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拓普集团(601689)研究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拓普集团(601689)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拓普集团(601689)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拓普集团(601689)研究报告一、拓普集团: 国产 NVH 龙头厂商,布局八大产品系列1.1 发轫于汽车 NVH,产品线持续扩展拓普集团以汽车 NVH 业务起家。公司成立于 1983 年,总部位于浙江宁波,早 期主要从事汽车 NVH 业务(减震器+内饰功能件)。2011 年成立 NVH 研发中心进入 国际市场;2015 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产能扩张;2016 年开启海外工厂布局。 2021 年,公司减震器和内饰功能件收入分别为 33.5 亿元、35.8 亿元,2012-2021 年 CAGR 分别为 11.6%、20.4%,保持较快增长。以 NVH 为基本盘,着力打造八大产品系
2、列。在减震器和内饰功能件的基础之上, 公司产品线持续扩张:1)2013 年公司投产电子真空泵,2016 年定增大力扩展汽车 电子业务。2)在底盘系统领域,2020 年定增、2021 年发布可转债预案,连续扩张 轻量化底盘产能;2021 年空气悬架工厂落地。3)2021 年,公司汽车热管理产品投 产并批量供货,并实现了智能座舱部件和轻量化车身两大品类的突破。1.2 前瞻布局新能源,开启新一轮成长NVH 仍是收入和盈利主要来源,底盘系统和热管理成长可期。NVH 是公司传统 强势业务,2021 年减震器、内饰功能件收入占比分别为 29.2%、31.2%;减震器毛 利率较高、内饰功能件毛利率较低,二者
3、毛利贡献为 35.0%、27.1%,仍是收入和盈 利主要来源。近年来,底盘系统成长较快,2021 年底盘系统收入和毛利贡献分别为 22.9%、20.4%。2021 年,热管理系统量产供货,收入和毛利占比分别为 11.2%、 10.1%。随着底盘产能持续扩张和大客户放量,预计底盘和热管理将保持快速增长。毛利率受折旧和原材料涨价影响,期间费用率控制较好。公司毛利率自 2016 年 以来连续下滑,一是产品结构变化,二是上市后产能持续扩张,折旧/收入比例持续上 升(由 2016 年 3.9%上行至 2020 年 6.8%,2021 年迎来拐点)。原材料涨价导致 2021 年毛利率再度下行。公司费用控制
4、较好,随着收入扩张,规模效应使得期间费 用率连续改善,2021 年为 8.6%,创 2011 年以来新低。新能源汽车业务开启新一轮成长。受 2017 年中国汽车销量见顶之后持续回落影 响,2018-2019 年公司收入和盈利增速放缓。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开拓了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客户,前瞻性扩建底盘轻量化产能,抓住 2020 年以来新能源 汽车加速渗透和大客户放量的机会,开启了新一轮增长。2021 年,公司热管理产品 批量供货,实现收入 114.6 亿元,同比增长 76.0%;净利润为 10.2 亿元,同比增长 61.9%。预计公司将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加速渗透。1.3 坚持研
5、发与创新,筑牢长期发展地基研发与创新是通向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必由之路,公司始终坚持研发与创 新投入。1)公司维持较高的研发强度,在北美、欧洲、上海、深圳、宁波等地设立 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保持在5%左右,高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水平。 2)从人才角度看,公司已建立一支由 200 多名博士、硕士组成近 2000 人的科研团 队,研发人员占比稳步提升。3)从研发能力角度看,公司已经具备完整的从材料级、 零件级、模块级到系统级的研发能力,能实现与整车厂同步设计汽车零部件及子系统; 公司试验中心已通过 ISO/IEC17025 体系认证,具备材料级、产品级、系统级和整车 级的测试能力。1
6、.4 产能持续扩张,工厂布局全球产能持续扩张,奠定成长基础。公司 2015 年 IPO,募资 12.9 亿元用于扩张 NVH 产能;2016 年定增募资 24 亿元用于汽车电子研发与扩产,2020 年定增募资 20 亿 元扩张轻量化底盘产能。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合计 78.2 亿元, 为 2015 年 6.3 倍。工厂遍布全球,为全球扩张提供保障。汽车产业的工厂布局投资较大、建设周期 长,设备工艺复杂,重新 PPAP 的过程复杂漫长,供应商批量供货后较难被取代。公 司围绕国内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已在宁波、重庆、武汉等地建立制造基地。为更好服 务国际客户,公司在美国、加拿大
7、、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分别设立制造工厂或仓储 中心,在波兰与墨西哥的工厂也在有序推进。通过全球化布局,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 扩张提供资源和产能保障。二、拓普集团: 平台型汽车零部件厂商的扩张之路纵观拓普集团发展史,公司客户由合资、自主到外资全球平台,由燃油车到全球 新能源汽车龙头;品类由最初的 NVH 到底盘系统、热管理、智能驾驶系统等 8 大产 品系列,呈现出客户和品类双轮驱动的特征。2.1 客户开拓:由上汽通用到吉利汽车和特斯拉2.1.1 2011-2015 年:由上汽通用到通用全球2015 年以前,公司客户以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为主。2015 年,公司前 5 大客户 为上汽通用、吉利汽车、克
8、莱斯勒、长安福特和上通五菱,收入占比分别为 23.5%、 10.9%、8.0%、7.3%和 7.2%。2015 年,上汽通用、上通五菱、长安福特销量分别 为 175 万辆、204 万辆、87 万辆,较 2011 年分别增长 42.3%、56.8%、75.6%,带 动公司收入由 2011 年的 16.9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30.1 亿元。由上汽通用到通用全球,验证公司全球化能力。2012-2015 年,上汽通用为公司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约为 25%。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与上汽通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关系,2001 年起与泛亚同步研发为上汽通用提供 NVH 零部件,多次获得上汽通用供应商大奖
