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与课本同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与课本同步).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复习资料与课本同步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狭义 X指为实施企业的开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到达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鼓励员工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广义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方案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方案即具体的实施方案的统一。规划期限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中期方案一年到五年、短期方案一年以下。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Y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开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
2、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方案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本钱、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
3、、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3、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 Y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标准的过程。4、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Y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根底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
4、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标准等人事文件。5、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Y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根底。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
5、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根底,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此外,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标准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开展的方向和愿望,更有利于员工“量体裁衣,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愉快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中总之,工作岗位分析无论对我国宏观社会和经济开展还是对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6、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X1)书面资料企业中,一般都保存各类岗位现职人员的资料记录以及岗位责任的说明,这些资料对工作岗位
6、分析非常有用。例如组织中现有的岗位职责、供招聘用的广告等。2)任职者的报告可以通过访谈、工作日志等方法得到任职者的报告。因为如果让任职者自己描述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是如何完成的,很难保证所有的工作方面都能涉及,而且无法保证信息本身的客观性与真实性。3)同事的报告除了直接从任职者那里获得有关的资料外,也可以从任职者的上级、下属等处获得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其他报告的缺乏。4)直接的观察到任职者的工作现场进行直接观察也是一种获取有关工作信息的方法。尽管岗位分析人员出现在任职者的工作现场对于任职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方法仍能提供一些其他方法所不能提供的信息。除此之外,岗位分析的资料还可以来自于下属
7、、顾客和用户等处。尽管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但作为岗位分析人员,要寻求最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渠道。7、岗位标准的概念 Y即劳动标准、岗位规那么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8、岗位标准的主要内容 Y岗位劳动规那么即企业依法制定的要求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行为标准。时间标准对作息时间、考勤方法、请假程序、交接要求等发面的规定。组织标准企业单位对各个职能、业务部门以及各层级组织机构的权责关系,指挥命令系统,所受监督和所施监督,保守组织机密等项内容所作的规定。9、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
8、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根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工程。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假设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假设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
9、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10、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根本资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环境和条件。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11、岗位标准和工作说
10、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标准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根底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答复“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那么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标准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那么,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12、工作岗位设计的原那么: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那么。2、合理分工协
11、作的原那么。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那么13、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局部,寻求构建更为平安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包括:1、程序分析。2、动作研究。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计来说,除了上述可采用的两种方法之外,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说明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14、企业定员的作用:1、合理
12、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方案的根底。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15、企业定员的原那么: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提供兼职。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内人员的比例关系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根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根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五要创造一个贯彻
13、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16、企业定员的根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 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方案工作任务总量 /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方案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出勤率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X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X出勤率3按岗位定员: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工作岗位定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4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定员标准百分比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
14、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17、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特点:1、表达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职能。由录用、保持、开展、考评、调整五种根本职能构成。2、表达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根底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根底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包括: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员工绩效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平安事故处理的规定;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制度主包括:工
