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资料.pdf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资料.pdf(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辅导精要说明:L小学使用之 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中学的出入不大,但页码有差异;2小学没有“最近发展区”概念。教育心理学辅导精要1/学习理论第 一 章 教 育 心 理 学 概 述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中 间 休 息)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五章学习迁移 学习内容第 六 章 知 识 学 习 第七章技能学习支第八章学习策略第 九 章 问 题 解 决 与 创 造 性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3/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
2、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重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知识点梳理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O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 中学 与 教 的基本 心 理 规 律)的科学。P3.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A.学生的学习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学与教的规律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4/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P3.1.5-8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O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
3、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01.五要素2.三过程五要素*学 生 一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5/*教师一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一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更正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教学媒体一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一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6/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
4、过程*学习过程一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一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7/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O自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初创时期(2 0 世纪2 0 年代以前)O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 0 世纪2 0 年代到 50 年代
5、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 0 世纪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8/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 方面)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9/1924年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 行 知B.蔡 元 培C.潘 菽D.廖世承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其中着重介绍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以及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和人格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重占理解并识
6、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10/难点在理解和识记的基础上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知识点梳理-、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O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P13.D2 0 2.特征 P13.D1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11/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一11、12岁);少年期(H、12岁一14、15岁);青年期(14、15
7、岁一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4最)。(3。少年期(11、12 岁一14、12/15岁,初中阶段)特点:生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的儿童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发展阶段。A.幼 儿 期 B.童 年 期 C.少年期D.青年期青春期 青年初期(14、15岁一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三)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8、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13/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P15.D1O 关键期P16.2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3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 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表明:2 岁是口头语言发展14/的关键期;遣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P162D6二、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认 识 发 展 的 阶 段
9、 理论 P 1 6-1 81.代表人物: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 2 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2 7 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15/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 pe ra ti ona l S t a g e (711 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F o
10、 r m a O pe ra ti ona lS t a g e (1115 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最 近 发 展 区(小学教育心理学没有)O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16/。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P 1 9.3三、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0 1.定义: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P 1 9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 e
11、r s o n 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17/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见 书P20-21(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1.5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2 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性对内疚感(4 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18/(4)勤奋感对自卑感(6 n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
1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 2 1 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3.影 响 人 格 发 展 的 社会因素 P22-23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P 2 3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19/监控 P23.2.23.发展阶段P23-24(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3)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方式差异:1
13、.定义:O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P24.D120/2.认知差异表现: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P25.2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21/德 P25.D1智力差异1.智
14、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2 .最早是19最年法国比奈、西蒙编制的比奈量表最有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比率智商)P26后经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修订而闻名于世。智力年龄(肱4)、“加IQ二实际年龄(CA)3.差异表现(1)个 体 差 异(P27.H)22/智商呈常态 分 布(见图),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英 国“门萨”高 智 商(大 于1 4 8)协会,维多利亚的1 1岁女孩,智 商1 6 2 (超爱因斯坦和霍金),弗洛伊德1 4 6;拿破仑1 4 5.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
15、1 0 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A超 常 B弱 智 C中下D中等(2)群体差异P27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目前的结论如下:男女智力总体大致相等,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有优势领域。(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31.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23/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P282.差异表现P28O(1)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2)性 格 类 型 差 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
16、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 属 于()A.场依存性占优势B.场独立性占优势C.思考型D.冲动型24/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以及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流派: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重占理解关于学习的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学习的分类、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各个心理学家对学习的阐释。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研究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例如如何运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矫正其25/不良行为等。知识点梳理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广义学习(人和动物)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
17、化;P302.次 广 义 学 习(人的学习)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 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人 的 学 习 是 以 语 言 为 中 介的;26/(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3.狭义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 3 2.3 3)3.我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联结学习理论(P 3 4.4 3)联结学习理论D e 哲学基础是睢物主义(一)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27/1
18、.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P35.2.1-3P35 3 三个学习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28/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 用 论(P3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三)斯金
19、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P39)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P39.2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 罚(定义理解)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两类,分 别 是()A 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 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C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 刺激行为和应答性行为O(四)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P40)“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操作性29/条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2 0 世纪第一次世界性教学改革运动。(五)程序教学P40.D11 .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三、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De哲学基础是唯心主
20、义(-)苛 勒 的 完 形 一 顿 悟 说30/(P43-44)基本内容:1 .学习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苏贝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一一完形顿悟说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P45.47)1.布鲁纳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L学习分类31/O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
21、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意 义 学 习 的 实 质 和 条 件(P48-4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旧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P48.D1.1-2 意义学习的条件P49(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主观条件:A.学习者认知结构32/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接 受 学 习 的 实 质 和 技 术(P49-5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22、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L531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章学习动机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关于学习动机的含义、结构和种类等基本知识,详细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并提出了培养和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34/径和方法。重占理解并掌握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难点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P54-58)(3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54功能:激活、指向、强化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
23、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35/状 态。P54.D11.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P55.12,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0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P57.20 3.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58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P59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36/某种报偿。2,需要层次理论P 5 9-6 0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观点:附:需要层次图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 ,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金森观点:成就动机
24、(P 6 1)4 .成败归因理论提出者:维 纳(美国心理学家)37/观点:(P61-62)三维度、六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0 5.自我效能理论提出者: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三、学习动机的培养(P63-65)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25、的互动关38/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P67-70 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9/第四章学习的迁移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迁移的含义、种类和作用。重点介绍了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以及学生的学习迁移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占/t i t学习迁移基本理论。难点在掌握影响迁移的主妻因素的基础上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一)学习迁移的概述(1.是什么)40/。1.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教师 资格证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