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宋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pdf
《考研历史宋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历史宋_历史考研名词解释.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名词解释1.陈桥兵变: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元旦,赵匡胤制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的谣言,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 国 号 为“宋:建元建隆,仍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唐宋之间有两个
2、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一是安吏之乱,一是陈桥兵变。前者的特点,使社会由治到乱,陈桥兵变则是由乱到治的大转折,赵匡胤、赵普等人,制定了以长治久安为目的的治国方针,使北宋很快完成了统一大业,而且使经济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澧渊之盟:北宋与辽在澧州缔结的一次盟约。澧州亦名澧渊郡,故史称宋辽此次和议为“澧 渊 之 盟 北 宋 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澧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
3、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变 换“誓书”,约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 20万匹;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解析】澧渊之盟是个有争议的命题。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它,就必须对澧渊之盟宋辽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事实上,澧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无论从大历史的角度,还是大民族的角度来看待它,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3.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祜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元丰八年(108
4、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贬黜熙宁、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 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 神宗实录。此外,还将神宗时所取米脂等四寨还给西夏。【解析】元祜更化的实质是北宋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一次斗 争,只有了解当时时代背景才能很好掌握其实质。4.四时捺钵:辽实行的一种制度。捺 钵,契丹语,意为行营,辽虽建立了汉族模式的王朝,但其皇帝始终保持着先人的游牧生活传统,居处无常、四处转徒。四时捺钵又分为“春水”“秋山”“坐冬”“坐夏”。大部分贵族和官员
5、皆随同皇帝而行,捺钵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又 称“行朝”,禁卫森严。皇帝通过捺钵进行军事训练,并笼络归属民族酋长。冬季撩钵还要举行北、南臣僚会议,商讨国家大政,决定重要人事任命。可见捺钵体制在辽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辽虽仿照中原王朝的模式建立了国家,但是由于本民族的游牧传统,实行的这种制度,可以说这是由于他们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同时要看到这种制度弊端一一它使得辽没有固定的政治中心,到了后期显得更加明显。5.南、北面官制:辽朝为了对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多民族实行有效的统治,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的官制。这种新体制是在辽世宗继位后形成的,中央行政机构分别隶属于南北二枢密院,
6、称?92?治体制真正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当中。6.二府;宋代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号称“二府”。宋设“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是中央的行政机关,长官为宰相,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议政,使宰相不能专权。宋初把军事行政权从宰相的手中分出来,设立枢密院,掌握全国军事o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号 称“二府”。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皇帝利用两者之间的异同,直接控制军权和政权。【解析】二府是宋朝在唐朝政事堂的基础上所作的改进,使得政权和军
7、事权分离,另外又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 称“计相”。7.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末叶,发行于成都;随即发展成为两宋川蜀地区通用的法定货币。交子是铁钱不便于流通与交换的产物。为了解决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足的问题,宋真宗初年益州16户富商联合印造了一种铁钱代用券,叫 做“变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宋廷收夺私人发行纸币之权,在益州设立交子务,由政府负责印制和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四川铁钱为钞本,流通范围仍在四川。宋神宗时,交子流通扩大到陕西、河东等路。这种交子,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纸币
8、,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宋徽宗时,实行币制改革,交子改称钱引,流通范围更广。钱引用黑、青、红三色套印,是我国多色印刷术的鼻祖,在世界史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解析】本题是对于宋代货币的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货币制度的进步,为了满足商业的需要,宋代出现了交子,后来实行货币改革,交子改为“钱引”。南宋高宗时,杭州富商联合发行一种“便钱会子”,后来收归政府,又有“东南会子”,这些纸币的流通都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反过来又极大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8.宋学:面对儒学的内外危机,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致力于复兴儒学,宋朝时,新儒学完全建立并蓬勃发展,亦名“宋学”。宋学早期的代表人物孙复等聚徒讲学,不重章旬训诂,而是
9、探讨经书义理,力求把握儒家的实质。神宗前后,宋学进入昌盛阶段,出现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王学,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等分支。各家各派具体论学虽有差异,但是都侧重抽象思维,探讨宇宙社会生成之源,力图建立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理论体系。宋学发展到南宋,正式衍生出了理学,关键人物是朱熹,同时还存在其他一些宋学学派,有陆丸渊为代表的一心学和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到了南宋后期程朱理学被尊为官方学术,获得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解析】宋学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心学学者以及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学者在宋初诸儒复兴儒学活动的基础上,结
10、合对于现实社会的不同思考,通过艰苦的理论探索,终于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9.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全 书294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编年史。宋神宗赐书名为 资治通鉴。元丰七年书成,历时十九年。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协修者有刘恕、刘破、范祖禹三人。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且文字优美,叙事生动,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 来 与 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通鉴于叙
11、事?93?外,还选录前人史论,又 以“臣光日”的形式,撰写史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它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一直受到此后史学家的推崇,成为后代编年体史书的典范。注 释 通鉴的 有 南 宋 史 焙 通鉴释文和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以 胡 三 省 通鉴音注最为详备。【解 析】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要点全面。1 0.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之间展开,因发生在鹅湖书院,故得名。南宋淳熙二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丸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当
12、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 九 渊 则 主 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这次争论,就 是 哲 学 史 上 著 名 的“鹅湖之会”。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 次“鹅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他们两派学说之间的分歧,故以后还有更加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解 析】“鹅湖之会”的结果是朱、陆的学说分歧愈来愈 大,甚至形成门户之见。然而在客观上却促进了理学和书院的发展。理学门徒为纪念“鹅湖之会”,遂立鹅湖书院。鹅湖之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历史 名词解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