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案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案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三年级下教案全.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教案学科:美术年级:三年级姓名:张福军时间教学进度3月2日6日?水墨游戏?3月9日3日?重重复复?曲曲直直?3月16日20日?平平稳稳?3月23日27日?感受音乐?多彩的梦?3月30日3日?多彩的梦?变化无穷的形象?4月7日10日?变化无穷的形象?未来的建筑?4月13日17日?难忘的朋友?4月20日24日?快乐的节日?动物的花衣裳?4月27日30日?多彩的窗户?5月4日8日?彩线贴画?5月11日15日?立体的画面?5月18日22日?我们班级的标志?家乡的桥和塔?5月25日29日?会“演戏的玩具?6月日日?电脑美术?6月日12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6月15日19日?认识图形标志?6月22
2、日26日机动6月29日3日机动课时第 12 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题水墨游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了解运笔、用墨的根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欣赏名家作品,重点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画意。 2体验、感受笔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传承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根本的运笔方法、用墨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水墨画的独特韵味,感受画面意境。教具课件、笔墨纸砚等国画工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程序教学预设应用方法时间课前准备引导阶段1、检查学生用具2、师生问好欣赏导入 师:课件出示我国著名国画家齐白
3、石、徐悲鸿等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并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受。生:说一说对国画欣赏之后的感受。师: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国画底蕴,从古到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有的作品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娟秀,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水墨的世界来体验一下画家的感觉。揭示课题?水墨游戏?激发情趣导入5教学程序教学预设应用方法时间开展阶段创作阶段展评作业课堂总结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中国画用具和使用方法,和老师一起体验用毛笔绘画和其它工具的不同。生:体验毛笔、墨汁、宣纸的特性,并且了解到毛笔的执笔姿势和中锋、侧锋、逆锋的绘画方法师:以金鱼为例,演示画金鱼的方法,让同学们观察学习。生:和老师一起来画金
4、鱼。师:注意毛笔水份的掌握和墨色的浓淡调整。生:小组之间交流绘画感受。一起画金鱼。师:和同学们一起把作业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价:1、 谁画的最生动?2、 谁的画面最完整?3、 谁的画面浓淡变化丰富?1、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2、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练习。3、布置下节课用具。观察 引导讲解 演示创作 练习欣赏 评价归纳总结781253板书设计1、水墨游戏教学反思课时第3 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题重重复复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重复现象,感受其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了解重复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以“重复排列作为设计元素,用绘画或者拼贴、剪贴等制作方法,表现有重复规律的图案。
5、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重复为主题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设计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设计体验,让学生学会以“重复排列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体会其作用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利用“重复排列的形式创作富有设计美感的图案。教具课件、彩纸、剪刀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教学预设应用方法时间课前准备引导阶段1、检查学生用具2、师生问好师:请同学们欣赏课件中的图片。以生活中的花布、货架、舞蹈造型等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说一说,看到相同的物体进行排列。非常美丽。师:是的,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美,像这种相同的物体有规律的排列,重复出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重复复?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激发情趣导入5教学程
6、序教学预设应用方法时间开展阶段创作阶段展评作业课堂总结师:让我们来找一找身边这种重复现像在哪里?生:发现,答复下列问题。衣服上的图案、我们教室内的桌椅摆放、同学在大课间的时候做操师:同学们发现的真多,重复出现的相同物体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色彩。让我们来看一看书中的图片,人们是怎样利用“重复的。生:欣赏教材。师: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小毛巾也有许多好看的图案,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个小毛巾彩纸设计师:相同的图案怎么做会变出来?如何制作?生:用彩纸剪出来。把纸折出你想要的层次,画出图案,剪下来粘贴。师: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并提醒学生剪好的图案一定要先摆一摆,感觉满意了在进行粘贴。师:组织学生展评作业。利用
7、实物展示台来展示。生:互评作业,从图案、色彩、粘贴效果来评价1、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2、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多设计多创作。3、布置下节课用具。观察 引导讲解 演示创作 练习欣赏 评价归纳总结101852板书设计2、重重复复教学反思课时第4 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题曲曲直直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曲线和直线传递给我们的不同视觉效果及在画面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能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曲线或直线材料,以绘画、剪贴拼摆等方法创作作品,表现创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创作、体验,让学生感受线条不同的美感,了解不同线材的特性,并了解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同,体验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通
