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pdf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期中复习.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走一步再走一步对 标 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从“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中咚咚直跳”,表现了“我”怎样的感受?(3)“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这句话的作用(4)“暮色茫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景物描写的作用(5)当“我”爬下悬崖,“先是啜泣了一会儿”。你能从“啜泣”里体会出那些情感来?(6)“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说说我为什么有“成就感”。(7)文章的主旨句是那一句?(8)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摔伤?为什么不抱他下来?(9)“我”爬下悬崖的经历,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1 0)“我小心
2、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1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1 2)作者为什么说这次脱险“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1 3)末 段 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 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 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1 4)第9段 中 的“蹲”可否改成“站”或“靠”?为什么?(1 5)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为什么脱险后还要“啜泣”?这 次“啜泣”和在石架上的“啜泣”原因相同吗?(1 6)
3、“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1 7)“我”是靠什么从悬崖上下来的?“我”这次成功的感觉怎样?它 对“我”的影响是什么?(1 8)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其作用是什么?(1 9)文 章 最 后 一 段 中“走一步,再走一步”仅 仅 指 当 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2 0)在文中,作者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答案作者小时候从悬崖上一步一步走下来的经历,蕴含了把大困难分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解决,从而赢得最后胜利的人生哲理。从“我”神态、心理,表现了我的害怕、胆怯,“我”处于险境,刻画了“我”当时的恐惧、后悔、委屈。写出杰利没有嘲笑我,为下文埋
4、下伏笔。已经到了晚上,时间很长,渲染了气氛,衬托出我强烈的恐惧感。有害怕、羞辱、委屈、喜悦、后怕、感激的情感。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困境,证明自己的勇敢,并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悬崖并不高,如果孩子摔下来,父亲可以接住他。父亲希望作者靠自己的努力从悬崖上爬下来,父亲给孩子勇气、信心,接受一次挑战,就增长了勇气、经验。如果抱孩子下来,他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也不能树立信心。毫无信心(害怕)一有了信心一信心大增。不能。“探”表现了作者的小心、谨慎,心里没底“站”没 有“探”小心,把“我”十分小心写得
5、生动,刻 画“我”胆小体弱的特点,为下文信心大增,最后成功脱险这个过程有一个可信度。父亲是个能引导孩子自己战胜恐惧,懂得教育孩子,细心,教子有方,聪明的人。(1 2)“我”靠自己努力从悬崖上爬下来,有巨大的成就感,让我从中悟到了人生道理,获得了 个人生财富。(1 3)这 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艰难。(1 4)不行。“蹲”字有重心下移的意思,表现了我的胆小怯弱,“站”、“靠”显得很从容,很镇定,不能体现我胆小的特点。(1 5)在石架上不同,是恐惧和绝望;脱险后是种复杂心理:委屈、激动、温暖(1 6)体现了“我”当时那种极度的害怕,恐惧。不自信的心理。
6、(1 7)父亲教“我”走下悬崖,他激励“我”,使“我”有勇气。成 功 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在以后的人生中,“我”学会了勇于面对困难,不会再想着去依赖他人。(1 8)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之所以写天气闷热,是 因 为“我”心情很烦躁,很郁闷,就写了动因。渲染孩子们心情烦躁的气氛,为下文写想爬上悬崖去凉爽凉爽埋下伏笔。(1 9)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所有困难。(2 0)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困难转化为一个个小困
7、难,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七 上 语 文“童趣”期中复习题姓名:班级:学号: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童 推(z h i)氮(m i a o)小 鹤 喔(l i)凹 也(t u)土 砾(l i)丘 壑(h e)项为之强(j i a n g)癞 蜡(h a)蟆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长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物 外(指超出事物本身)之趣 昂 苴(头)观之 项为之强(僵硬)徐(慢慢地)喷以烟 鹤 唳(鸟鸣)云端 怡 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左(正)出神2、童趣选 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 者 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揭示了神起美妙的内心世
8、界。4、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这 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答:指作者根据眼前的自然景色,在脑海中创造出超出原来特征的新的形象,从而得到的乐趣。通 过“联想”、“想象”产生。5、课文分别写了咖事?简要概括。答:观察蚊飞帐中;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并驱蛤蟆。6、下 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C)A.昂首观之 B.使之冲烟而飞鸣C.故时有物外之趣 D.观之,兴正浓7、翻译下列句子1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夏天,蚊群雷鸣似的声音,我在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空中飞舞。2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抬头看着它们,脖子都僵了。3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果真像鹤群在青
9、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使我高兴极了。8、区别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 )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做)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2 )徐喷以烟(用)以虫蚁为兽(把)9、“夏蚊成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是夸张式的比喻,也 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呵闷雷声相似的特点产生的联想。1 0、作者把懒蛤蟆说成“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将懒蛤蟆说成“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虫斗草间”的“二虫”而言。1 1 .春1 .请给下列词语注音朗 润 酝 酿 噫 亮 黄 晕 烘 托 欣欣然繁花嫩叶 抖擞精神花枝
