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pdf(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 录离散数学.1图论.4数字逻辑.7计算机组成原理.10数据结构.1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6微型计算机系统.17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22操作系统.23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6计算机系统结构.27前沿技术讲座.30程序设计语言.33电路电子学.3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40编译原理.44计 算 机 网 络.47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50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52软 件 工 程.56软件工程课程设计.59自动控制原理.60网络与信息安全.63计算机图形学.67数据库系统.71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80虚拟现实.83数值分析.86人工智能.89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91数字图像处
2、理.94专业英语.97可视化技术.99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技术.102网页设计.106离散数学开课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课程编号:0 8 0 5 0 2 1 0 1 2 0 1课程英文名称:D i sc rete M a thema ti c s课程总学时:5 1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推荐使用教材:离散数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总学分:3学 分:0编者:左孝凌出版时间及版次:1 9 8 2年9月第1版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着重讨论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成两个学期学习,二年级上
3、学期学习 离散数学课程,主要内容是数理逻辑和集合论,二年级下学期学习 图论课程,主要内容是代数结构和图论。通过学习离散数学,为后继课程,如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形式语言、信息管理与检索、容错判断等,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并为将来从事软硬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关系作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数理逻辑、集合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定理;2、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3、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技巧;4、能分析并解决一些实
4、际问题。考试形式:平时成绩(1 0%)+测 验(1 0%)+期末考试(8 0%)课程内容学时分配: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 课 模 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命题逻辑1-1命题及其表示方法1-2联接词1-3命题公式与翻译1-4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5重言式与蕴含式1-6其它连接词1-7对偶与范式1-8推理理论掌握命题及命题公式的概念和表示,学会命题翻译的方法,理解联接词的含义。理解真值表、重言式、蕴含式与等价公式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证明。理解复合联结词及极小完备集,掌握求范式的方法.掌握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10推理方法,能进行复杂命题的推理习题课讨论+讲授2
5、第二章谓词逻辑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2-2 命题函数与量词2-3 谓词公式与翻译2-4 变元的约束2-5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2-6 前束范式2-7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理解个体、谓词、量词命题函数的概念,掌握谓词翻译的方法.理解变元约束规则,掌握一些基本的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掌握求解前束范式的基本方法。掌握谓词演算的推理规则,并能进行推理证明。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10习题课讨论+讲授2第三章集合与关系3-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3-2 集合的运算3-3 包含排斥原理3-4 序偶与笛卡尔积3-5 关系及其表示3-6 关系的性质3-7 复合关系和逆关系3-8 关系的闭包运算3-9 集合的
6、划分和覆盖3-10等价关系与等价类3-11相容关系3-12序关系理解集合的相关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了解包含排斥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序偶、关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笛卡尔积运算,掌握关系的5 种基本性质和关系运算,理解集合划分和覆盖的概念,掌握等价关系和等价类的概念以及与集合划分的对应关系。理解相容关系,掌握偏序关系和哈斯图的作图方法,掌握偏序集中的特殊元素。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14习题课讨论+讲授2第四章函数4-1 函数的概念4-2 逆函数和复合函数4-3 特征函数与模糊子集4-4 基数的概念4-5 可数集与不可数集4-6 基数的比较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掌握逆函数、复合函数的含
7、义及其相关的基本定理。了解特征函数的基本意义,理解基数、等势的概念。掌握可数集与不可数集及基数比较的方法。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8习题课,总结讨论+讲授3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左孝凌,离散数学一理论分析题解,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2.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3.K e n n e t h A.Ro s s,C h a r l e s R.B.W r i g h t,D i s c r e t e M a t h e m a t i c s (F i f t h E d i t i o n),清华大
8、学出版社图论开课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课程编号:0 8 0 5 0 2 1 0 1 2 7 1课程英文名称:G r a p h T h e o r y课程总学时:5 1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推荐使用教材:离散数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总学分:3学 分:0编者:左孝凌出版时间及版次:1 9 8 2年9月 第1版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着重讨论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成两个学期学习,二年级上学期学习 离散数学课程,主要内容是数理逻辑和集合论,二年级下学期学习 图论课程,主要内容是代数