8、过欣赏,感受曲线和直线传递给我们的不同视觉效果及在画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巧妙、恰当地使用不同线材表现艺术创意。教具课件、彩纸、线绳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教学预设应用方法时间课前准备引导阶段1、检查学生用具2、师生问好师:先来画出一些直线和曲线,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名字。生:说一说,横线、竖线、斜线、折线、波浪线、弧线、自由曲线等。师:认识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线条,你能找到他们吗?生:找一找、说一说。门窗、桌椅、衣服、文具、头发师:让我们一起用这些线条来组合一下看看会变出什么.提示课题?曲曲直直?激发情趣导入4教学程序教学预设应用方法时间开展阶段创作
9、阶段 展评作业课堂总结师:如果我们是一名建筑师,让我们来盖起一座房子,你会选择什么线?为什么?生:直线,因为直线盖的房子很巩固。师:画出比照图简笔画的形式直线给我们带来巩固、平稳的感觉,这也是直线的点。师:如果让我们来表现美丽的小溪,你会选择什么线?为什么?生:曲线,曲线会表现出水的流动。师:是的,曲线能使创作的画现更生动,更活泼,这也是曲线的特点。师:我们来欣赏教材中的各图,你喜欢曲线的造型还是直线的造型。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来创作一幅画。生:欣赏教材,并构思自己的作业。师: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选择创作内容。表现出简单的形象就行。要求画面干净整洁。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来创作,也可同桌合作完成作
10、业。师:鼓励学生把作业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培养积极参与的兴趣。生:大胆评价同学之间的作业。1、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3、布置下节课用具。观察 引导讲解 演示创作 练习欣赏 评价归纳总结831852板书设计3、曲曲直直教学反思课时第5-6 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题4平平稳稳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对称与均衡现象,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原理,掌握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实验等方法掌握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特点,运用绘画、拼贴、剪纸等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感受平平稳稳的美感效果,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对称与均衡;掌握对称与均
11、衡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画面创作中。教具课件、示范作品;水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欣赏导入:1.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教师出示一片叶子,请学生观察它的形状有什么规律,得出对称的概念。2.让学生寻找一下周围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它们给我们什么的感受。3.欣赏大自然中更多的对称现象的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4.出示课题:平平稳二、探究体验1.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片:一张对称式,一张为均衡式。这两幅作品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对称的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呢?2.学生通过观察答复下列问题,教师进行小结。1中线两侧的图形在大小、形状、色彩、距离等方面完全相同,形成对称的形式。2中线两
12、侧的图形并不完全相同,但能保持一种量的平衡,形成均衡的形式。3.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1欣赏画家富中奇的作品?大鹏古城墙的印象?。观察画中的“对称,寻找对称点或对称轴。讨论:画家运用对称的构图方式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感受?2欣赏毕加索的作品?镜前的少女?。了解毕加索的生平及其艺术特点。分析画面中“均衡的构图方法,感受另一种视觉效果。4.用对称的方法来创作一件作品。第一步:选择浅色彩纸沿中线对折;第二步:调水粉颜色,在彩纸的中线一侧进行绘画;第三步:趁颜色未干时对抓彩纸,并均分用力按压画纸反面;第四步:展开画纸,并适当添画、调整画面。5.用彩纸拼摆的方法展示均衡的作品,分析创作方法及步骤。6.欣
13、赏同龄人的作品,发现创作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三、作业要求:工具,保持桌面、地面干净整洁。四、展示评价1.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方法对称或均衡。2.比一比,看同学们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构图、色彩。3.谈一谈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画面效果。教学反思课时第7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题5感受音乐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根据音乐旋律的强弱等变化,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2.学会用点、线、面和色彩等元素,以抽象的美术语言,把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理解音乐与美术的密切联系,感受艺术作品的丰富多彩。教学重难点通过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现。抽象画面的组织与
14、欣赏。教具课件、学生示范作品,美术工具和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管弦乐曲?野蜂飞舞?的配画视频,感受音乐的旋律及节奏美感,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下,对声音产生直观、初步的感官体验。通过讨论及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1播放两种生活中的声音大海的波涛声和心跳的声音,学生边听边用不同的点、线尝试表现对这两种声音的感受。2教师对学生练习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声音与线条的内在联系及规律。3欣赏乐曲?竹林深处?和百老汇的爵士乐,让学生感受两段音乐各自所表现的意境与情绪,并进行相应的色彩联想,进而感悟色彩与音乐的联系,并通过粘贴彩色卡纸
