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1.4《蜀相》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1.4《蜀相》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1.4《蜀相》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蜀相 杜甫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注】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赏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
2、丰功伟绩。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诸葛亮创制八阵图后声名更加卓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同时最后一句“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败,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三、名句填空(1)映阶碧草自春色,_。(2)出师未捷身先死,_。(3)戎马关山北,_。(4)_,诗成泣鬼神。
3、(5)为人性僻耽佳句,_。【自我校对】一、csjbiynjnl二、(1)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2)多次(3)开创扶助三、(1)隔叶黄鹂空好音(2)长使英雄泪满襟(3)凭轩涕泗流(4)笔落惊风雨(5)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作家档案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为杜少陵。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杜工部。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4、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
5、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二、背景回放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
6、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一、重点突破1蜀相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思路】最传神的是“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由之。它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深沉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
7、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参考思路】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
8、诸葛亮的哪一方面?【参考思路】准确。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我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为了事业和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4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参考思路】杜甫一生,是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羹,到处潜悲辛”的冷酷
9、现实的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用的境遇相比较,更生嗟惋忧愤。二、疑难辨析1分析颈联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参考思路】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意十分丰富。既真实地展现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亮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用了浓重的笔墨着力点明。2根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联回答下面的问题。这里的“
10、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参考思路】是指失败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参考思路】有,这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蜀相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课 讲堂 高中语文 1.4 课件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