9、结构和图论。通过学习离散数学,为后继课程,如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形式语言、信息管理与检索、容错判断等,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并为将来从事软硬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关系作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5、掌握代数系统、图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定理;6、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7、掌握一些经典算法;8、对简单问题,能利用相关知识进行初级建模。考试形式:平 时 成 绩(3 0 9 6)+期 末 考 试(7 0%)课程内容与学
10、时分配: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 五 章 代数结构5-1代数系统的引入,5-2运算及其性质5-3半群5-4群与子群5-5阿贝尔群和循环群5-7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5-8同态与同构理解代数系统的含义,掌握二元运算的算律,掌握半群、独异点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群、子群的定义和性质,学会相关的证明方法。掌握阿贝尔群和循环群的概念、阿贝尔群的判定定传统讲授+多媒体125-9 环与域理,循环群的阶数的概念,理解陪集的含义,掌握拉格朗日定理。理解同态与同构的含义,掌握其证明方法。理解环、域的基本概念,掌握 4种特殊的环习题课讨论+讲授2第 6 章
11、格与布尔代数6-1 格的概念6-2 分配格6-3 有补格6-4 布尔代数6-5 布尔表达式掌握格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性质,掌握分配格的含义以及基本特性,理解模格的含义及其与分配格的关系。理解有界格、有补格的含义及其基本原理,掌握布尔代数的含义和基本原理,了解布尔表达式的意义及其析取范式形式。传统讲授+多媒体8习题课2第七章图论7-1 图的概念7-2 路与回路7-3 图的矩阵表示7-4 欧拉图与哈密顿图7-5 平面图7-6 对偶图与着色7-7 树与生成树7-8 根树及其应用掌握有关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性质。理解路和回路的概念,掌握求图连通性的方法,理解图的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和关联矩阵的表示方法。
12、掌握欧拉图、哈密顿的判定方法及简单证明,了解和掌握有关平面图、非平面图和极大平面图的概念、性质。理解对偶图的概念、性质,掌握图的着色、色数、色数多项式以及着色定理。掌握有关树的概念、性质,理解和掌握生成树、最小生成树的概念、性质以及最小生成树算法。理解根树、m叉树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最优二叉的概念和最优二叉树的典型应用。掌握经典算法。传统讲授+多媒体24习题课,总结讨论+讲授3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戴-奇,图论与代数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 8月第1 版2、卢开澄,图论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第2 版3、王树禾,图论,科学出版
13、社,2 0 0 4 年 1 月第1 版4、D o ug l a s B.W e s t,图论导引(英文版 第 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4 年 1 0 月第1 版5、D o ug l a s B.W e s t W r i g h t.I n t r o duc t i o n t o G r a p h T h e o r y (S e c o n d E di t i o n).机械工业出版社.数字逻辑开课院系:信息技术与科学学院课程编号:080502101205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课程总学时:68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7推荐使用教材:数字逻辑出版社:高等教育
14、出版社总学分:3.5学 分:0.5编 者:王玉龙出版时间及版次:2002年 第11版实验指导书:数字逻辑实验讲义实验、实 习 场 所(校内、野外、海上等):校内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的基本要求是系统掌握逻辑电路(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和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应用,既能使读者掌握数字逻辑部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又能使他们了解标准数字集成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使学生在掌握逻辑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了解数字电路的更新换代使数字系统设计方法产生的重大变化,进而了解新的动向、掌握新的技术,以适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实验环节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
15、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的基本实践技能和实验方法。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最终成绩=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10%+附加分课堂讲授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1.1进 位 计 数 制L 2进位制数的相互转换1.3数的定点及浮点 表 示1.4数的原码反码及补码表示1.5补码的补充说明1.6二进制数表示法小结L 7编码数的码制和数制的概念多媒体32.1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2.2逻辑函数的标准表示形式数字代数基础多媒体及
16、传统32.3逻辑代数及化简2.4卡诺图法化简掌握布尔代数化简工具多媒体33.1门电路的逻辑符号及外部特性3.2正负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逻辑电路基本符号多媒体33.3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3.4 组合线路分析举例掌握组合线路基本分析方法多媒体34.1 组合线路的设计方法概述4.2 逻辑问题的描述4.3逻辑函数的转换掌握组合线路设计一般步骤多媒体34.4可利用任意项的设计掌握利用任意项的线路设计多媒体34.5无返变量输入的设计4.6多数出函数线路设计掌握特殊情况下组合线路设计多媒体34.8组合线路设计举例整体掌握组合线路设计方法多媒体35.2触发器掌握触发器的般知识多媒体35.3时序线路分析方法初
17、步掌握时序线路的设计方法多媒体35.4计算机中常用的时序线路了解计算机中的常用时序线路多媒体36.2 同步时序线路设计概述6.3构成原始状态表的方法掌握同步时序线路设计方法多媒体36.4 状态表化筒6.5 状态编码6.6同步时序线路设计举例掌握时序线路的设计步骤多媒体38.1应用多路器的数字设计8.2应用存贮器的数字设计初步掌握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数字设计多媒体38.3 应用可编程序逻辑阵列的数字设计初步掌握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数字设计多媒体3复习多媒体3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项目序号实验、实习授课内容学时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发性实验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号测试32译码器及其应用(一)33译码器及其
