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专题研究:五大主线把握中医药行业机会.docx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五大主线把握中医药行业机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专题研究:五大主线把握中医药行业机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药行业专题研究:五大主线把握中医药行业机会1 中药行业复盘中药产业链内循环特征明显从上游中药材种植,中游制造,到下游消费市场,中药产业具有明显的内循环特征,以国内市场为主。中药材具有资源属性。中药材主要通过种植获得,且具有一定地域性,具备资源属性,部分中药生产企业同时掌握上游中药材资源。中药制造市场规模6200亿左右,占医药工业整体1/4中药制造分为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中药材经过种植、采摘、捕获后还需经过 一系列炮制加工制成中药饮片。中药饮片 可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进一步加工成可直 接使用的中成药。2016年以前中药制造保持快速增长: 2011-2016年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企业 主营收入CA
2、GR为19.67%,同期中成药 制造企业为14.79%,均保持快速增长。 2016后受政策影响进入下行区间。2020年中药制造市场规模6196亿元: 2020年中药饮片收入1782亿元(- 8.6%),中成药收入4414亿元(- 3%),合计占医药工业整体收入的25% 左右。中药板块仍是医药行业举足轻重的细分赛道。中医诊疗人次及渗透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医药更加适用于慢病管理,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认知度的提升,行业的需求不断释放。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失 眠、女性生理期紊乱等。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非典 疫情
3、暴发,中国卫生部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在全国各地颁布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并强调中医在抗击非典型 肺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世界卫生大会批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该修订本首次纳入中医,表明中医已被认 可为标准疗法。在COVID-19疫情期间,中医疗法也已被证实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该传染病,中医药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同时叠 加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医药行业的需求不断释放。2019年,我国中医医院诊疗人次数达为5.86亿,增速为6.9%。根据沙利文的估算,2019年我国中医诊疗人次数总为11.64亿,渗透率为 13.3%。且其预测,到2030
4、年,我国中医的诊疗人次数将达到19.77亿,渗透率达到19.6%。2 中药板块受多因素提振,有望否极泰来中药板块估值性价比高当前中药板块估值性价比高。经过长期回调,中药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突出。以2022年3月4日为例,申万中药板块整体估值仅29.66倍 (若剔除最大权重片仔癀则更低),低于市场主流的CXO、医疗服务、医疗设备、血液制品、原料药等板块。一些基本面良好的标的估值在10-20倍之间,性价比凸显。我们统计了2010年到2020年期间基本面表现最好的10家中药企业(以归母 净利润CAGR由高到低排序),其中一半企业的估值在10-20倍之间(2022年3月4日),西藏药业、羚锐制药略高于2
5、0倍。重磅支持政策持续出台,医保对中药态度积极转变重磅支持政策不断,政策落地提升信心。如2021年底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升医保对中医药的支 持力度。医保对中药态度由之前的限制为主转向支持,大幅提升市场信心。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个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被纳入新冠诊疗指南。根据2021年4月发布的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多个方剂或 中成药被纳入。根据临床效果筛选出“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 宣肺败毒方,其中清肺排毒颗粒、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对应的中成药在2021年按照中药新3.
6、2类快速获批。中医药在新冠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原因之一。2020年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 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 以上。2022年2月24日苏州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介绍,本次疫情中医药总体使用率99.7%。OTC品种集中提价,消费属性明显,具备自主定价权OTC企业陆续提价,改善盈利预期。进入2021年12月以来,包括同仁堂、太极集团、九芝堂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陆续发布提价通知,提 价幅度普遍在10%-20%之间,盈利预期边际改善。品牌OTC
7、中药具有自主定价权。以片仔癀为代表的品牌OTC品种具有持续提价的能力,成本转嫁能力强。而一般的处方药上市后价格 通常呈下降趋势。OTC以院外自费市场为主,基本不受药品集采影响。在医药行业集采常态化的背景下,集采免疫品种吸引力凸显。3 五大主线看中药投资机会中药创新药新注册分类明确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注册分类改革强调传承与创新并重。2019年8月新药品管理法通过,正式将中药注册分类改革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 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2020年9月NMPA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细化申报资料要求。新分类不再 以物质基础作为划分类别的依据,而是支持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
8、实践经验评价中药的有效性,同时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三结合”理论为中药创新理清思路“三结合”理论符合中药研发特点。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 见就提出“要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提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积极探索 建立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体系。我们认为中药
9、与化药不同点在于中药具有丰富的人用历史,其中蕴含着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所以符 合中药特点的审评体系集中体现在尊重中药的人用历史上,研发具有“源自临床、回归临床”的特点。人用经验是“三结合”理论的核心。中医药理论是中药新药研发的基础,创新药研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人用经验是指在长 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用于满足临床需求,具有一定规律性、可重复性的关于中医临床诊疗认识的概括总结,是三结合理论的核心;临床 试验,根据人用经验证据级别,按照中药新药注册审评相关要求,开展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2022年1月,CDE发布基于“三结合” 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三结合”理
10、论的持续完善为中药新药研发理清思路。品牌OTC中药OTC整体规模稳定增长,院外市场为主受控费影响小OTC市场规模2400亿左右,保持稳定增长。非处方药(OTC)在提高自我药疗、便捷接受有效治疗、降低就医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根据IQVIA数据,2020年全国OTC市场为2360亿元(-3.2%),主要受疫情影响,加之感冒咳嗽等常见病发病率下降。2016- 2019年CAGR为6.64%,保持稳定增长态势。OTC以中药为主,以院外市场为主,受医保控费影响小。2019年底我国OTC按品种计约3390个,其中化药632个、中成药2758个,中 成药占比81%。从销售金额看化药、中成药分别约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药行业 专题研究 主线 把握 中医药 行业 机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