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第四册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第四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第四册教案.pdf(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要求: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 .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解 决 问 题(一)(教材第2,3,4页内容,练习一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准备:图片或C A I课件教学过程:-、问题情景1、谈话导入
2、2、情景激趣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课件3、提出问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图:你想知道什么?2、小组交流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2 2+1 3=3 5 (人)2 2 6=1 6 (人)3 5 6=2 9 (人)1 6+1 3=2 9 (人)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5、提问讨论:把分步解答的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三、形成应用1、练习一的第1题。指名说图意,交流方法。2、练习一的第4题。独立练习,汇报思路。四、拓展延伸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1)2 2+1 3=3 5 (人)(2)2 2 6=1 6 (人)3 5 6
3、=2 9 (人)1 6+1 3=2 9 (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二)(教材第5页 例2,练习一第2,3,5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能以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准备:例2情景图教学过程:-、问题探究1.观察思考要求学生认真观察。2.交流讨论。3.问题探究(1)出示文题1:怎样计算还
4、剩多少个?(2)小组交流。(3)集中交流,教师板书:方法 1 5 4 8=4 6 (个)方法 2:8+2 2=3 0 (个)4 6 2 2=2 2 (个)5 4 3 0=2 4 (个)或 5 4 8 2 2=2 4 (个)(4)出示问题2:要把它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该怎么写?二、形成应用1.完成练习一第2题。指名说出题意,独立列式解答。2.完成练习第3题。交流探讨图意,独立列式解答。三、拓展延伸1.想 想,说一说,编一编。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口头编题,全班汇报解答。2.完成练习第5题。学生仔细看图,明确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7 7 3 3 2 8 5
5、 6 (2 4+1 5)3 9+(4 7 1 3)9 2 4 4+2 6 9 6 2 4 1 6 4 8 3 2 1 6板书设计解 决 问 题(二)方法 1 5 4 8=4 6 (个)方法 2:8+2 2=3 0 (个)4 6 2 2=2 2 (个)5 4 3 0=2 4 (个)或 5 4 8 2 2=2 4 (个)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解 决 问 题(三)(教材第8页 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用乘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2.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用乘法
6、(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 用 乘 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准备:C A I课件或图片。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1.出示问题情景图。2.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3.学生发言,认真思考。二、问题探究1.分小组讨论:要求跷跷板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计算?2.汇报交流,板书:(1)4 X 3=1 2 (人)(2)2 X 6+7=1 9 (人)1 2+7=1 9 (人)(3)4+4+4+7=1 9 (人)或 4 X 3+7=1 9 (人)3.观察比较三种方法的联系。三、形成应用1.提出问题:坐跷跷板得人比旁边人多几人?可以怎样算?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思路。
7、四、巩固提高1.合作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2.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五、全课小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六、作业设计5X 8+23 80(24+15)6 24 31434 2 X 7 23+(5227)8*732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4 X 3=12(人)(2)2X 6+7=19(人)12+7=19(人)(3)4+4+4+7=19(人)或 4 X 3+7=19(人)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综合练习(练 习 二 第2 5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在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
8、的数感,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主题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计算题,学生计算。2.出示应用练习。(1)二。)班原有男学生19人,女学生17人。现在又来了 4 个新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2)二(!)班原有4 个小组,每组9 人。现在又来了 4 个新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二、问题研讨1.分析解决练习二第2 题。出示第2 题主体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读一读。(1)图中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2)该怎样列式计算?能否综合成一个算式?2.完成练习二第3 题。学生先估算一下,然后独立完成此题。3
9、.合作完成练习二第4 题。4.集体研讨练习二第5 题。三、练习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感受。四、作业设计857X8 64(29+13)95(369)(2114)X9 6X927 434X8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平 均 分(一)(教材第12 14页
10、例1、例2,练习三的 第 3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学生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张圆形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出示教材第1 2页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请学生说说了解到的情景。二、活动探究1.例1,引 入“平均分”(1)讨论分配方案,“怎样分配合理”?(2)用学具分一分。(3)学生观察,教师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 固“平均分”(1)出示教材第1 3页“做一做”请学生说说题意,思考问题(2)用1 0张正方形卡片分一分。3.教学例2
11、,尝试平均分物品。(1)出示情景图,提出要求。(2)请用实物分一分。(3)交流。(4)归纳方法。4.独立进行平均分。三、反馈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2)让学生动手操作。(3)互相展示方法。2.练习三的第2题。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用学具分分。(2)交流,说说分得过程。四、课后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五、作 业 设 计 听 算 练 习板书设计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 均 分(二)(教材第1 5页 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 6题)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思考、解 决“租船问题”、“分筷子问题”,使学生经历联系生活实际情景解决的过程,体验成功。进一步理
12、解,“平均分”概念,形 成“平均分”的表象。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路。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概念。教学难点:形 成“平均分”的表象。教学准备:例3问题图。教学过程:-、问题情景1.引入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2.问题:24人要租几条船?二、分组研讨1.观察思考针对问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2.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研讨问题。小组中交流,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3.汇报总结。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5页“做一做”。2.问题思考:(1)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就餐?(2)一双筷子几根?(3)你怎样分?3.分组活动。4.明确结果。四、反馈应用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4题。出示情景图
13、,学生认真观察。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5题。3.研讨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题。(1)学生独立的分一分,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结果是多少。(2)明确:每个长方体要用3个木块。(3)出示第2题,学生独立分一分。五、全课小结。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六、作 业 设 计 听 算 练 习板书设计平均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第广3题)教学目标:经 历“帮助熊猫分竹笋”的活动。在解决小精灵聪聪提出的“每盘放和个?”问题的过程中,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和份,求一份是多少,是用除法计算;初步理解和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个数平均
