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件:3.9《赤壁赋》(新人教版必修2).ppt
《高一语文课件:3.9《赤壁赋》(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课件:3.9《赤壁赋》(新人教版必修2).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注释】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炉:指冶炼银、铜的熔炉。红星:火星。乱:指火星迸溅四射的景象。紫烟:熔炉上方升腾的火光和浓烟。赧(nn)郎:指冶炼工人。冶炼工人的脸膛因炉火烘烤呈红色,故称赧郎。赧:原意是因羞愧而脸红,这里是脸色发红的意思。寒川:寒夜中的河流。【简介】秋浦歌共十七首,是李白政治失意后,于天宝十三年(754)漫游秋浦时所作。【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并不多见,因而极为可贵。前二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冶炼劳动的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火星四溅,紫烟蒸腾,天地通明。
2、首句从宏观着笔,气势恢弘。“红星乱紫烟”是微观的特写镜头。“乱”字用得传神,把炉花飞溅和冶炼工人作业的紧张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两句描绘了劳动的壮美画卷,下面自然引出对劳动者的赞美:被炉火映红了脸膛的工人们,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声在寒夜中的水面上久久回荡。“赧郎”二字用得新颖,抓住了冶炼工人最典型的外貌特征。末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笔,是对冶炼工人精神风貌的揭示。“歌曲”抒发了冶炼工人的劳动热情,表现了冶炼工人粗犷、豪放的精神。全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冶炼工人的赞美与歌颂之情。这首诗是一曲壮美的古代工业劳动的赞歌,为我国古典诗歌填补了一项空白。诗人眼界开阔,选材新颖,鲜明生动地表
3、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光辉形象。(2011 年高考湖南卷)11 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1 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_。问君能有几多愁?_。(李煜虞美人)(2)清风徐来,_。_,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答案】(1)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1 掌握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掌握本文重点词语的意义。2 能够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散文记游说理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韵文的艺术魅力。3 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6 特殊句式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而今安在哉(
4、动词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介词宾语前置)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舳舻(相接)千里(省略谓语)(苏子)举酒属客(省主语)7 走近作者 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诗歌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 等。词方面:词开豪放一
5、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中秋等。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苏轼注重提掖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8 了解背景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他的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
6、抒情”,相继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它记述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凉,再到他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意脉突出,行文流畅自如,是光照千古的名篇。9 开阔视野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但它不是纯粹的散文,也不是诗。它是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包含着浓厚的诗意。赋很难写,自宋代的欧阳修、苏轼以后,就不大有人写了。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苏轼写此赋,没有大量堆
7、砌辞藻,但与其他文章相比,显然更有文采。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一、二部分)1 吃透文本 第一部分(1):写作者与客人月夜泛舟的情形和飘飘欲仙的欢快心情。全段不曾出现一个“乐”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乐的气氛。第二部分(2):写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惆怅失意之情。2 设疑激智(1)第一段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可分三层。第1 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第2、3 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第4、5、6、7 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2)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领略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8、作者与友人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 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
9、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3)第二段可分为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4)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可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与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5)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美
10、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了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6)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述箫声之悲的?本段的“悲”从客人悲凉的洞箫声中而来。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7)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转折过渡。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事:客吹洞箫,倚歌而和 悲:如泣如诉,舞蛟泣妇 3 随堂练习 1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徘徊驾御渺远不绝如缕 B 洞箫沧海朔流杯盘狼籍 C 遨游瞬间枕藉用之不竭 D
11、 袅袅窈窕旌旗横槊赋诗【答案】B(“朔流”应为“溯流”。)【答案】D(“下江陵”的“下”为“攻占”之意。)【答案】D(D 项中的“以”均为连词,表修饰。A 项中,前“乎”为助词,后“乎”为语助词,相当于“呢”;B 项中,前“之”为代词,后“之”为助词;C 项中,前“然”为形容词词尾,后“然”为代词。)【答案】C(适:享有)【答案】A(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6 下列对文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描写景物,展示了一个澄澈朦胧的悠然意境,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B 第二段的歌词,运用“楚辞”笔法,用“桂”、“兰”、“月”暗示自己的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语文课件 3.9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