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及记录.docx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及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及记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XXXX 有限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及记录XXXX 有限公司XXX 年 XXX 月.目录1 公司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2 车间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63 岗位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83.1 行车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83.2 组立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93.3 剪板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03.4 钻床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13.5 矫正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23.6 折弯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33.7 抛丸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43.8 龙门焊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53.9 气保焊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63.10 电焊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73.11 等离子切割机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7
2、3.12 焊接烟尘器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83.13 空压机及储气罐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83.14 VOCS 处理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93.15 机电维修作业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93.16 动火作业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203.17 临时用电作业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213.18 高处作业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223.19 喷漆作业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清单224 隐患排查治理记录234.1 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234.2 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244.3 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254.4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264.5 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271 公司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排查人员:排查时间:频
3、次: 1 月/次序号排查类别安全生产1 管理机构及人员符合排查内容是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制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制定安全生产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2 安全生产 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中遵责任制
4、章守纪、年内未出现生产安全事故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从业人员给予奖励;对违章管理和违章操作人员给予严肃处理;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制定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听取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制定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区域进行动火作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动火审批制度;进行吊装、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应当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符合序号排查类别排查内容是否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
5、家有关规定进 行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新上岗的所有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都必须进行厂级、车间(工段、区、队)、班组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 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安全生产3 训;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2) 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 岗位
6、安全操作技能;4) 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5)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6)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7)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8) 其他需要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定4 安全生产 期检测,维修、保养、检测应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管理档案 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
7、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做好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 例会,听取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做好会议记录;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符合序号排查类别排查内容是否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单位、租赁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4安全生产 协议,或者在承包、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管理档案 职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安全生产 险费,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
8、安全生产责任保险;5投入 企业应当加强安全费用管理,编制年度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确保本单位安全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 产条件需要,安全生产投入必须纳入企业全年经济预算。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针对某一种类的风险或者存在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专 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 障等内容)
9、;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6 应急管理 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的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 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符合序号排查类别排查内容是否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 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应当使用
10、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使用的 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7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基础管理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应齐全,保管应良好。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组织上岗
11、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及时如实开展职业病危害申报,并取得申报回执;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8 职业卫生 保存;基础管理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LA”标识; 1)眼睛的保护:工人生产时必须配戴防护眼镜,以避免毛刺、火星等损伤眼睛;加热工应配戴防辐射眼镜; 2)
12、头部的保护:车间处于生产状态时,凡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足部的保护:生产时应穿防护工作鞋;4)听力的保护:当噪声超过规定限度时,必须使用护耳器(耳塞或耳罩),燥声符合标准(85dB 以下); 5)防护服:工人必须穿好规定的防护服,严禁穿短袖上衣、短裤等不符合安全的衣服上岗工作;6)呼吸防护: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等防护。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应提前告知。符合序号排查类别排查内容是否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9 其它基础 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
13、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2 车间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排查人员:排查时间:频次:1 周/次符合序号排查类别排查内容是否是否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操作规程是否督促指导从业人员并严格遵守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岗位从业人员是否有违章操作行为。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 应急管理4 特种设备管理5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是否对新上岗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不少于24 个学时的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否对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是否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特种
14、作业人员(电工、焊工等)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制定重点工作岗的现场处置方案,明确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是否定期组织各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应急演练; 特种设备是否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是否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是否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修。是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防护工作鞋、护耳器、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督促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并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各岗位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并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制定并在醒目位置悬挂车间、岗位职业危害告知卡。符合序号排查类别排查内容是否是否按要
15、求设置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及消防应急灯照明。安全通道是否堵塞。6 现场管理车间内是否配备灭火器,灭火器是否失效。车间内是否存在私拉乱扯电气线路。配电箱、电气线路连接是否规范。是否在各风险点的醒目位置悬挂安全警示标识。7 职 责检查本车间各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关是否灵活,是否有开关不到位、过紧、过松响动,内漏外流、腐蚀、堵塞等情况。检查运转设备的基础牢固情况、运转及润滑情况,9设备各运转部件是否有异响声,裸漏的运转部件防护罩是否齐全可靠,辅机及管线是否有震动,润滑油的油质变化情况;检查设备的运转状态、温度等是否在范围之内。检查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电机声音是否增大、振10电
16、气动是否增强,保护接地是否牢靠,电机及电器元件是否有火化及异常声音、气味、电流、电压等是否在指标范围内。检查本车间范围内的变、配电室门窗、玻璃是否齐全。8 工 艺检查所用机械工作状态。检查工艺管线有无震动、松、跑、冒、滴、漏、腐蚀、堵塞等情况;检查开性。12作业证检查本车间员工在进行动火作业、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作业,作业证的申办工作。13警示标志对本车间危险性场所的警示标志和告知牌的完好情况;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的情况检查。11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检查本车间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运行情况,安全监控设施的运转情况,及应急预案的合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重 预防 体系 建设 隐患 排查 治理 清单 记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