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打印版.doc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打印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一 内容解读1.标题提示论题。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从表面上看,“怀疑”与“学问”是并列关系,但实质上,文章是在说“怀疑”对“学问”的重要性。作者根据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2.引用名言,提出观点。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3.解析分论点。接下来的三段,论证了文章的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从“如何对待传说”和“如何对待书本、学问”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中第
2、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五段论述无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从而辨别是非。4.承上启下,反复论证。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总结归纳了前几段所论证的内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后半句提出本段的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使得论述视野和深度得以扩展和深化。然后作者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章句的事例,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本文的立论站在了更开阔的高地上。文章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
3、我们有怀疑精神。二 技法总结1.分析透辟,逻辑严密。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又表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又如对“怀疑精神”,作者阐释得明确而透彻。所谓怀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论证怀疑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把从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细致地分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等五步。这些分析都很透彻、很周密。2.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说服力强。文章引
4、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再说举例论证。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三 主题概括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
5、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资料库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北京、厦门、中山、燕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字词库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譬如(p)锻炼(lin)停滞(zh
6、)折扣(zh)2.根据拼音写汉字。bin(辨)别凶xin(险)视ch(察)虚wng(妄)mng(盲)从流s(俗)m(墨)守不gng(攻)自破3.解释下列词语。(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2)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3)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4)不攻自破: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导入一:初一我们学过穿井得一人这个寓言故事,主人公丁氏的原意为
7、打出一口水井后,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言,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的精神,那么怀疑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导入二: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孟子的这句话原意是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来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简单来说,就是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一起来研讨一下怀疑精神对于做学问有什么
8、重要意义。(板书课题)导入三: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近现代有一位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上题“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了解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
9、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二 课堂预热1.了解作家作品。2.检查预习情况。三 研读课文,把握结构1.阅读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填写下图。【明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段意归纳,层次探究。【明确】第4段: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第5段:对于书本知识要有怀疑精神。第6段:正面论述“怀疑”的作用,反面揭示“墨守”的害处。3.辨别“消极”和“积极”。文章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在黑
10、格尔哲学中,“消极”是“初级阶段”,“积极”是“高级阶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完全不同。“消极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成学问的作用;“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建设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所以,文章第6段开头中的“消极”和“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四 文本细读,深层领会1.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文章中的哪一个词强调了“怀疑”的作用?哪一个词强调了缺失“怀疑”精
11、神的后果?【明确】“辨伪去妄”强调了怀疑的作用;“停滞”强调了缺失“怀疑”精神的后果。2.文章哪些段落要求我们要善于“辨伪去妄”?【明确】第3、4、5段。3.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明确】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第4段)意义:对于学问,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第5段)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段)4.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请分别找出一个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怀疑与学问 2023 年初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19 怀疑 学问 教案 打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