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论语》十二章 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 复习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复习任务1熟背几个成语2文化常识检测3挖空翻译检测4课文内容检测5情景默写检测6课堂延伸检测7作文“道德与规则”【任务一】成语背一背(5分钟)俯仰之间在头一低一抬的时间里。形容时间极短。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晦:黑暗;已: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高山景行不是指高山美,而是比喻崇高的德行。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究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人们一致好评。错例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山崖边欣赏着高山流水(绿水青
2、山:富有生气而秀丽的山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1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B解析: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B.论语是儒家
3、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B解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四书”。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B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编纂而成。C孔子
4、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D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B不是“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编纂”,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挖空释义挖空释义(整句翻译以古诗文(整句翻译以古诗文7272篇第篇第2-32-3页为准)页为准)1.1.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勤勉)敏(勤勉)于事而于事而慎(谨慎)慎(谨慎)于言,于言,就就(到到 )有道而有道而正正(匡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已(同同“矣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当于
5、“了了”)”)。”(学而)(学而)2.2.子曰子曰:“:“人人而(如果)而(如果)不仁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固定句式,何:固定句式,译为译为“怎样怎样呢?,对呢?,对怎么办?怎么办?)?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八佾)(八佾)3.3.子曰子曰:“:“朝朝闻(得知)闻(得知)道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里仁)(里仁)4.4.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知晓、明白知晓、明白)于义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5.5.子曰子曰:“:“见见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思思齐(齐:形作动,看齐齐(齐:形作动,看齐
6、 )焉焉,见见不贤而不贤而内(内:名作状,在心里)内(内:名作状,在心里)自省也。自省也。”(里仁)(里仁)6.6.子曰子曰:“:“质(质朴、朴实)质(质朴、朴实)胜胜文(文采、华美文(文采、华美 )则则野(粗野鄙俗)野(粗野鄙俗),文胜文胜质则质则史(虚饰、浮夸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然后君子。”(雍也)(雍也)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毅,任重而道远。仁任重而道远。仁以为(把以为(把作为)作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停止)已(停止
7、),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1.1.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而于事而慎(慎()于言,于言,就就()有道而有道而正正()焉,可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已()。”(学而)(学而)2.2.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八佾)(八佾)3.3.子曰子曰:“:“朝朝闻(闻()道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里仁)(里仁)4.4.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喻于利。”(里仁)(里仁)5.5.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焉,见不
8、贤而见不贤而内(内()自省也。自省也。”(里仁)(里仁)6.6.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文质文质彬彬()彬彬(),然后君子。然后君子。”(雍也)(雍也)7.7.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弘()毅毅,任重而道远。仁任重而道远。仁以为(以为()己己任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8.8.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堆积为(堆积 )山,未成一山,未成一篑(筐)篑(筐),止,吾止也。譬如,止,吾止也。譬如平平(形作动,填平)(形作动,填平)地,虽地,虽覆(倾倒覆(倾倒 )
9、一篑,一篑,进(推进)进(推进),吾往也。,吾往也。”(子(子罕)罕)9.9.子曰:子曰:“知(同知(同“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克(约束 )己己复(归复复(归复 )礼为仁。一日(一旦)克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己复礼,天下天下归(称赞归(称赞 )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依靠)由(依靠)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条目、细则)目(条目、细则)。”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非礼勿动。动。”
10、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请事(实践事(实践 )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个字)一言(一个字)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大其(大概)概)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12.12.子曰子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何何莫(不)莫(不)学学夫夫诗诗?诗可以诗可以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可以可以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可以群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指提高人际交
11、往能力),可以,可以怨(指讽刺时政怨(指讽刺时政 )。迩(近迩(近 )之之事(通事(通“侍侍”,侍奉),侍奉)父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8.8.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为()山,未成一)山,未成一篑篑(),止,吾止也。譬如,止,吾止也。譬如平平()地,虽)地,虽覆覆()一篑,)一篑,进进(),吾往也。),吾往也。”(子罕)(子罕)9.9.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
12、复)克己复礼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12.12.子曰子曰:“:“小子小子()何)何莫莫()学夫诗)学夫诗?诗可以诗可以兴
13、兴(),可以可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可以怨怨()。)。迩迩()之事父)之事父,远之远之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敏捷)B B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明白明白)C C譬如为山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未成一篑(筐筐)D D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约约束束)A.“A.“敏:敏捷敏:敏捷”错误,错误,“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意思是的意思是“办事勤勉,说话谨慎办事勤勉,说话谨慎”,所以,所以“敏敏”的
14、意思是的意思是“勤勉勤勉”。2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A就有道而正就有道而正焉焉天下归仁天下归仁焉焉B B质胜文质胜文则则野野故木受绳故木受绳则则直直C C敏于事而慎敏于事而慎于于言言不能容不能容于于远近远近D D人人而而不仁不仁死死而而后已后已A A项,焉:代词,代指自己项,焉:代词,代指自己/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语气助词,用于句末。B B项,则:连词,表承接,就。项,则:连词,表承接,就。C C项,于:介词,在项,于:介词,在方面方面/介词,表被动。介词,表被动。D D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项,而:连
15、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故选故选B B。3 3下列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曾子认为,曾子认为,“仁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应为此奋斗终生。B.“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利”,主,主要是私利。要是私利。C.“C.“克已复礼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
16、养自觉地遵守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礼”的规定。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从这个层面来说,“礼礼”是是“仁仁”的内化和自觉。的内化和自觉。D.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C C项,从这个层面来说,应该项,从这个层面来说,应该“仁仁”是是“礼礼”的内化和自觉。的内化和自觉。情景默写情景默写(1)(1)在在 十二章中,孔于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十二章中,孔于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
17、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2)(2)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3)(3)在在 十二章中,十二章中,_,_,_?这两句最能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4)(4)在在 十二章中,反映十二章中,反映“君子君子”和和“小人小人
18、”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子是_,_,_?(5)(5)在在 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句子是_,_,_?(1)(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2)(2)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4)(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6)在在 十二章中,孔子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文”和和“质质”对对“君子君子”下定义的句下定义的句子是子是_,_,_。(7)(7)在在 十二章中,十二章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