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pdf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pdf(1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狄寨街办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主持人:姚 雷 张兴民校核人:白哲民审核人:陈军才参与人:杨 雪 飞(学期计划执笔人)赵莹(第一单元执笔人)张 养 利(第二单元执笔人)张 伟 梅(第三单元执笔人)杨 昌 民(第四单元执笔人)于明(第五单元执笔人)王 小 棉(第六单元执笔人)刘 杜 娟(第七单元执笔人)贺 建 英(第八单元执笔人)2010、元、6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 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
2、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
3、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
4、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
5、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全册教学建议:-、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
6、,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
7、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
8、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课时安排:一、生活中数.5课时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三、加 与 减(一).
9、10课时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五、加 与 减(二).15课时小小运动会.1课时六、购物.5课时七、加 与 减(三).6课时今天我当家.1课时八、统计.3课时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 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教学重点:能 数100以内的数,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一”
10、和“十”。教学法:教学准备:1.计数器2.小 棒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设计:修订案2 0学年度李修订案2 0学年度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数铅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 读1 0 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 写1 0 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明确十进制关系。教学法:教学准备:1.计数器2.小棒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师: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二、探索新知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一组一组数不容易错。)修订案20学年度修订案
11、20学年度季2、全班汇报。(提醒学生当自己数的跟别人数的不一样时应该再数一遍。)三、巩固新知1、圈一圈,数一数(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圈一圈小朋友的的人数。(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1 0个圈在一起)2、练 一练(1 )数 一 数(这些小正方体排列紧密,数量又多,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数不容易错,再开始 数)(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用开火车的方式数)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3 )在教室里数一数,说 一 说(主要交流数的方法)(4)想一想,说 一 说(同桌一人按规律说3个说,另一人接着说3个数。)(5 )看谁数得快(先观察,找到规律再数。)
12、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 示8个1。怎么写呢?学生自由的写。(二)说一说1、教师拨出2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学生讨论。全班汇报。(三)写一写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 6、40、1 0 0三、巩固练习1、摆一摆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 6。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2、填空。()个 十 和()个 一 是()。()个 十 和()个 一 是()。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3、写数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2 3、5 0、71、8 04、小熊写出门牌号。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数豆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3、:1、会 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3、能 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二教学法:教学准备:1.计数器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二、新知学习。修订案2 0学年度修订案2 0学年度季(-)学习记数和写数。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
14、学内容:动物餐厅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会 比 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法:教学准备:1.计数器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二、学习新知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修订案2 0学年度季修订案2 0学年度季2、学生回答。在 说 说 记“”“”的方法。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 2 0
15、3 4,1 0 0 0 9 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师生核对。三、巩固反馈,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45054 78076 62062 8007958091 100089 1589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连一连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本题中6 0是多余的信息。3、(1 )按顺序填数。(2 )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4 )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练习过程:(1 )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再练习。(2)指名读出各数。(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4、小
16、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完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小养殖场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教学难点:根 据 100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教学法:教学准备:1.计数器教学课时:4 课时教学设计:修订案2 0 学年度修订案2 0 学年度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二、观察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
17、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教 案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法:教学准备: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课时:教学设计: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
18、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 )、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修订案20学年度季修订案20学年度季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 )、说一说小猫
19、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四、教学反思空间想象能力要想在一堂课中就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整堂课下来,只有那些基础很突出的学生才能基本掌握空间想象的方法,大部分同学还不能对某一物体进行想象,想象出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 案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
20、、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法:教学准备:尺子、铅笔等教学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3、认识尺子,学习厘
21、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 估 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 离 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 M。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7、小结测量方法:把 一 端 对 准0刻度,根据另一修订案2 0学年度季修订案2 0学年度李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 1 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2、第 2 题:先估后量再填。3、第 3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
22、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总结。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 案教学内容:去游乐园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选择恰当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5、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23、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导语:请同学们用手表示一下1 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由此引出单位“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 米可以写成1m。二、米的实际意义1、设问:1 米有多长呢?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 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 米。3、估一估:1 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量一量:1 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找一找:卷尺上的1 米。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1、1米有多少厘米?2、看看米尺,知 道 1 米=100厘米,
24、即 lm=100cm。四、选择合适的单位1、1 米 和 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 厘米,小明1 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 牛 1 分钟爬10米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五、巩固练习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 厘米、90厘米、7 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生独立完成第2 题,说说自己的想法。3、第 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4、画一条3 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六、布置作业修订案2 0学年度李修订案2 0学年度季教学回
25、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 案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教学目标: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不 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难点:不 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 一课时修订案20学年度修订案20学年度一、估一估、量一量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2、师生测量。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1、试一试(1 )讲桌的高是-米-厘米。(2 )板报的长是-米-厘米。(3 )门的高是-米-米。,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第七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