须要通晓经济天下的道理。同时派遣京官为地方主考,提升乡试官资格并完善武举。这一做法()A促进了重学风气的形成B破除了世族对官场的垄断C有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D意在缓解统治困局和挑战11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虽然搬用魏晋的门阀制度,但在实际政务中,孝文帝更为注重的是才能。这主要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民族融合不断发展B贵族政治转为官僚政治C门阀政治逐渐衰落D选官制度发生根本变革12两宋时期科举选官采取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制度,以糊名、誊录等措施应
6、对舞弊,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由此可知,当时科举()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内容B考试录用程序日趋严格C提高了官员选拔的标准D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13宋代的礼部贡院条制规定:“有司于试前一日排定坐次,榜名告示。至日,监门据姓名引入,依此就座,不得移易。”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A防弊措施流于形式B选官之权被官僚操纵C注重考试程序公正D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14汉武帝征召董仲舒,破格任用主父偃,重用酷吏张汤,拔卫青于奴仆,起用南阳制铁商孔仅、齐地盐商东郭咸阳为大农丞,任命商人之子桑弘羊为治粟都尉,招募张骞出使西域,史载“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武帝的上述用人之举()A契合“有为”的时代主题B削弱了相权,加
7、强了皇权C表明察举制的作用明显D旨在平衡各阶层的利益15汉初的统治集团主要由功臣家族和刘姓宗室构成。刘邦晚年削平异姓诸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宗室渐渐失势。基于此,西汉政府()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推行察举制选官C设立中朝架空三公D北击匈奴开疆拓土16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A中举的都是底层民众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选拔了大量实用人才D加强了北宋的中央集权17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岁向朝廷举荐孝者、廉吏各一人
8、以备擢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之制。后孝者、廉吏合并为孝廉,它是汉代普通士人最主要的入仕途径。孝廉以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察举科目,如茂才(秀才)、贤良方正、文学等。被举者一般都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通晓儒家经书的共同特点。出身贫寒、40余岁始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之内升至丞相,封平津侯,开创西汉建立以来以布衣身份拜相封侯的先例。在察举制度形成前后,武帝又在长安设立了太学。太学生由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负责教授,学成后经考试分等第录用,自此博士的主要工作由备顾问转向教学。同时推广蜀郡太守文翁的兴学措施,令郡国皆立学校。太学与郡国学皆以经学为主要教育内容。摘编自张帆中
9、国古代简史依据材料和所学,阐述汉武帝时期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士”作为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具有深厚的时代烙印,下表是不同时期“士”涵义及身份地位的发展变化。时期涵义上古时期“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掌刑狱之官 商、西周、春秋时期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士有隶子弟”;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统称,职业多途化,有武士、文士吏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方术之士、谋士等秦汉时期称为士大夫,可以指军队中的将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称为士人时,则一般特指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东汉
10、时期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 魏晋时期“士”固化为特殊的阶层隋唐以后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士作为一特定阶层的观念仍然保留宋代以后又称衿士,是科举中有功名的人即举人贡生秀才监生进士未出仕者亦为此中人;宋代政治地位提升“士以天下为己任”要求与皇帝 “同治天下”绝大多数都从“四民”中产生;明代后政治地位有所下降摘编自冯尔康先秦至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结术演变简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对“士”涵义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解读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
11、可知,曹魏帝国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把最终选拔权集中到吏部,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了“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现象,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拔标准,不以读书为标准,官员素质提升无法保证,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统治基础无法扩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选官权力集中到吏部,规范了官员选拔秩序,起不到稳定社会秩序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到了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是公平竞争,“取士不问家世”,C项正确;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分为制举和常举是在隋
12、唐时期,排除A项;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时断时续,排除B项;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三级科举考试,并由皇帝主持,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由题意,无论从考试的难度平等,还是进士构成,都看出,蒙古政权适应中原文化和民族交融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放弃“四等人制”,排除B项;元朝科举实行不力,排除C项;民族矛盾是否缓解取决于政府的民族政策,跟科举制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的是作者金榜题名,春风得意的心情,再根据“登科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与科举制相关,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就选官制度而言,世袭制下,只要有血缘关系,不需要经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975593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