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隋书 苏威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隋书 苏威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隋书 苏威传》.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隋书苏威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颎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今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
2、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节选自隋书苏威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颎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
3、太子少保。B高颎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C高颎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D高颎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指给皇帝的书信、奏章,“上表”即指向天子进呈奏章。B京兆尹,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汉代始设,与左冯翊、右扶风并称“三辅”。C领,兼任较低职务。古代表示兼任或代理的词语还有兼、摄、假、陟、权等。D顿首,头叩地而拜,为古九拜礼之一;也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3下列对原文有关
4、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威才能出众,深得倚重。他身兼数职,曾经上书陈辞谦让,但高祖下诏肯定他的才能,让他仍继续担任多项职务,不要再推辞。B苏威谨记父言,轻徭薄赋。苏威的父亲希望后世有人能改变收重税的法令,苏威听后便于以此为己任,后他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徭役,皇帝全都听从。C苏威制定律令,颇有才干。隋朝建国之初律令杂乱,皇上下令厘改旧法,制定通典,苏威为各项律令规则样式的制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世人所称赞。D苏威自恃权势,结党营私。他私结朋党的事被揭发查实后,虽然认了错,但没能得到皇上的宽恕,还因此冒犯了许多有名望的士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
5、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2)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威少有至性,五岁丧父,哀毁有若成人。周太祖时,袭爵美阳县公,仕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而礼之,以其女妻焉。见护专权,恐祸及己,逃入山中,为叔父所逼,卒不获免。然威每屏居山寺,以讯读为娱。未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从父妹者,适河南元雄。雄先与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请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周遂遣之。威曰:“夷人眛利,可以赂动。”遂标卖田宅,罄家所有以赎雄。论者义之。高祖为丞相,高颖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与语大悦。居月余,威闻禅代之议,遁归
6、田里。高颍请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高颖参掌朝政。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上尝怒将杀一人,威入阁进谏,不纳。上怒甚,将自出斩之,威当上前不去。上避之而出,威又遮止。上拂衣而入。良久,乃召威谢曰:“公能若是,吾无忧矣。”寻复兼大
7、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顾谓威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开皇九年,拜尚书右仆射。以母忧去职,柴毁骨立。未几,起令视事,固辞,优诏不许。(节选自隋书苏威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8、的一项是()A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B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C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D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持节”的意思是持有“旌节”,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
9、权力次于它的还有持节、假节。B突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活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C宋朝以前,京兆尹是掌管现在西安及附近地区的官职,西汉时相当于首都市长。隋唐时则是京兆郡的长官。D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职。在尚书令成为虚职之后,尚书仆射就是尚书省实际上的长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威为人至诚,孝顺父母。在父母先后去世的时候,他都悲痛欲绝,甚至在为母守孝时一度拒绝朝廷的起用。B苏威处世谨慎,善于自保。北周朝时,他几次退避隐居,不想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隋文帝也理解他的不合作。C苏威忠诚正直,敢于力谏。隋文帝在盛怒之下杀人,他坚决阻拦,两次
10、挡住皇帝的路。他的做法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D苏威才干超群,深受器重。他身兼多个官职,皇帝不但否决了梁毗的质疑,而且认为他的全能连杨素都远远比不上。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2)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答案1、D句意是:高颎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于是)征召他。苏威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入内室,跟他交谈得很高兴。“重其名”的是“高祖”,而不是“高颎”,主谓之间不能断开,因此在“高祖”前断句,排除A、C两项。“卧内”是“引入”地点,不应拆开,因此在“卧内”后断句,排除B项。2C“古代表示兼任或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