18、应用(二)34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45触发器及其应用4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蔡良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王尔乾等,数字逻辑与数字集成电路,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开课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课程编号:080502101207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课程总学时:85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4推荐使用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三版)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总学分:4学 分:1编者:王爱英出版时间及版次:2003年10月第三版实验指导书:TEC-2000教学计算机系统技术说明与实验指
19、导编者: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2003年10月实验、实 习 场 所(校内、野外、海上等):校内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硬件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设置课程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由ACM和IEEE/CS联合教程专题组1990 年发表的Computing Curricula 1991和 2001 年 3 月发表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1中都将本课程列为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先修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电路电子学,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后续课(计算机系统结构)之间起着
20、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有较多的设计与实验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原理,各功能部件在整机中的作用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掌握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存储的以及指令在计算机中的编译和执行过程。掌握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与原理;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够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进行初步设计、组装和调试。实验环节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配 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通过设计、实验、调试等环节,从而
21、掌握计算机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建立整机概念,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实现过程,能分析计算机硬件组成的逻辑电路,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和构成。重点要求掌握运算器、中央处理器CPU、存贮器实现的线路与组织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加深知识的理解。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期末考试成绩*80%+实验*15%+平 时 成 绩(作业+考勤)*5%课堂讲授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内容(细化到章、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学时节、目)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分配计算机系统概论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应用范围。理解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的差别与联系,4G
22、L(第4代语言)。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分类及典型机种。多媒体教学3计算机的逻辑部件了解触发器,计数器,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ROM,掌握逻辑函数化简法,全加器和超前进位加法器,译码器。多媒体教学4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了解卜进制数位的编码与运算,提高除法运算速度的方法,运算部件(定点、浮点)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溢出处理,定点数、浮点数,数据校验码。掌握数制及转换、数 据 表 示(原码、补码、反码及移码)、二进制乘法运算(定点原码一位乘法、定点补码一位乘法、定点原码两位乘法、定点补码两位乘法)、二进制除法运(定点原码一位除法、定点补码一位除法 加减交替法),浮点数的运算方法(加减法
23、运算步骤、乘除法运算步骤)。多媒体教学9主存储器了解主存储器地位,主存储器的基本操作,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理解存储器容量扩展(位扩展、字扩展、字位扩展),多体交叉存储器的编址方式。掌握主存储器的分类,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多媒体教学6指令系统了解指令类型,指令系统的兼容性。理解指令格式的分类,指令操作码的扩展技术,指令寻址(编址)方式分类。掌握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和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多媒体教学4中央处理器(CPU)了解I n te l微机系统硬件组成,指令执行的具体过程,微程序控制概念,控制器的控制方式,计算机的加电及控制过程。理解控制器的功能、组成
24、,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微指令格式分类,微程序控制存储器,硬布线控制与微程序控制的比较,流水线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实现微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微指令的编译法,微程序流的控制,硬布线控制的计算机操作控制信号的产生。多媒体教学10存储系统了解局部性原理,多层次cache存储器,虚拟存储器工作的全过程,存储区域保护与访问方式的保护。理解三层次存储系统结构,cach e的基本结构,虚拟存储器的概念,页式虚拟存储器,段页式虚拟存储器。掌握cache地址映像(直接映像、全相联和组相联映像)。多媒体教学6辅助存储器和I/O设备了解磁记录的原理,硬磁盘存储器、软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以及它们的综合比
25、较,磁盘cach e,外部设备概述,键盘、光笔、图形板、画笔、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理解辅助存储器的种类,技术指标。掌握磁记录方式:RZ、NRZ、NRZ1、PM、FM、M F M,磁记录波形图,汉字编码标准、汉字输入方法、多媒体教学3汉字的存储、汉字的输出输入输出(I/O)系统了 解 输 入 输 出 设 备 的 编 址,总 线 类 型,外设接口(I D E/E I D E.S C S I,I E E E-4 8 8,R S-23 2、U S B,I E E E 1 3 9 4接口)。理解、掌 握 1/0 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 M A 方式、1/0 通道控制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科学 技术 专业 简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