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方案】乌鞘岭隧道F4断层区段监控量测综合分析.pdf





《【隧道施工方案】乌鞘岭隧道F4断层区段监控量测综合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方案】乌鞘岭隧道F4断层区段监控量测综合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5卷第 7期 2 O 0 6年 7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b1 2 5 No 7 J u y,2 0 0 6 乌鞘岭隧道 F 4断层区段监控量测综合分析 刘志春,李文江,孙明磊,朱永全(石家庄铁道学院 土木工程分院,河北 石家庄0 5 0 0 4 3)摘要: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 4条区域性大断层,地质及 地应力条件十分复杂,围岩软弱破碎,变形大。针对复杂应力条件下的软岩
2、大变形隧道特点,在 F 4 断层区段施工 过程中,严格进行系统、全面、长期的监控量测指导设计施工,以实测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锚杆轴力、初期 支护围岩压力、初期支护钢架应力、初期支护混凝土应力、二次衬砌接触压力、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数据为依托,进行实测数据与施工工序的关系、围岩压力与位移的关系、量测项 目 稳定值的预测、多量测项 目 发展趋势相互关 系规律、位移的纵向分布规律、荷载侧压力系数、二次衬砌分担围岩压力比例、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多项综合分 析,及时将处理信息反馈给施工,对开挖后的结构稳定性作出分析判断及采取相应措施。实践证明效果可靠,围 岩稳定,结构完好,为保证该区段顺利贯通提供可靠的技
3、术保证。关键词:隧道工程;乌鞘岭隧道;监控量测;围岩压力:位移;结构稳定性;综合分析 中圈分类号:u 4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缩号i 1 0 0 0 6 9 1 5(2 0 0 6)0 7 1 5 0 2 1 0 M ONI TORI NG AND COM PREHENS I VE ANAL YS I S I N F 4 S ECTI ON O F WU QI AO L I NG T UN N E L L I U Z h i c h u n,L I We n j i a n g,S UN Mi n g l e i,Z HU Y o n g q u a n (S c h o o l o f
4、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S h ij i a z h u a n g R a i l w a y I n s t i t u t e,S h ifi a z h u a n g,He b e i 0 5 0 0 4 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Wu q i a o l i n g t u n n e l,t h e l o n g e s t s i n g l e t r a c k r a i l w a y t u n n e l i n C h i n a,i s the k e y p r o j e c t o f
5、 L a n z h o u Ur u mc h i Rail wa y I t g o e s t h r o u g h f o u r r e g i o n a l f a u l t s,a n d i t s g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g e o s tre s s c o n d i ti o n s a r e c o mp l i c a t e d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o f t r o c k a n d l a r g e d e f o
6、r ma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c o mp l i c a t e d s t r e s s c o n d i t i o n,th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mo n i t o rin g i s e x e c u t e d d u r i n g th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F 4 s e c ti o n Ba s e d o n t h e me a s u r e d r e s u l t s o f the v a u l t s e t t l e me n t,the h o
7、riz o n t a l c o n v e r g e n c y,t h e a x i a l f o r c e o f r o c k b o l t,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p r e s s u r e,t h e s t e e l l i n e r p l a t e s tr e s s,the c o n c r e t e s tre s s o f p r e l i mi n a r y s u p p o r t,t h e s t r e s s an d p r e s s u r e o f t h e s
8、 e c o n d a r y l i n i n g,t h e s y n t h e ti c al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me a s u r e me n t a n d c o n s t ruc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t h e r e l a ti o n b e t we e n s u rro u n d i n g r o c k p r e s s u r e a n d d i s p l a c e me n t,the f o r e c a s t