15、形式进行表现。4欣赏、感悟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如蒙得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吴冠中的?春如线?等,理解美术作品与音乐的联系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5欣赏学生作品,感受同龄人对声音的抽象表现方法,拓展思路。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表扬作业优秀的学生;关注不完善的作业,并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良的建议。四、讲评作业学生先互评,再自评。教师提炼、总结:从点、线、面、色彩的运用及风格、构图、创意、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关注未完成的、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品,并请大家提出建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五、总结、提升、拓展欣赏声音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教学反思:课时第8-9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题6多彩
16、的梦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回忆、欣赏与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2.学生通过对梦境的绘画表现,体会梦境中的物体的大小、形状、色彩发生的变化,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3.学生通过创作,体会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回忆、欣赏与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独特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梦境。教学难点有创意地表现梦境。教具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1欣赏以梦境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与梦境有关的漫画、摄影、油画作品,以及风格梦幻的建筑作品图片等,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体会艺术
17、家表现梦境的奇特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2板书课题:多彩的梦。二、开展阶段1欣赏一组表现梦境的儿童绘画作品。师生交流: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梦?使用了哪种绘画材料?表达了小画家怎样的感受?引导体会:不同的绘画材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朦胧,有的清新,有的粗暴等。2师生交流:我印象最深刻的梦。交流重点:说说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及梦醒后的心情。你想用哪种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这种感受?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适合表达自己梦境感受的绘画材料进行表现。3师生合作,教师演示梦境画面。教师从学生的描述中,选出最有特色的一个,一边让该生复述梦中的情景,一边在刮蜡纸上用画笔进行表现。作画时,应注意线
18、条的粗细、长短变化,充分利用刮蜡纸独特的材质特点,表现出这位同学的奇异梦境。师生交流:老师所用的绘画材料与平时有何不同?为什么选用这种材料?观察:画面中的物体形象与现实中的物体形象有无差异?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物体的形象、大小、色彩所发生的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4欣赏画家作品。欣赏重点:画面独特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将画面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组合等。三、创作阶段1作业要求:(1)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梦,并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2)用独特的画面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2指导要点:(1)梦境中物体形象的处理方法。(2)画面采用的构图形式。四、展评阶段创设
19、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设想去其他同学的梦中感受一下,在游戏的气氛中将自评、师评、生评融合在一起。评价时侧重学生能否用绘画语言大胆地表现出对梦境的感受和梦境中各种事物的特征。五、拓展阶段教师出示一件学生制作的抽象立体作品?多彩的梦?,启发学生课后选择其他材料尝试表现多彩的梦境。教学反思:课时第10-11课时教案授课日期课题7变化无穷的形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运用想象、变形、添加、概括、组合等多种方法,借助绘画、拼摆、拼贴等多种表现形式,将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加工为一件美观、实用、有创意的艺术作品;2.中的普通物体进行大胆的改变,充分体验这种变化带来的乐趣,激发生活中的创造热情。教学重点研究多种变
20、化的方法,进行创意表现。教学难点将原有物体形象根据其外形、质感、肌理等自身特点进行联想变化,使其变为新的形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教具课件、绘画工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谈“变1.课前出示“变字,引导学生说出带“变字的成语。然后提问:说一说,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东西最会“变?引出生活中各种变化,如我们的城市在变,我们的年龄在变,我们的容貌在变等等,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只要留心观察,变化就在我们的身边。2揭示课题:变幻无穷的形象。二、开展阶段1研究“变。(1)研究变化的方法。以生活中的小笤帚为例。通过剪贴、添画,它的形状可以变幻出多种造型,既可以变得复杂,也可以变得简单。教师应引
21、导学生在笤帚造型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先欣赏,后具体分析。重点欣赏分析:笤帚造型可以变成的比拟精致的形象有很多,如大树、吉他、火箭等。通过物品原型与变化后的形象的比照分析,探讨如何根据物品的质感、肌理、外形等进行变化,从中总结出变化的方法,如夸张变形法、联想添加法、概括法、组合法等。(2)比照分析简单的形象变化和复杂的形象变化的意义。提问:大家为什么不选择这几个造型简单的形象呢?答:变化很小,意义不大。教师总结:虽然变大小、变色彩在这里意义不大,但在生活中,有时这种小小的改变却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举例说明:几十年前,电风扇根本都是黑色的。有一年,几乎所有的风扇都处于滞销状态,这可急坏了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三年级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