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选修: 1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ppt





《高三语文选修: 1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选修: 1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精选:1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宋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简介】玉楼春,词牌名。同前。【注解】拟:打算,想要。翻新阕:阕,乐曲一首为一阕,这里指乐曲。翻新阕,即翻唱出新曲子。【故事】这首词,欧阳修写的是在送别筵席上触发的对于人的感情的看法。送行的人是一个同他很有感情的女子。为了安慰这送别的有情人,他打算虚拟一个归期,以免她过分悲伤失望。不料这话还没说出口,对方早就猜透他的心事。她那凄惨得说不出话的表情
2、,使自己不好再说假话了。在送别的筵席上,我打算把归期对你说说。还没有开口说出,你美丽容颜就先变得这样愁惨,又呜咽起来。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情感痴迷,其实同风月这些外在的事物没有什么关系。你唱的离别悲歌可不要翻唱出新的悲曲来呀!唱一曲能使我愁肠寸结,悲痛难忍。干脆让我们尽情把洛阳的牡丹花看个酣畅淋漓吧,这样我也就容易同洛阳的春风和你一起分手了。(2011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
3、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诗歌写作特点、分析作者情感表达的能力。【解析】黄庭坚清明一诗,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野田荒垅,进而想到人生的价值。诗人指出,世间贤愚混杂。他用“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寓言,讽刺了那些为富贵名利钻营,抛弃人格尊严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不堪的本质。他们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诗人接着谈到一些高士,如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他拒绝做官,甘愿被烧死。一正一
4、反两种人格在此形成鲜明的反差,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的取舍。然而,这世道却贤愚是非不分,于是在最后,诗人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作结,反映了诗人触景生情,经过对世事的思考和人生的回顾后产生的消极情绪。【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1了解各个作者及其诗歌的风格。2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5走近作者(1)屈原屈原(前340?前277),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
5、,战国末期楚国(今湖北秭归)人,因其政治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而被放逐江南,只得以死明志,传说于公元前227年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于是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他。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共有诗篇26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招魂1篇。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和天问,其中九章中包含了我们所熟知的涉江、哀郢、怀沙、橘颂等名篇。九歌中的湘夫人与湘君为姊妹篇。(2)鲍照鲍照,南朝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
6、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濬的侍郎,在刘濬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
7、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十八首。这十八首诗,不是同时所作,所咏的内容亦非一事,但在艺术风格上比较一致,具有“文甚遒丽”(宋书鲍照传)的特点,即感情强烈,很有气势,辞藻华美,在锻炼字句上很见功夫。其中如第四首(“泻水置平地”)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遭压抑的痛苦。第四首比较偏于哀怨,“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沈德潜古诗源)。(3)杜甫杜
8、甫(712770),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前期的作品展示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代表作是望岳。安史之乱前夕,他十载长安生活,流传下来的诗约100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不朽的名篇。安史之乱后,他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6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在漂泊西南时期写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
9、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其他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蜀相、野老、恨别、宿府、阁夜、白帝、诸将5首、秋兴8首、登高、江南逢李龟年、客至、江畔独步寻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4)陆游陆游(11251210),南宋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现存诗约9300余首。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师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示儿、书愤这类诗,堪称最能体现其创作精神的代表作。他还有很多别具风采的、呈现着自然流畅
10、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如:临安春雨初霁、春晓、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枕上作等。他现存词共有130首,最有名的是钗头凤、卜算子咏梅。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小品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富有情味。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帮助。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颇有史料价值。有陆放翁全集。6开阔视野(1)楚辞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
11、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楚辞是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但一直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种文学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
12、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之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传说、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就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汉乐府“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辞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也称“乐府”或“乐府诗”,乐府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
13、乐府”。(3)律诗杜甫的律诗写得很有名,我们就此来谈谈律诗的特点。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其次对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
14、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以常用的五律、七律为例,首先是押韵,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也有押仄声韵的,有人认为押仄韵的应属古体。其次是声调。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诗歌声律以平声字为一类,以上去入三声字为一类,称“仄声”。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种。此外,由于唐代绝句实质上是截取律诗的一部分而
15、成的,其格律要求也与律诗相同。因而唐代也有称绝句为律诗的,或谓之“小律诗”。(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五言就是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夫人 拟行路难 蜀相 书愤 高三语文选修: 1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课件 新人教版 语文 选修 自主 赏析 行路 课件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