9、 o f me a s u r e me n t,th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rul e o f mu l t i me a s u r e me n t i t e ms,the l o n g i t u d i n al d i s t r i b u ti o n rul e o f d i s p l a c e me n t,t h e c o e ffi c i e n t o f l a t e r a l p r e s s u r e,t h e s h a r e d r a t i o o f s e c o n d a r y l i n
10、 i n g,t h e t i me o f s e c o n d a r y l i n i n g c o n s t ruc t i o n,e t c are an a l y s e d An d t h e i n f o rm a t i o n i s f e d b a c k t o the c o n s t mc ti o n i n t i me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i s a n a l y s e d a n d th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e a s u r e
11、 s are a d o p t e d,wh i c h C an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d a t a s i mu l a ti o n a n d the o r e ti c a l a n aly s i s Th e p r a c t i c e p r o v e s tha t the e ffe c t i s r e l i a b l e,the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i s s t e a d y an d t h e s t r u c tur e i s i n g
12、o o d c o n d i t i o n,wh i c h c a n p r o v i d e a r e l i a b l e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f e r e n c e for the p e r f o r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c ti o n Ke y wo r d s:t u n n e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i n g;W u q i a o l i n g t u n n e l;mo n i t o rin g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s u rro
13、u n d i n g r o c k p r e s s u r e:d i s p l a c e me n t s t r u c t u r e s s t a b i l i t y;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收稿 刚啊l 2 0 0 5 0 31 1:修回刚啊l 2 0 0 50 6 1 4 基金项 目l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 目(2 0 0 4 G 0 4 3一 A)作者简介。刘志春(1 9 7 3一),男,硕士,1 9 9 6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工程系交通土建专业,现为讲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 作。E
14、m a i l I i u z h c h 0 1 1 6 3 c o rn 维普资讯 http:/ 第2 5 卷第 7期 刘志春等乌鞘岭隧道 F 4断层区段监控量测综合分析 1 5 0 3 1 引 言 隧道工程所遇到的地质条件干变万化,围岩与 支护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监控量测对于隧道 工程设计施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为掌握 围岩 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 计、指导施工,并预见事故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另一方面是积累资料,为以后设计提供类 比依 据l l J,对于软岩大变形隧道更是如此。现行隧道 设计施工规范l 1 】对软岩大变形隧道没有一套有针 对性的合理可行
15、的设计施工方法l l,使其在设计思 想、变形控制、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问题上与现行 规范有许多冲突之处。国内外积累了一些软岩大变 形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也开展了一些针对软岩 问 题的研究l1 卜 】,但相应的系统量测资料并不多。2 工程概况 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州西一武威南段,全 长 2 0 0 5 0 m,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最大埋 深 1 1 0 0 m,设计为左、右 2 条单线隧道,右线正洞 先贯通,左线前期为平导,后期扩挖为正洞,两线 间距 4 0 m。隧道工程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祁连褶 皱带内,由F 4 F 7共 4 条区域性大断层为骨架构成 的宽大“挤压构造带”所组成,呈 N
16、WW 向展开,带内的次级断层发育,由于构造作用,切割的古生 界、中新生界及加里东岩体被推覆 于上新地层之 上,地应力条件十分复杂m 剐。F 4断层破碎带(YDK1 7 0+2 9 0 Y DK1 7 0+7 4 0)位于乌鞘岭岭南地段,其中 YDKl 7 0+4 4 0 YDK 1 7 0+6 4 0段为断层主带,两侧为断层影响带,本段 埋深 4 4 0 m。断层主带围岩 以断层泥砾、角砾为主,岩质软弱破碎,呈块状、碎块状,开挖后易掉块、塌落。无明显地下水 出露,局部有少量渗水,V级 围岩。断层主带采用 3 榀(2 11 1)1 1 8 钢架,2 2 m m砂 浆锚杆长 4 m,喷射混凝土厚
