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门禁系统的设计本科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rfid技术门禁系统的设计本科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rfid技术门禁系统的设计本科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基于RFID的门禁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2016 年 6月 16 日目录一 前言 1二 案例描述 3三 需求分析 4 3.1实验箱模块的选择 4 3.2系统语言的选择 5 3.3数据交换方式 6 3.4应用程序的结构 7 3.4.1显示子程序 7 3.4.2密码子程序 8 3.5存储系统的设计及分析 9 3.6系统模块的总体设计 11 3.6.1系统硬件设计 12 3.6.2系统软件设计 12四 系统的整体描述和实现 13 4.1射频识别的简单描述 13 4.2软件结构的实现 15
2、 4.3系统功能的具体实现 17 4.3.1系统软件调试17 4.3.2系统整体调试 18五 课程设计总结 22六 参考文献 23七 致 谢 24八 附 录 25一 前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是当前最受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该项技术既传统也充满新意和活力。射频识别是无线电识别的简称,即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别。它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综合了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智能识别、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顺应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等热点应用的发展需要。射频识别应用电磁场,以非接触、无视觉、高可
3、靠的方式传递特定识别信息,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减少,从而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工作距离大、信息收集处理快捷及较好的环境适应性等优点, 极大地加速了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近年来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基于RFID的考勤系统设计是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家庭安防系统中的一次成功尝试。这一系统克服了家庭生活中居住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的弱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家庭安防系统的能力,为居家生活提供更好的,更安全的保障。随着通讯计算机技术、元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由此产生的自动识别(Automatic Identification)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普及。出
4、入口门禁管理是现代化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入口只允许有进出权限者通行。门禁管理系统就是基于这些自动识别技术识别进出人员或车辆的身份权限,通过与系统中信息比较,作出预设反应。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形码、生物特征识别(指纹、面部特征)、IC卡和射频卡。条形码技术介质存储容量小,不能改写,易污损。生物特征识别相对比较复杂,识别效率、误识率较高。IC卡识别和射频识别是目前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两种技术,作为数据存储器系统,它们内有CPU,可防更改,识别时间短。IC卡识别系统需要接触识别,存在触点对腐蚀和污染缺乏抵抗能力的缺点。射频识别系统通过非接触式工作模式,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实现物体的
5、自动识别。射频识别系统支持密码认证和效验,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它既支持只读工作模式又支持读写工作模式;射频卡可工作在恶劣环境下,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可以达到数10K,标签数据可以修改,写入时间短,射频卡可以设置密码保护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现阶段大多数门禁系统都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同时RFID技术还在飞速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二 案例描述门禁系统,又称人口控制系统.在何时允许某些人进出,拒绝某些人进出,什么情况下要发生报警,记录人员的出入状况,是门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智能的RFID门禁系统是对楼房中的重要通道进行管理。在门口,电梯,等人员来往频繁或重要的地方安装控制装置,例如:读卡器,键盘等
6、,人员想要进入必须有卡才能通过,大大增强的安全性。基于RFID技术的门禁系统作为智能门禁系统的“骨干”,已经成为了一项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防范和管理手段,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科研,工业,博物馆,酒店,商场,医疗监护,银行,监狱等,已成为安防技术重点研究和开发的对象。1994年RFID技术进入中国,引发了中国RFID技术的应用革命。在我国基于RFID的智能门禁系统的使用仍然处于发展状态,因此对射频识别技术在门禁系统方面的应用理论及实际可行性及实用性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关于识别系统的通讯模式,指纹等生物识别设备的集成管理及DVR系统的集成成为现代门禁系统发展的亮点。另外,作为蓬勃发