15、作时间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方案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规定等。18、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那么、要求和步骤原那么:1共同开展原那么;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标准;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
16、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根本要求:1确保审核的合理性;2确保审核的准确性;3确保审核的可比性。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程序: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费用支出的方案。在审核下一年度的人工本钱预算时,首先要检查工程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工程。在审核时,必须保证这些工程齐全完整,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工程的增加或废止。特别是应当密切注意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某种政策时,可能会涉及人员费用的增减问题,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使其得到充分表达,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总之,工资工程和基金工程必须严格加以区别,不能混淆。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
17、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利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工程,以保证在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中得以表达。19、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原那么:1.及时性原那么2.节约性原那么3.适应性原那么4.权责利相结合原那么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本钱目标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程序:1、制定控制标准;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3、差异的处理。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1、员工招聘渠道和特点
18、:员工招聘渠道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内部招募:一推荐法;二布告法;三档案法。外部招募:一发布广告;二借助中介;1、人才交流中心;2、招聘洽谈会;3、猎头公司。三校园招聘;四网络招聘;五熟人推荐。内部招募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鼓励性强、费用较低。缺点: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在组织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容易抑制创新。外部招募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角色慢,招募本钱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2、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1筛选简历的方法。分析简历结构;重点看客观内容;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19、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对简历的整体印象。2筛选申请表的方法。判断应聘者的态度;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注明可疑之处。3笔试方法。命题是否恰当;确定评阅分规那么;阅卷及成绩复核。4其它选拔方法。1、情境模拟测试法。分为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2、心理测试法。分为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3、面试的根本步骤:面试前准备、面试开始、正式面试、结束面试、面试评价。4、面试提问的技巧:开放式、封闭式、清单式、假设式、重复式、确认式、举例式。5、心里测验的分类:一、人格测试;二、兴趣测试;三、能力测试;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四、情境模拟测试法;1、语言
20、表达能力测试;2、组织能力测试;3、事务处理能力测试。6、员工录用决策策略的分类: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7、如何进行员工招聘的评估:1本钱效益评估:招聘本钱、本钱效用评估、招聘收益成正比。2数量与质量评估。数量评估;质量评估。3信度与效度评估。信度评估;效度评估。8、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根底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工作。9、劳动分工的原那么: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效劳工作分开;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4、把根本工作和辅助性工作分开;5、把技术上下不同的工作分开;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
21、响。10、劳动协作是采用适当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内容:1、职能分工;2、专业工种分工;3、技术分工。11、劳动协作的要求: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规定;2、实行经济合同制;3、全面加强方案、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劳动协作的形式:简单协作、复杂协作。12、员工配置的方法: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13、“5S活动的内涵: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14、劳动环境优
22、化的内容:1、照明与色彩;2、噪声;3、温度与湿度;4、绿化。15、劳动轮班的组织形式:两班制、三班制、四班制。16、四班三运转的组织形式:即四班轮休制。是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实行早、中、夜色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工人每八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工作制。也可安排工作三天休息一天,或工作九天休息三天,从循环期上看,可分为四天、八天、十二天等形式。在实行每周40小时的工时制度下,企业采用本轮班方法时,每个月需要安排一个公休日。五班四运转的组织形式:即五班轮休制。是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认错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按照白天的
23、正常上班时间上班不超过6小时,负责完成清洗设备、清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效劳性工作任务。17、劳务外派的程序: 1、 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8、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18、劳务外派的管理:1外派劳务工程的审查;2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3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劳
24、务引进的管理:1聘用外国人的审批1、拟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2、聘用意向书;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4、拟聘用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5、拟聘用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2聘用外国人的就业条件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2、具有从事该项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3、无犯罪记录;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5、持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3入境后的工作。1、申请就业证;2、申请居留证。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1、 有利于
25、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三环节:目前水平,理想水平,目标与理想比照分析2、 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 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4、 有利于进行培训本钱预算;5、 有利于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1、 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人层次;2、 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新员工-任务分析法、在职员工绩效分析法;3、 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目前、未来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培训需求信息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收集,主要来源渠道有1来自于领导层的主要信息;2来自于积压部门的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的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的主要信息。收集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一面谈法;
