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件:3.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语文课件:3.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课件:3.10《过秦论》(新人教版必修3).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拓展研究贾生 贾生才调世无伦,宣室求贤访逐臣。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关于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
2、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
3、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3 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前“预习提示”疏通课文,并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合从()缔交 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 万乘()之势 宁()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静 乐()毅 安乐()翟()景 墨翟()召()滑 累召()不应 蒙恬()?()逡()巡 鉏耰棘矜()矜()持 度()长絮()大 度()德量力 内立法度()(2)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或查字典(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给课本上没有注释的下列加点字词作解释:务耕织()守战之具()会盟()重宝()明智忠信()尊贤而重土()兼韩、魏之众()杜赫之属
4、()于是六国之士()于是从散约败()开关延敌()天下诸侯已困矣()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享国之日浅()陈利兵而谁何()铸以为金人十二()自以为关中之固()斩木为兵()同年而语 天下非小弱也()为天下笑者()(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外连衡而斗诸侯 然陈涉瓮瞩绳枢之子 序八州而朝同列(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无亡矢遗链之费()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一夫作难而七庙隳()(5)在横线上填空:“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身死”后面省略了 词;“为天下笑者,何也?”是 修辞句。(6)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A 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B 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C 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D 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研习新课,学习第一自然段:1 朗读指导: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要有停顿,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要有停顿,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也要有停顿,这是一般的规律。2 参看注释
6、,想想“有席卷之心,之意”如何翻译,说说你从这句翻译中受到什么启发。3 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4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 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5 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明确: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
7、”。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 第一课时作业 1 完成“练习”一、二两题。2 熟读课文。3 书面翻译第1 段。回第一页 1 下面是第2 自然段第一句的译文,其中有些地方译得不正确,请指出来,并说说理由。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在南边夺取了汉中,在西边攻取了巴、蜀,在东边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在北边收复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2 口译第二自然段段,其他同学订正。3 第二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秦论 语文课件 3.10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