7、展的生物识别技术,随着其辨别技术的的不断成熟,以及人们对这类产品的进一步了解,若价格因素能保持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么,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泛的。射频识别(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与数据交换的目的1。具有高精度、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优点,能够实现无线自动识别,主动监控的功能。RFID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经成功应用到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随着RFI
8、D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各国政府都意识到RFID技术的研究价值和蕴涵的巨大商机,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财力、物力投资,积极推动本国RFID技术发展。RFID技术的运用是非接触式IC卡目前的潮流,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频率是未来的趋势。三 需求分析 3.1实验箱模块的选择本次实验选择的是实验箱中的高频模块,即HF高频下识别卡不需要绕制线圈,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制作天线。识别卡一般是负载调制的方式工作,也就是通过识别卡的负载电阻的接通和断开促使读写器天线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实现远距离识别卡对天线电压进行振幅调制。就频率而言,高频RFID具有以下特性:工作频率为13.56MHz,该频率的波长大概为22米。除了
9、金属材料外,该频率的波长可以穿过大多数的材料,但是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识别卡(感应器)需要离开金属一段距离。该频段在全球都得到认可并没有特殊的限制。该系统具有防冲撞特性,可以同时读取多个识别卡。可以把某些数据信息写入识别卡中。数据传输速率比低频要快且价格不是很贵。高频RFID主要应用有:航空包裹的管理和应用瓦斯钢瓶的管理应用预收费系统酒店门锁的管理和应用大型会议人员通道系统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医药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智能货架的管理系统运行简要说明: :上电后,430先通过并口访问7970芯片,在没有读到卡时,程序运行在串口读写模式,并每隔0.5s向串口发送一个“D”,直到有写操作为止。:当有卡读
10、写时,针对相应的卡,程序进入不同的协议中,并且点亮相应的LED灯。(2)API 调用说明 :上电后,配置完内部寄存器,程序进入串口读写程序,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当读到不同协议的卡时,程序退出串口读写程序,进入相应的协议子程序中(目前支持14443A协议和15693协议)。读完卡后,退出相应的协议子程序,进入串口读写程序。(3)ISO 15693 第三部分 通过读卡器获取指令流,读卡器采用TI trf7970读卡器芯片,开发资料参考协议ISO 15693,trf7970 datasheet,参考trf7960EVM.pdf实现ISO 15693第三部分指令部分,防碰撞实验。高频读写模块中,利用高
11、频卡可以进行识别操作,因此高频读写有以下特性:1.支持近场通讯 (NFC) 标准 NFCIP-1 (ISO/IEC 18092) 和 NFCIP-2 (ISO/IEC 21481) 2.用于 ISO15693、ISO18000-3、ISO14443A/B、和 FeliCa 的完全集成的协议处理 3.集成编码器、解码器和用于 NFC 启动程序的数据成帧, 对所有 3 个比特率 (106 kbps, 212 kbps, 424 kbps)的有源和无源目标操作及卡仿真。 4.用于 NFC 无源发射机应答器仿真操作的具有可编程唤醒电平的 RF 场侦测器 。5.用于 NFC 物理冲突避免的 RF 场检测
12、器。 6.用于 ISO14443A 防冲突 (不完整字节) 操作 (发射机应答器仿真或者 NFC 无源目标)的集成状态机。 7.输入电压范围:2.7 VDC 至 5.5 VDC 。8.可编程输出功率: +20 dBm (100 mW), +23 dBm (200 mW)。 9.可编程 I/O 电压电平从 1.8 VDC 至 5.5 VDC。3.2开发语言的选择软件结构框图: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和系统管理两个部分,信号处理模块采用C语言编程,系统管理部分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编程,VC+是Windos平台上的C+编程环境,学习VC要了解很多Windos平台的特性并且掌
13、握MFC、ATL、COM等的知识,C+的具有就是界面简单,占用资源少,操作方便的特点。其中建立了一个中间数据库,编程简单,开发时间短,能够实现双卡识别功能,控制道阀自动开启和关闭,同时具有报警功能。其软件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基于RFID的门禁系统数据采集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门控模块报警模块键盘模块 图一 软件结构框图3.3 数据交换的方式 本次设计采用数据库存储用户信息及数据,执行程序之前,首先要设置串口波特率等相关串口参数,然后上位机通过串口向下位机发送命令,并进入串口中断。下位机根据接收SBUF的值做相应的处理。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开始上位机发送读卡命令YYNN有感应卡?验证感应卡权限
