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案(一).doc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案(一).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教案一) 一、内容解读1.三顾诸葛亮。第一段写“三顾”之前刘、关、张三人的言行。因为前两次拜访失败,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关羽、张飞都表示反对,尤其是张飞,忿然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张飞对前两次拜访而不遇的极度不满。但刘备极不赞同,坚持前去,“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一番对话,表现出刘备的求贤若渴和张飞的莽撞粗暴。2.等候诸葛亮。第二段写刘、关、张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等候他醒来的场景。玄德“拱立阶下”,耐心等待;张飞“大怒”,要去“放一把火”,与玄德的求贤之诚形成鲜明
2、对比。三顾、久候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也为下文二人见面后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以及诸葛亮的超人才略埋下了伏笔。3.问策诸葛亮。终于得见诸葛亮,刘备开始问策,刘备简述了自己的志向后,表露因“智术浅短”而求贤之意,提出了如何“兴汉”的问题。刘备的一番谈话,可谓披肝沥胆,情辞恳切。刘备三顾茅庐深深打动了诸葛亮,于是引出了名传后世的“隆中对策”。4.隆中对策。诸葛亮针对刘备统一天下的宏图,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根据强弱优劣,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攻守取舍策略。第一,从实力最强的曹操方面分析。诸葛亮先举了曹操在“势不及袁绍”的情况下,打败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袁
3、绍的事实,指出曹操由弱变强的主要原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在这里强调了“人谋”在曹操对袁绍的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诸葛亮又用曹操现在“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实,说明曹操善用权谋,把汉献帝刘协掌握在手里,已形成了强大的力量。而当时刘备兵少,和曹操相比,众寡悬殊。通过对曹操、刘备两方实力的对比,得出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说明当时刘备还不能与曹操争锋,曹操暂时不可取。第二,从势力次强的孙权方面分析。孙权依赖父亲、兄长的余威,占据江东,根基稳固。江东“国险而民附”,是说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诸葛亮通过对江东诸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就是说孙权也不可取,但可结
4、为外援帮助刘备。第三,从荆州方面分析。荆州“利尽南海非其主不能守”,是说荆州这个地方一直到南海的广大地区的丰饶物产都能够得到。这里区域辽阔,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它的主人刘表又守不住,所以结论是“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诸葛亮示意刘备,荆州可取,不可放过这个好机会。第四,从益州方面分析。“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指出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美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诸葛亮又用“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史实打动刘备的心。诸葛亮又指出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他的政权极不稳固。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说益州的“智能之士”希望得到圣明的君主,暗示刘备
5、有这些有利的条件,应当取而代之。以上是诸葛亮就当时形势进行的分析,这些分析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诸葛亮又根据以上分析,进一步推测将来形势的发展。诸葛亮主张“跨有荆、益”两州之后,“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内修政理”,那样,军事和政治密切结合,有了根据地,又无后顾之忧,政权就可以巩固,也就有力量与曹操争锋了。诸葛亮还告诉刘备,不能轻举妄动,须等天下有变,即形势发展到有利于己的时机时,应马上分两路进军。“诚如是”,总结上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就是说,刘备想要达到的目的到那时都可以达到。“隆中对策”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大业可成,汉室可兴”,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彝、越,
6、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二、技法总结1.体会古典小说以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手法。本文中最为精彩的描写就是通过对刘备的动作行为来展示他对人才的渴望。作者在刻画刘备动作的时候,每个细微之处都描写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见到诸葛亮前,刘备“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犹然侍立”,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行下拜之礼,听完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后刘备“顿首拜谢”,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刘备竟泣得“衣襟尽湿”。这些细微的动作,表达出刘备的心情对贤人的渴求,突出了人才对国家兴亡的关键作用。语言方面,当刘备得知诸葛亮在草堂上昼寝未醒时,吩咐童子“且休通报”;童子欲报,刘备又说“且勿惊动”。当诸葛亮醒来后,刘备说“已
7、书贱名于文几”“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开备愚鲁而赐教”“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浅,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从刘备谦虚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敬重、欣赏和对人才的渴求。2.了解人物塑造中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三顾茅庐在艺术创作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张飞在“三顾”过程中的粗率、急躁,一方面反衬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另一方面也衬托出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三、主题概括课文通过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既表现了他为“伸大义于天下”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品质,
8、又展示了诸葛亮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雄才大略。资料库1.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一般认为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他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2.作品背景。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把持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
9、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前两次去均未遇见,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的经过。3.拓展知识。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诸葛亮的故事人物情节概括刘备(1)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2)煮酒论英雄: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当听到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大惊失箸。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雷雨大作,刘
10、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此时关羽、张飞赶到,乃借以脱身。(3)白帝城托孤: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1)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要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2)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说三天就可完成。他前两天按兵不动
11、,暗中叫鲁肃备二十条大船,各船扎一千多个草靶子。第三天四更时分,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让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3)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4)七擒孟获:诸葛亮当时有征服南蛮免除后患之心。在南蛮境内,诸葛亮听说孟获在当地颇得人
12、心,于是想到制服孟获,利用他来统领南蛮效忠蜀国。反复七次擒放孟获,孟获最终心服口服,终于下跪起誓,永不反叛,效忠蜀国。字词库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拜谒(y)纶巾(gun)末胄(zhu)愧赧(nn)倾颓(tu)存恤(x)殆尽(di)疏懒(ln)鄙贱(b)如雷贯耳(gun)顿开茅塞(s)2.根据拼音写字词。shl(失礼)omn(傲慢)dn(箪)食壶浆jng(经)世奇才思xin(贤)如渴3.解释下列词语。(1)拜谒:拜见所尊敬的人。(2)愧赧:因羞惭而脸红。(3)存恤:爱惜,体恤。(4)经世奇才: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5)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6)顿开茅塞: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顾茅庐 2023 年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 上册 24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