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物理26专题四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物理26专题四课件.pptx(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提升专题四 力学知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在广西各地历年的中考中,权重占 45%左右,涉及的中考热点主要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及应用,固体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和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等。而力学综合题历年来都是中考物理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主要包括:1.实验探究类。涉及力与运动,密度的测量,压强的特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摩擦
2、力的因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是命题的重点。2.综合计算类。密度、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与功率、机械效率是命题的重点。3.应用类。即应用力与运动、密度、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解释说明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典型问题。4.力学与热学或电磁学的综合计算题。这类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较抽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学们复习时要注重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并注意领会科学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解答力学综合计算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审题,明确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物理现象和过程,挖掘有效信息,特别是题目隐含的条件和信息。2.找关系,即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和公式,综合分析
3、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列出表达式,并推导出待求物理量的计算式。4.代人数据求解,并对答案进行科学验证。主要涉及机械运动(路程、速度)、力与运动、功、功率、机械能等内容,题型包括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计算题。一、力与运动 一、力与运动必知识精析(2020百色)某次探究实验中,小明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滑下,再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实验情景如图 1 所示。必知识精析(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2)分析小车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填“快”或
4、“慢”);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说明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相等慢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必知识精析(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不能必备知识精析 解析(l)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应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牛顿第一定律是
5、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必备知识精析 答案(1)相等(2)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 需要(3)不能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熟练掌握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及实验过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必知识精析(2020百色)某辆新能源汽车重为 1.5104 N,驾驶员驾驶该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行驶,从 A 点以 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 60 s 到 B 点,紧接着加速行驶 150 s 到达 C 点。已知在 AB 段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为 40 kW,BC 段距离为 3 600 m。求:(1)汽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 AB 段牵引力做的功。(3
6、)汽车在 AB 段受到的阻力。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 答案(1)20 m/s(2)2.4106 J(3)4 102 N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速度公式、功和功率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AB 段汽车功率不变这一条件,利用功率表达式求牵引力,注意汽车匀速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密度、浮力、压强历来是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此类计算涉及的知识点多,问题联系密切,灵活多变,难度相对较大,综合性强。二、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关系 二、密度与浮力、压强的关系必知识精析(2019 柳州)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补充完整。必知识精析(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 刻度线处
7、,如果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如图 2 所示),则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将空烧杯置于天平(填“左”或“右”)盘,测出其质量 m1。(3)向空烧杯加入适量水,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 m2,并用笔在烧杯上标记水面位置。水平 零右左必知识精析(4)将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出,擦干烧杯后,再向杯中加人牛奶使液面到达 处,用天平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 m3。(5)计算牛奶的密度,所用表达式为:牛奶(用题中所测物理量表示,水的密度水已知)。标记必备知识精析 解析(l)使用托盘天平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知,指针偏左,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2
8、)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砖码,所以将空烧杯置于天平左盘,测出其质量 m1(3)向空烧杯加入适量水,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 m2,并用笔在烧杯 上标记水面位置。(4)将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出,擦干烧杯后,再向杯中加入牛奶使液面到达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 m3。(5)根据题意,牛奶和水体积相等,即 V牛奶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 点评 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的关键是:答题者的设计思路必须与题目设计者的思路一致。理解牛奶与水体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必知识精析(2020河池)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月做了如图 3 所示实验。必知识精析(1)分析(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
9、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分析两次实验,可知漫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3)若先完成实验,再完成实验,则测得的浮力将(填“偏大”或“偏小”)。(4)根据图中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 kg/m3。偏大4 103必备知识精析 解析(l)由三次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与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但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是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由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和、相同,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由此可知:该实验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3)先完成实验,再完成实验,物体粘有水,受
10、到的重力增大,由称重法可知浮力变大。(4)由所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 点评 本题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考查控制变量法、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以及重力公式,是一道综合题。必知识精析必知识精析(1)求物体 C 受到的重力。(2)求液体的密度。(3)把 A 单独放在物体 C 上表面中心位置,物体 C 静止时如图 4 乙所示。放置物体 A 前后,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是多少?(此过程中液体没有溢出)(4)把 B 单独放在物体 C 上表面中心位置,当物体 C 静止时,物体 B 对物体 C 的压强是多少?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 简单机械及其应用与实际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涉及运动学、力
