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能够有一个较好的整体把握,需要注意的是理解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情感,以及在具体形象上寄托的情怀,能透过文章,了解作者其人、其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思考,体会作者是如何借物抒情言志的,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
2、知识,学习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常以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坚韧不屈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刚直不阿的气节,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短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第二板块 【预习检测 疏通字词】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惟吾德馨( ) 鸿儒( ) 调素琴 ( ) 案牍( ) 西蜀子云亭( ) 苔痕( ) 明确:xn r tio d sh ti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苔痕上
3、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明确:(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学会断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意:拼音后缀都是由ing组成的。 第三板块 【文学常识 积累素养】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
4、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深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利,代表作有刘梦得文集竹枝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词与柳宗元齐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只在城南给他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变本加厉,马上将他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
5、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了解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整散结合,读来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第四板块 【
6、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注意句尾的押韵字。 名、灵、馨、青、丁、琴 经、形、亭 2.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 3.注意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 4.教师配乐,学生齐读。 (二)疏通文意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概述文章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逐词逐句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点字词】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这。 馨:喻指德行美好。 上:长到台阶
7、上。上,长上。 入:映入。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 案牍:官府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子云:扬雄。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草玄亭
8、。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比喻)开篇四句,简洁有力。用类比的方式,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同时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运用对偶,生动地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说明陋室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交往人物的不凡,衬托出室主人的才学高、品德美。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日常生活,突出情趣高雅。“无丝竹”两句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表现出作
9、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四)课堂小测:文言文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 今义: )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 3.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 4.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 5.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 6.可以调素琴 (古义: 今义: ) 明确: 1.古义:在乎
10、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样子、形状 3.古义:喻指德行美好 今义:芳香 4.古义:大 今义:鸿雁;书信 5.古义: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今义:丝绸和竹子 6.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二、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明确: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三、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 6.苔痕上阶绿 明确: 1.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名词作动词,灵验。 3.名词作动词,喻指德行美好。 4.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6.方位名词作动词,长上。形
11、容词作动词,变绿。 四、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明确:倒装句。宾语前置,宾语“何陋”前置到动词“有”之前,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第五板块 【再读课文 深层思考】 1.这篇短文可划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层。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 2.文章开头由山水写起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以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起下文对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表述。这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明确: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助某种事物来表达志向或抒发
12、感情)。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物),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全文以骈句为主,除了单句结尾不押韵外,通篇押一个韵脚,而且两句一押,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使得本文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来表现室主品德高尚? 明确:一是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儒雅。(人) 三是情趣高雅。(事) 6.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用意? 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有名的先贤: 诸葛亮
13、: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扬雄: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 淡泊的情怀: 诸葛亮: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扬雄:潜心修学,对官职和金钱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引用孔子的话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
14、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六板块 【师生归纳 课外拓展】 1.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阅读下列短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陆游筑书巢 注释:椟:木柜、木
15、匣,这里值书橱。觌:相见。 明确:表达了作者嗜书如命、徜徉书海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和对文学的深沉的爱。 第七板块 【试题演练 自我检测】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无案牍之劳形。 明确:(1)出名,有名。(2)这。(3)形体、躯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确:(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2)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理
16、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2)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3)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明确:(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效果? 明确:这里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绿”“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17、 明确: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立意高远,但引文中“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意之中,故略去。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惟吾德馨”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陋室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尽管居室简陋,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就不会觉得简陋,而是处处见雅趣。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第八板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第九板块 【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写一篇铭。 第二课时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能够有一个较好的整体
18、把握,需要注意的是理解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情感,以及在具体形象上寄托的情怀,能透过文章,了解作者其人、其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思考,体会作者是如何借物抒情言志的,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学习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复习巩固 新课导入】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 短文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