26、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培训者与培训对象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二重点团队分析法;指在培训对象中选出一批熟悉问题的员工作为代表参加讨论,以调查培训需求信息;三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工作说明书、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到达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比照,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四观察法;指培训者亲自到员工身边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通过与员工在一起工作,观察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搜集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五调查问卷。需求分析的根本工作程序: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7、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方案;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方案;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选择适宜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和愿望;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内容:解答/方案设计1、 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2、 开展需求分析的目的和过程;3、 概述需求分析
28、实施的方法和过程;4、 说明分析结果;5、 解释、评论分析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6、 附录;7、 报告提要。运用绩效差距模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1、发现问题阶段。问题是理想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一个指标。往往其存在问题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培训来加以改善的地方。2、预先分析阶段。通常情况下,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直觉判断是很重要的。要决定一般方法的问题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的问题。3、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传统上,分析的重点是工作人员目前的个体绩效同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随着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需求还包括分析未来组织需求和工作说明。因此,工作设计和培训就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了。培训需求
29、分析模型:1、循环评估模型;2、全面性任务分析模型;核心是通过对一项工作或一类工作所包含的全部可能的任何核所有可能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形成任务目录和技能目录,以此作为制定培训策略的依据3、绩效差距分析模型;4、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4、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培训工程确实定;按培训的优先顺序,目标群体及其规模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来考虑设计目标及课程二培训内容的开发;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根本原那么三实施过程的设计;合理安排培训进度与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顺序、时间,形成培训进度表;培训环境尽量与工作环境相一致。四评估手段的选择;考核培训的
30、成败和对效果进行评估;五培训资源的筹备;包括对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筹备与使用六培训本钱的预算。年度培训方案的构成:1、目的; 2、原那么; 3、培训需求;4、培训目的或目标; 5、培训对象; 6、培训内容;7、培训时间; 8、培训地点; 9、培训形式和方式;10、培训教师; 11、培训组织人; 12、培训方式;13、方案变更或者调整方式; 14、培训费预算; 15、签发人。制定员工培训方案的步骤和方法。一培训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各种方法。二工作说明;方法:工作说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三任
31、务分析;方法: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技术构成。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四排序;方法:排序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任务说明的结果能显示出任务之间在层次、程序上的联系,这些是排序的根本依据。基于这些联系,再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如费用、后勤等,排序就能完成。五陈述目标;方法:设计者依靠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六设计测验;方法:测试学七制定培训策略;方法:设计者回忆前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环境。培训策略就要适应这些条件,最好的策略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搭
32、配。八设计培训内容;方法: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的性质和类型,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节,并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开展规律、内容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个细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九实验。方法:实验的对象要从将要参加培训的学员集体中选取。实验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和真正的培训一样。年度培训方案的制定:1、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汇总培训意见,制定初步方案;2、 管理者对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培训预算等进行审批;3、 培训部门组织安排企业内部培训过程、确定培训师和教材,或联系外派培训工作;4、 后勤部门对与培训有关的场地、设
33、备、工具、食宿、交通等予以落实;5、 培训部门根据确定的培训时间编制培训次序表,并告知相关部门和单位。年度培训方案的经费预算:1、确定培训经费的来源;2、确定培训经费的分配与使用;3、进行培训本钱收益计算;4、制定培训预算方案;5、培训费用的控制及本钱降低。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的三个阶段。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2、培训后勤准备;3、确认培训时间;4、相关资料的准备;5、确认理想的培训师。二培训实施阶段。1、课前工作;2、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3、培训器材的维护、保管。三知识或技能的传授。1、注意观察讲师的表现、学员的课堂反响,及时与讲师沟通、协调;2、协助上课、休息时
34、间的控制;3、做好上课记录、摄影、录像。四对学习进行回忆和评估。五培训后的工作。1、向培训师致谢;2、作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培训效果评估。7、培训效果的信息种类及评估指标。一培训及时性信息;二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三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四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五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六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七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八受训群体选定方面的信息;九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十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评估指标:1、认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绩效成果;5、投资回报率。8、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程序和方法。一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
35、踪与反响。对受训者进行训前的状况摸底,了解受训者在与自己的实际工作高度相关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水平。二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响。1、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2、受训者对培训工程的认知程度;3、培训内容;4、培训的进度和中间效果;5、培训环境;6、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三培训效果评估。1、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际操作形式来测试评估受训人员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2、受训者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3、如果培训到达了改进受训者工作行为的目的,那么这种改进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四培训效率评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一份详细的培训工程评估报告,让他们知道投资后的回报。9、如何