11、、功与功率、浮力、压强、机械效率等力学知识及电学、热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历年来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三、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三、简单机械及其应用必知识精析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 1、2、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 5 甲、乙、丙所示。必知识精析必知识精析(1)测绳端拉力 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 拉动簧测力计。(2)比较第 l 次实验和第 2 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3)第 3 次实验中的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为。匀速必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 点评 本题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考
12、查实验注意事项、效率的计算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必知识精析(2020 河池)图 6 是一种用于建筑工地、桥梁等工程施工的爬梯式浑混凝土搅拌机。工作时,搅拌机将原料加工成混凝土后自动倒人运料斗,在提升电机的带动下,运料斗通过爬梯顶端定滑轮沿竖直爬梯上升到一定位置,然后将混凝土卸下。该爬梯式搅拌机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必知识精析必知识精析(1)提升电机正常工作 8 h,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若运料斗每次能运送混凝土 400 kg,则运送 40 m3 的混凝土至少需要多少次?(设混凝土的密度为 2103 kg/m3)(3)某次将装有 4 000 N 混凝土的运料斗提升 9 m,
13、若提升部分的机械效率为 80%,则提升过程中运料斗受到的阻力是多少?(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 答案(1)36 kWh(2)200次(3)300 N 点评 本题考查电功率、密度、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最后一问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在不计绳重、滑轮摩擦及空气阻力的条件下额外功的来源。必知识精析必知识精析G=2.6 N,杠杆变为水平且活塞恰能堵住出水口。出水口面积略小于 S1,计算时可认为相等,水的密度水 1.0103 kg/m3,g 取 10 N/kg。(活塞与连杆自重、杠杆自主及所受浮力、两池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计)必知识精析(1)求A池池底水深为 h1 处所受压强。(2)求活塞恰能
14、堵住出水口时连杆对杠杆压力的大小。(3)求 B 池中浮子的横截面积 S2。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 必备知识精析必备知识精析连杆对杠杆压力的力臂为 OF,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 G)OE=F压 OF,即(水gS2h3-G)OE=F压 OF,代入数据得,(1.0 103 kg/m3 10 N/kg 0.08 m S2 G)3=13.2 N,即 800 S2 G=4.4 N;浮子减重后杠杆平衡时,E 端受到杠杆力 FE合=F浮-G=水gS2h2G,该力的力臂为 OE,F 点受到的力F=水gS1h1,连杆对杠杆压力的力臂为 OF,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水gS2h2 G)OE=l2 N O
15、F,代入数据得,(1.0 103 kg/m3 10 N/kg 0.05 m S2-G)3=12 N,即 500 S2-G=4 N;-得,必备知识精析 300S2 0.4 N=G-G。由题意知,浮子的配重减少 G=2.6 N,所以 G-G=G=2.6 N,即 300S2 0.4 N=2.6 N,解得 S2=0.01 m2。答案(1)1 000 Pa(2)12 N(3)0.0l m2 点评 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桥梁,将浮于受到的重力、浮力以及水池内水对活塞的压力联系起来,得到关于这几个力的方程。对浮子和活塞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020 鞍山)某同学用力踢了一下静止的足球,足球在草坪上
16、滚动起来,滚动一段距离后又停了下来。关于这个过程,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足球对草坪的压力和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脚踢足球,脚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足球在向前滚动的过程中越来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D.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2.(2020 百色)图 9 为托里拆利实验的情景,要使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h 变小,以下操作可行的是()。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放置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升 C.换用更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将装置拿到山顶上做实验D3.(2020 郴州)如图 10 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 M 缓慢移至
17、竖直位置 N。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A4.(2020 百色)下列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B5.(2020 荆州)荆州方特东盟神画主题乐同于2019年9月盛大开园。乐园在修建过程中,工人师傅在 50 s 内用大小为 500 N 的力 F 将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如图11 所示。若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拉物体的质量为 800 kg B.拉力的效率是 40 W C.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 100 N D.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增加的内能大于 800 J C6.(2020江
18、西)如图 12 所示,A、B 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甲 乙;若 A 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甲、F乙,则F甲 F乙(均填“”“”或“=”)7.(2020 柳州)小杰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杠杆刻度均匀,各钩码相同。(1)静止于支架上的杠杆如图 13 甲所示,应将杠杆右侧的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填“力”或“力臂”)。杠杆平衡后,在实验过程中(填“可以”或“不可以”)再调节螺母。(2)在杠杆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记录教据,总结
19、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右力臂不可以(3)根据结论可知,要使杠杆呈图 13 乙中的水平平衡状态,应在 B 点挂 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替换 B 点的钩码,始终坚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如图 13 丙),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拉力的大小。(后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变小不变8.(2020 贵港)如图 14 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图 14 甲、乙、丙容器中装的液体是水,图丁容器中装的液体是酒精,F1、F2、F3、F4 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回答以下问题:(1)
20、图 14 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N。(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3)分析图 14 乙、丙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分析图 14 中 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4)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称为 法。4.82排开液体体积丙、丁控制变量9.(2020 河池)“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河池市宜州区最近比较流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该车整车质量为 35 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100 cm2。质量为 45 kg 的晓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 9 km 用了 30 min。(1)晓丽骑行的速度是
21、多少?(2)晓丽骑行时,电动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18 km/h8 104 Pa10.(2020 黑龙江)如图 15 所示,人用滑轮组拉着重为 810 N 的物体使其沿竖直方向以 0.1 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了 5 s,人对绳子向下的拉力为 300 N。(1)求物体上升的高度。(2)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求拉力的功率。0.5 m90%90 W11.(2020 达州)如图 16 所示,物体 A 重 200 N,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 400 cm2,内盛有足够深的水。用图中的滑轮组(定滑轮用轻质细杆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A 匀速提出水面。当物体 A 浸设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不计绳重、摩擦及水的阻力,物体 A 不吸水、不沾水,水=1.0103 kg/m3,物=5.0103 kg/m3,g 取10 N/kg。(1)求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完全提出水面后,水对容器底减小的压强是多少?(3)物体完全提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40 N1 000 Pa83.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