9、。2015 年通用全球平台 E2XX 项目量产,2016 年获得通用 GM GE 全球核 心平台 NVH 订单,体现了公司全球化的研发和供货能力。2.1.2 2016-2020 年:绑定吉利汽车,实现经营的第一次飞跃自主崛起叠加新品周期,吉利汽车强势崛起。2014-2017 年,自主品牌抓住 SUV 渗透率大幅提升的机会,市场份额连续提升。2014 年吉利汽车将帝豪、英伦、全球鹰 三大品牌战略重组为“吉利”品牌;在吸收沃尔沃技术基础上,2015 年推出博瑞、 2016 年推出博越、2017 年推出中高端品牌领克,开启吉利 3.0 时代。自主崛起叠加 新品周期,吉利销量由 2015 年 51 万
10、辆快速增长至 2018 年 150 万辆。深度绑定吉利,迎来经营的第一次飞跃。公司与吉利汽车合作较早,2012-2015 年吉利均为公司前 3 大客户之一。2016 年开始,随着配套车型和产品的增加,吉利 超越上汽通用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18 年吉利汽车销量达到短期峰值(150 万辆), 公司来自吉利收入为 22.5 亿元,占总收入的 38.7%。在吉利汽车带动下,公司收入由 2016 年 39.4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 59.8 亿元,2016-2018 年 CAGR 为 25.8%,实现了经 营的第一次飞跃。2.1.3 2021 年以来:供应特斯拉,实现经营的第二次飞跃2020 年
11、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特斯拉交付放量。2020-2021 年全球新 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324 万辆、6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3.2%、108.3%,迎来加 速渗透(2020-2021 年渗透率分别为 4.2%、8.3%)。特斯拉技术全局领先,产能迅 速扩张,2020-2021 年交付量分别为 50.0 万辆、93.6 万辆,同比增长 35.9%、87.3%, 市占率分别为 15.4%、13.9%。特斯拉推动公司收入再上台阶。2017 年中国汽车市场触顶回落,2018 年第一大 客户销量亦达到短期峰值,公司进入增长瓶颈期。公司 2016 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定点 Model 3
12、锻铝控制臂;2017 年北美 Model3 量产,公司开始供货;2020 年上海 工厂 Model 3、Fremont 工厂 Model Y、上海工厂 Model Y 相继量产,公司配套产品 增加到减震器、轻量化底盘结构件、内饰功能件等;2021 年上半年配套热管理系统, 单车价值提升至 6000 元以上。2021 年前三季度来自特斯拉收入为 32.4 亿元,占比 41.5%,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带动公司收入突破 100 亿元,实现经营的第二次飞跃。2.1.4 展望:关注 RIVIAN、Lucid、福特等北美新能源客户北美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客户覆盖通用、克莱斯勒、特斯拉等主流车企。公司 2006
13、 年进入北美市场,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一直以来是公司重要客户,2014 年来自 两者收入分别为 2.9 亿元、1.1 亿元,合计占总收入 14.3%。2015 年通用全球 E2XX 项目量产,2016 年获得 GM GE 全球核心平台订单,2016 年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2019 年北美 Model 3 量产,2020 年北美 Model Y 量产,使得公司北美收入大幅增 长。2020 年公司来自北美收入为 11.7 亿元,YoY 为 64.6%,占总收入 18.6%。公司新开拓了 RIVIAN、Lucid、福特等新能源客户,有望受益于北美电动化。 2021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67.0 万
14、辆,同比增长 110.2%,渗透率仅为 4.3%。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21 年以来美国政策加码趋势明确,预计 2022 年将复制欧 洲在 2020 年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路径。除特斯拉、通用、克莱斯勒等客户外,公司新 定点美国造车新势力 RIVIAN(单车价值 1.1 万元)、Lucid,以及福特新能源汽车业 务等,预计将充分受益于北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2.2 品类扩张:产品矩阵持续拓宽,不断突破成长天花板2.2.1 减震器和内饰功能件是传统强势业务NVH 是指在汽车驾乘过程中人员感受到的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和声 振粗糙度(Harshness),是衡量车
15、身制造质量的综合性指标。NVH 零部件包括减震 产品和隔音产品(内饰功能件),前者用来降低相关零部件及子系统的振动,后者用 于减小或消除发动机噪声、路面噪声和风噪等车内噪声。公司是国内 NVH 龙头厂商。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具备同步研发能力的 NVH 系统 集成供应商,较早进入全球整车供应商配套体系。2021 年公司橡胶减震、内饰功能 件收入分别为33.5亿元、35.8亿元,在乘用车前装市场市占率分别为33.5%、20.3%。我们测算 2025 年橡胶减震件、内饰功能件市场空间分别为 118 亿、208 亿元。 2020 年公司配套的橡胶减震件、内饰功能件单车价值分别为 467 元、825 元,据
16、此 我们测算到 2025 年两者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118.2 亿元和 208.4 亿元。2.2.2 底盘系统:客户覆盖全球主流新能源客户,产能大幅扩张奠定成长基础客户覆盖全球主流新能源车企。汽车轻量化是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快速提升,铝合金压铸件在汽车底盘的应用有望大幅提升。公司底盘轻量化产品较为 丰富,核心产品包括铝合金副车架、控制臂、转向节等,客户包括特斯拉、Rivian、 Lucid 等国际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零跑、哪吒、华为金康等国内主要造车新势力, 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等主机厂。前瞻性布局轻量化产能,为轻量化业务放量奠定基础。铝合金压铸件是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需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拓普 集团 601689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