14、权限满足?开门,显示正确信息报警,显示错误信息延时后,自动关门结束 图2 数据采集子程序流程图3.4 应用程序的结构3.4.1 显示子程序显示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当前的门控状态进行显示,显示函数首先判断是写命令操作还是写数据操作,若是写命令操作,则根据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清屏、设置显示模式等;若是写数据操作,则在显示器上显示相应数据。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显示程序液晶初始化设置第一行显示数据地址显示第一行数据设置第二行显示数据地址显示第二行数据延时后,清屏结束延时 图3 显示子程序流程图3.4.2密码子程序 密码子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当程序运行时,会一直判断是否有按键被按下,当有按键被按下
15、时,系统会确定键值,关将键值存入到密码数组里,然后将输入的密码与本身的密码做比较,若相同,则执行开门和显示正确信息的操作;若不相同,则执行报警和显示错误信息的操作。密码子程序是整个门禁系统的关键部分,因为在通过密码程序的实施之后,才可以进行数据的访问与访问者的信息匹配,因此,密码系统就好比整个门禁系统的大门,它是连接访问者与数据的关键一环。其中,密码程序的代码如下: P1=0x0f;if(P1!=0x0f) compare(P1);for(n=0;n10;n+) if(inputn!=passwordn) break; if(n=10) if(m10) continue; WriteLcdCo
16、m(0x01);/清屏 WriteLcdCom(0x80); /第一行数据指针地址 for(s=0;s16;s+) WriteLcdDat(str2s); LEDG=0; BUZ=0; delay_10ms(20); LEDG=1; BUZ=1; WriteLcdCom(0x01); input0= ; else if(n10)&(P1=0xbd) WriteLcdCom(0x01);/清屏 WriteLcdCom(0x80); /第一行数据指针地址 for(s=0;s16;s+) WriteLcdDat(str4s); LEDR=0; for(s=0;s5;s+) BUZ=0; delay_
17、10ms(20); BUZ=1; delay_10ms(20); LEDR=1; 密码子系统的流程图如下:开始有键按下?去除按键抖动的影响确定键值存入密码数组密码正确?开门,显示正确信息报警,显示错误信息延时后,自动关门结束YYN 图4 密码子程序流程图3.5存储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本设计中数据的存储芯片选用的是AT24C04,该芯片是串行的E2PROM,支持I2C总线数据传送协议。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存储程序AT24C04初始化向AT24C04 写 入 要 存 储 的 数 据延时N 结束图5 存储系统程序流程图 当我们完成对存储过程的分析之后,我们需要对存储过程加以实施,此时,就需要编写存储
18、程序的代码,存储程序核心的代码如下:void eeprom()write_byte(0,0x1e); write_byte(1,0xda); write_byte(2,0x62); write_byte(3,0xb6); write_byte(4,0x25); write_byte(5,0xee); write_byte(6,0xde); write_byte(7,0xb6); write_byte(8,0x05); write_byte(9,0xc8); write_byte(10,0x43);write_byte(11,0xb8);write_byte(12,0x3a); write_by
19、te(13,0x04);write_byte(14,0x5d);write_byte(15,0xb6);bit shout(uchar write_data)/ 从MCU移出数据到AT89C51uchar i; bit ack_bit; for(i = 0; i 8; i+) / 循环移入8个位 SDA1 = (bit)(write_data & 0x80); _nop_(); SCL1 = 1; delayNOP(); SCL1 = 0; write_data = 1; SDA1 = 1; / 读取应答 delayNOP();SCL1 = 1; delayNOP(); ack_bit = S
20、DA1; SCL1 = 0; return ack_bit; / 返回AT24C04应答位void write_byte(uchar addr, uchar write_data) start(); shout(OP_WRITE); shout(addr); shout(write_data); stop(); delay_10ms(1); 3.6 系统模块的总体设计 依据上述功能的分析,系统中模块分别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串口发送/接收模块、密码输入模块、报警机制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6所示,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1.数据采集模块:当RFID卡进入到读卡
21、器读卡范围时,读卡器读取卡序列号的过程。2.数据处理模块:针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处理,从而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其有效性。3.数据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数据。4.显示模块:用来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从而得到要显示的信息。5.串口发送/接收模块:主要用来通过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6.密码输入模块:针对于用按键输入密码,根据密码的正确与否来进行相应的操作。7.报警机制模块:当出现非法卡或输入的密码不正确时产生报警。综合数据处理模块读卡器处理模块密码处理模块读卡模块存储模块门控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门控模块报警模块 显示模块 图6 系统功能结构图3.6.1系统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主要由A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rfid 技术 门禁 系统 设计 本科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