36、根据培训的目的和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培训的内容,选择培训方法。(一) 确定培训活动的领域;对企业培训的领域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把他们与培训课程相对照,研究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技巧,以适应培训目标所设定的领域。(二) 分析培训方法的适用性;培训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挑选出的手段和方法。它必须与教育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同时,它的选择必须符合培训对象的要求。三根据培训要求优选培训方法。应根据公司的培训目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1.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来选择。2.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3.保证选用的培训
37、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分析受训者群体特征可使用1学员构成2工作可离度3工作压力三个参数。4.培训方式方法要与企业的培训文化相适应。5.培训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培训的资源与可靠性设备、花销、场地、时间等。一、直接传授培训法。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等。讲授法是最根本的培训方法。适用于各类学员对学科知识、前沿理论的系统了解。专题讲座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了解专业技术开展方向或当前热点问题等。研讨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的培训方法。二、实践型培训法。通常采用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个别指导法。工作指导法应用广泛,可用于基层生产工人培训,也可
38、用于各级管理人员培训,让受训者与现任管理人员一起工作,后者负责对受训者进行指导,一旦出现管理人员因退休、提升、调动等原因离开岗位时,训练有素的受训者便可立即顶替。工作轮换法鼓励“通才化,适合于一般直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不适用于职能管理人员。特别任务法通常用于管理培训。个别指导法是通过资历较深的员工的指导,使新员工能够迅速掌握岗位技能。三、参与型培训法。通常有自学、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管理者训练。参与型培训法的特征是每个培训对象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开拓思维,转变观念。四、态度型培训法。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法和拓展训练等。角色扮
39、演法适用于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培训。拓展训练应用于管理训练和心理训练等领域。五、科技时代的培训方式。通常有网上培训、虚拟培训等方式。六、其它方法。函授、业余进修,开展读书活动,参观访问等。10、培训制度的内容: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方法;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11、各项培训管理制度起草的要求和方法:要求:一培训制度的战略性;培训本身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以战略的眼光去组织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培训工程二培训制度的长期性;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
40、性三培训制度的适用性。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照章办事。一培训效劳制度。1、培训效劳制度条款。1员工正式参加培训前,根据个人和组织需要向培训管理部门或部门经理提出的申请;2在培训申请被批准后城要履行的培训效劳协议签订手续;3培训效劳协议签订前方可参加培训。2、协议条款。1参加培训的申请人;2参加培训的工程和目的;3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等;4参加培训后要到达的技术或能力水平;5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效劳的时间和岗位;6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7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8参加人员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二入职培训制度。内容:1培训的意义和目的;2需要参加的
41、人员界定;3特殊情况不能参参加职培训的解决措施;4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组织者;5入职培训的根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等;6入职培训的方法。三培训鼓励制度。内容:1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2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3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4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那么。四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内容:1被考核评估的对象;2考核评估的执行组织培训管理者或部门经理;3考核的标准区分;4考核的主要方式;5考核的评分标准;6考核结果的签署确认;7考核结果的备案;8考核结果的证明发放证书等;9考核结果的使用。五培训奖惩制度。内容:1制度制定的目的;2制度的执行组织和程序;3奖惩对象说明
42、;4奖惩标准;5奖惩的执行方式和方法。六培训风险管理制度内容:1企业根据?劳动法?与员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2根据具体的培训活动情况考虑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从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3在培训前,企业要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明确企业和受训者各自负担的本钱、受训者的效劳期限、保密协议和违约补偿等相关事项;4根据“利益获得原那么,即谁投资谁受益,投资与受益成正比关系,考虑培训本钱的分摊与补偿。12、起草培训制度草案:1、依据;2、目的或宗旨;3、实施方法;4、核准与施行与公司相结合;5、解释与修改本制度由本公司批准后那么行,修改时亦然,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第四章 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系
43、统设计的根本内容: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和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活动的准那么和行为的标准。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又有管理的总流程设计和具体考评程序设计两局部。2、企业绩效管理包含哪五个具体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实施要点。1准备阶段。1、明确绩效管理对象,以通讯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2、根据绩效考评的对象,正确的选择考评方法。确定考评方法时要考虑a.管理本钱;b.工作实用性;c.工作适用性。3、根据考评的具体方法,提出企业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4、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2实施阶段。1、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核心竞争力。2、收
44、集信息并注意资料的积累。3考评阶段。1、考评的准确性。2、考评的公正性。3、考评结果的反响方式。4、考评使用表格的再检验。5、考评方法的再审核。4总结阶段。1、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全面诊断。2、各个单位主管应承担的责任。3、各级考评者应当掌握绩效面谈的技项。5应用开发阶段。1、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2、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3、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4、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3、为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了保证绩效管理系统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各级主管应当掌握绩效面谈、绩效改进,以及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方法一提高绩效面谈质量的措施与方法1、绩效面谈的准备工作:1拟定面谈方案,
45、明确面谈的主题,预先告知被考评者面谈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准备的各种绩效记录和资料。2收集各种与绩效有关的信息资料。2、提高绩效面谈有效性的具体措施:1有效的信息反响应具有针对性。2有效的信息反响应具有真实性3有效的信息反响应具有及时性4有效的信息反响应具有主动性5有效的信息反响应具有适应性。二绩效改进的方法与策略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与原因:1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A、目标比较法;B、水平比较法;C、横向比较法2查明产生差距的原因2、制定改进工作绩效的策略1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2正向鼓励策略与负向鼓励策略3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3、绩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1员工自我矛盾2主管自我矛盾3组织目标矛盾检查评估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1、座谈法。通过如开不同人员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可以广泛地征询各级主管、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操作步骤、考评指标和标准、考评表格形式、信息反响、绩效面谈、绩效改进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根据会议记录写出发析报告书,针对目前绩效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整和改进的建议。2、问卷调查法。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员工之间的干扰,充分了解各级主管和下属对绩效管理系统的看法和意见,可以预先设计出一张能够检测系统故障和问题的调查问卷,然后发给相关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