17、2 0 c m,预留变形量 2 5 c m,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 5 0 c m。断层影响带采 用 1 榀,m格栅钢架,2 2 m m砂浆锚杆长 3 m,喷 射混凝土厚 1 5 c m,预 留变形量 1 5 c m,二次衬砌素 混凝土厚 4 0 c m。采用三台阶超短台阶法施工,超前预支护采用 4 2 m m小导管或自进式锚杆注浆支护。上、中台 阶长5 m,仰拱距下台阶 1 5 2 0 ,二次衬砌距仰 拱端头不大于5 0 m,各工序间距如图 1 所示。图 1 断层带施工工序 Fi g 1 C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o f r e g i o
18、 n a l f a u l t s 3 监控量测实施情况 在断层主带的 A 断面(Y DK1 7 0+6 1 0)IJ 断层影 响带的B断面(Y D K 1 7 0+7 1 5)分别进行了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围岩压力、初期支护钢架应力、初期支护 混凝土应力、二次衬砌接触压力、二次衬砌混凝土 应力监控量测,在 断层带沿纵 向每隔 5 m 布置测点 进行了初期支护拱顶下沉、拱脚水平收敛及墙腰水 平收敛及二次衬砌收敛量测。测点布置见图2 l l。初期支护混凝土 两菊习 拱顶下沉 初期支护收敛 初期支护 围岩压力 三 塑 l l 锚杆 轴力 二次衬砌 接触压力 图2 测点布置图 F i g 2 Ar
19、r a n g e me n t 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 p o i n t 4 量测结果 4 1 位移量测 位移量测是围岩及支护应力形态变化最直观的 反映,能为地下洞室稳定性提供可靠直接的信息,且易测取】。位移量测项 目包括初 期支护的拱脚 水平收敛、墙腰水平收敛、拱顶下沉,以及二次衬 砌收敛量测,初期支护位移量测断面间距为 5 m,量测时间段为喷射混凝土后至二次衬砌前;二次衬 维普资讯 http:/ l 5 0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6正 砌收敛量测断面间距 1 0 2 0 r n,量测时间段为二次 衬砌后至收敛稳定。A,两断面的位移量测结果如 表
20、 1及图 3所示。初期支护位移值损失了喷射混凝 土前的位移和二次衬砌后的位移,实测净空位移墙 腰处最大,其次为拱脚和拱项。最大日收敛均出现 在仰拱开挖时,说明埋设测点后的开挖工序均对位 移产生较大影响。仰拱封闭时位移占实测位移的比 例大都在 7 0 以上。实测二次衬砌收敛均小于 4 表 1 A,B两断面位移量测结果 T a b l e 1 Me a s u r e d r e s u l t s o fd i s p l a c e me n t o f s e c ti o n s A a n dB 断面量测项 目累计 m变m形速 (大m m变 d 一。避 )卣 累 计 收 敛 比例,2 5
21、 0 2 o 0 童 1 5 0 蜚 1 0 0 5 0 0 0 7 1 5 0 72 0 0 72 5 0 73 0 日期,月 一日 。1 4 IT l 1 4 m (a)断面 A (b)断面 B 图 4 锚杆轴力分布 F i g 4 Di s t r i b u ti o n o f me a s u r e d a x i a l f o r c e o f b o l t 支护压力包括初期支护围岩压力和二次衬砌接 触压力两项内容。通过支护压力量测,了解初期支 护与二次衬砌的受力及工作状态,检验初期支护与 二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判断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及 安全程度,也为判断隧道稳定性提供可靠
22、的信息。支护压力实测结果如表 2 所示,断面 二次衬砌接 触压力 一 时间曲线如图5 所示。由表 2 及图5 可见,断层主带断面 A的支护压力大于断层影响带。4 4 支护应力 支护应力包括初期支护混凝土应力、初期支护 钢架应力及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通过支护应力量 测,可了解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及应力状态,掌握 支护结构所受应力大小,判断其稳定状况及安全程 度,检验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支护应力实测结 果如表 3 及图 6 所示。支护应力均未超过材料的极 限强度,初期支护应力在下台阶及仰拱开挖过程中 波动较大,在施作二次衬砌后逐渐趋于稳定。5 量测数据综合分析及信息反馈 0 8 0 4 0 8 0
23、 9 0 8 一 l 4 5 1 施工步骤对初期支护压力、应力、位移的影响 图 3 断面 A位移 一时间曲线 F i g 3 Di s p l a c e me n t-t i me c u r v e s o f s e c ti o n A 4 2 锚杆轴力 通过锚杆轴力量测可 以了解锚杆受力状态及轴 向力大小,判断围岩变形的发展趋势,概略判断围 岩强度下降区的界限,以及评价锚杆的支护效果,判断锚杆参数合理性。每量测断面设 6根量测锚 杆,锚杆长 4 5 r n,每根 4个测点。实测锚杆均受 拉力,最大拉力达 9 7 4 k N,锚杆最大拉力点分别发 生在 2 1 2 7 m(断面 A),
24、1 4 2 1 m(断面)。实测 锚杆轴力分布如图 4所示。4 3 支护压力 分析 如图 1 所示,F 4断层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初期 支护压力及应力测点在喷射混凝土前埋设,而位移 测点是在喷射混凝土后埋设。量测结果表明,中、下台阶及仰拱开挖均对初期支护压力、应力及位移 产生一定影响,也即压力、应力及位移时间曲线在 开始阶段出现较大波动,而在仰拱封闭及施作二次 衬砌后逐渐趋于稳定。图 7为断面 A开始 3 0 d内初 期支护各量测项 目与开挖步骤的关系。由图7可知,埋设测点后的开挖工序扰动了上 部钢架及喷射混凝土,使支护压力、应力产生波动。因此,为充分发挥初期支护钢架及喷射混凝土的作 用,减少隧
25、道下部开挖扰动对上部初期支护的影响,可适当调整台阶长度、高度以及下台阶马口开挖宽 维普资讯 http:/ 第 2 5卷第 7期 刘志春等乌鞘岭隧道 F 4断层区段监控量测综合分析 1 5 0 5 攫 端 罨 耙 艇:_ 一 拱顶 一右拱腰一右拱脚 一右墙脚 日期 月 一日 图 5 断面 曰二次衬砌接触压力 一时间曲线 F i g 5 Li n i n g p r e s s u r e-t i me c u r v e s o f s e c t i o n B 度等施工参数,以保障下部开挖安全及隧道稳定。图7中各测点压力及应力在二次衬砌施作时量 测值占量测终值比例为:初期支护围岩压力 9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研 社稳 工程咨询 工程造价 工程资料 施工方案 投标文件 技术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