14、分成和份,求一份是多少,是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和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准备:例4主题情景图,除法算式卡;学生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出示例4问题情景图: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提出问题: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和个?二、操作活动1、让学生拿了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2、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不同的分法。3、分完后,指名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分的和分得的结果。三、新知引入教师导入课题并板书1、出示算式。把1 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列成除法算式是:1 2 4-4=3 读作:1 2除以等于3。2、练习读法写法。3、巩固加
15、深。让学生拿出1 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6份,看每份是多少?四、反馈练习1、出示教材第1 8面“做一做”中的饼干图和问题。2、让学习动手操作,并根据分得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3、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五、形成应用1、指名读一读教材第2 0页练习四第1题的各道除法算式。2、集体研讨完成教材第2 0页练习四第2、3题。六、作业设计听算练习板书设计1 2 4-4=3 读作:1 2除以等于3。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教 材 第1 9页 例5及“做一做”1,2题,练习四第4-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动脑
16、、动手、动口等活动过程,促进各方面的发展。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教 材 第19页 例5,练习四第4-6题的主题图。学习第人准备小圆片20个。一、复习1、读了下在的除法算式。2、说一说上在每道除法算式的含义。3、把10个小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二、问题探究1、观察说题意。出示教材第19页 例5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图中是什么?2、问题题出: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3、操作探究:让学生拿了准备好的小圆片20个,分一分,能看放和盘。4、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讲讲自己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是多少?三、引入新知师:20个竹
17、笋,每4个放一盘,能 放5盘,怎样列式计算呢?20+4=5被除数 除数 商学生边看算式读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除法算式。四、及时反馈1、出示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说了第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2、集体研讨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分别摆出3个问题的结果,然后在书上写了算式,指名回答,集体订正。五、形成应用1、教师归纳小结。2、练习巩固。(1)独立完成教材第2 0页练习四第4,第5题。(2)集体研讨教材第2 0页练习四第6题。七、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八、作业设计(1)8+4=2表示把8平均分成()份 每 健(),也可以把8个,平均分成每()个1份,能分()份。
18、(2)2 4+4=6 表示把2 4平均分成()份,每份 是(),也可以把2 4个,平 均 分 成 每()个1份,能 分()份。板书设计2 0 4-4=5被除数 除数 商第五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材第2 1-2 2页练习四第7-1 0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体会除法的含义。并且在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中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体会除法的含义。并且在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中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教学准备:练习四第9题练习乘法口诀的算式卡。教学过程:一、复习乘法口诀:完成练习四第9题。教师用乘法口诀的卡
19、片进行练习。二、独立完成练习四第7 题1、要求学习独立思考,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了除法算式。2、独立写完算式后,让学习先自由地默读自己所写了的除法算式。3、指 2-4 名同学上台板演出示所写的除法算式,集体评价。三、集体完成练习四第8 题,第 1 0 题。1、出示第8 题主题图。要求学认真观察,思考图意,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2、分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汇报写出的算式。4、研讨乘、除法的关系。通过对以上式子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道乘法版式算式可写出2 道除法算式。5、练习四第1 0 题。四、合作研讨完成教材第2 2 页思考题。讨论思考:(1)题意是怎样的?(2
20、)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了和 0?五、练习总结: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六、作业设计 2 2页第10题。2.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材第2 3 页例1,练习五的第一3 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掌握求商的方法。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掌握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例1情景图,第个学生准备12个0卡片。一、复习1、说了得数,并说出用哪句U诀。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了除法算式。二、新知探究1、情景激趣
21、:出示例1主题图,教师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2、出示问题:出示第(1)个问题:1 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和只小猴?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说了,教师板书12 33、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启发。(2)小组讨论汇报。(3)交流。小组同学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4)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4、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1的 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了算式。(2)启发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4)归纳小结。三、练习反馈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1题。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2题。(1)出示第2题主题图,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
22、空。(2)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3)交流。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3 题。四、全课总结1、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五、作业设计把口诀填写完整再写算式三()十二()五一十 二()得八12+3=10 4-2=8+2=12 4-4=10+5=84-4=板书设计124-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教 材 第 2 4 页 例 2及“做一做,练习五第4-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2-6 的乘法口诀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的除法。2、在学习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乘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
23、路。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的除法。教学难点:体会和理解乘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教学准备:准备例2 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名学生背诵1-6的乘法口诀(横着背),全体学生拐弯背口诀。2、教师引入课题并板书。二、问题情景1、出示教材第2 4页例2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2、议一议,说一说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信息?3、出示问题:第行栽4课,可以栽6行,一共要栽多少棵?三、讨论探究1、启发引导:上面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2、设疑引思:你能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3、
2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汇报提出的问题,交流,教师板书问题:(1)2 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多少行?(2)2 4棵树,栽 成6行,平均每行栽几棵?4、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突出强调要用乘法口诀去想商。四、归纳反馈1、归纳小结。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归纳出:乘法和除法是非曲直紧密关联的,我们今后在计算除法时,应该马上想到用乘法口诀求商。2、练习反馈。(1)独立完成教材第2 4页“做做”第1题。(2)研讨完成教材第2 4页“做做”第2题五、形成应用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之后,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2、完成教材第2 6页练习五第5题。3、
25、独立完成教材第2 6页练习五第6题。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设计根据乘法算式写商5X3=1 51 5 4-3 =1 5 +5 =4X9 =3 63 6 +4 =3 6 4-9=2X9 =1 81 8 +2 =1 8 4-9=板书设计2 4 棵树,每行栽4 棵,可以栽多少行?2 4 棵树,栽成6 行,平均每行栽几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教材第2 7-2 8 页练习五第7 T 2 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示商,提高计算的准确度。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第四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