10、招展2 .请解释下列词语赶 趟 儿 吹 面 不 寒 杨 柳 风 酝 酿 婉 转 黄 晕 烘 托 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3,请你按照8 9 10小结的形式来描写任何一个季节4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得好在哪儿?为什么把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5 .春风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什么感觉?6 .春风像母亲的手,还想什么?请你仿写几句。(至少2句)7 .的春花图的春风图的春雨图8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在那里?写了花怎样的情态?9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的闹字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效果?10.写 出 带 有 花 风 雨 的 古 诗(2句)11.朱自清还写过什么脍炙人口的作品?12
11、.8 9 1 0 三个自然段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13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14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你认为上前去做什么?15 .春天到来的时候一般是刮什么风?16,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勿起来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7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一次概括是,,18 .这是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9 .说花说散在草丛里,像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花什么样的情态?2 0.斜织着一个词写出春风和雨儿什么样的特点?注:为空格答案:1.见语文书2 .见语文书3 .此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没人自己详解4.好在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了春天的小
12、草生机勃勃,从偷偷地看出了小草实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带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轻柔的。6.此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没人自己详解7.争奇斗艳的春花图温暖柔和的春风图细密轻柔的春雨图8.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生动形象,花很多而开得盛的情态。9.好在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争先恐后的情态,充分地把蜜蜂写的很生动,在侧面写出了花开的盛。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1.背影 荷塘月色12.新 美 丽13.顺序不可以调换,好与前文桃儿,杏儿,梨儿好对应。14.上前去努力学习,开辟新的科学时代。15.春天来了一般
13、会先刮东风,再变成南风。16.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7.盼 春 绘 春 颂 春18.是一篇抒情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19.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很多,散在草丛里,很可爱,很美丽。20.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轻柔。1 0.论语十则1.问:论语 十则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答:这篇课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2.问:结合本文内容,,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答:我觉得要勤奋学习、乐于交友、虚心好学、待人有礼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3.问: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每 I I四问
14、”“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里的“三”和“四”意义和用法相同吗?答:不同。“三”是虚指,泛指多次;“四”是实指。4.问:你能结合自己的体会,说 说“时习”、”有朋”、“不愠”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吗?答:经常复习,可以熟悉学习内容,了解其中意趣,不断取得进步,心中就会产生喜欢学习的情趣。有好朋友来求教,就可以互相切磋,增进友谊,共同提高学习水平。虽然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处处泰然,内心平静,因为我志在高远,一心向学。5.问:朱熹认为,曾子的“三省吾身”“重在为学”,“忠”、“信”为传习之本。你怎么看?答:朱熹的观点有道理。替人谋事应当
15、像替己谋事一样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不能虚情假意而真心相待。对待学习也应当像对他人一样尽心尽力,对朋友样真心相待,要即时复习,熟知于己;而不应满足课上浅听辄止,课 后“还”之于师。6.问:你怎样理解“曾子曰:吾II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蕴含的道理?答:知识是无穷的,而人的见闻是有限的。广见博闻,勤记善问固然是必要的,但时常复习,反复玩味,既不使遗忘,又触类旁通。这样,就能释疑解惑了。7.问:请谈一谈学习实践与思考探究的关系。答: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实践可以认识事物,思考探究旨在明白道理。如果只满足于初步的学习实践,而不肯下功夫思考探究,就不能明白道理,掌握规律
16、,始终迷惑难解。反之,如果只满足于主观臆想而不肯踏实地学习实践,所得到的知识自然就是虚假的,也是有害的。8.问:说说你对“不知为不知”的理解。答:“不知为不知”倡导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如果我们不论知与不知,都强以为知,就失去勤于观察解“不知”,善于提问释“不知”的兴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学习上不懂装懂的不明智的人。9.问:请根据“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一则内容,谈一谈远大理想和坚强意志对学习的重要性。答:学习任务重。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心胸宽广,不骄傲自满,这样才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只有意志坚强,坚持不懈,”不抛弃,不放弃
17、”,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看到理想的路途风景。10.问: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比喻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答:这里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用松柏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经受住严峻考验。这一则是讲人的品德修养问题。在学习实践中,我们也应当像松柏那样不畏艰难,营造矢志学习、攻坚克难的学习氛围。11.问:班级同学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语有、无道理”这辩题展开辩论,你准备参加哪一方辩论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联系实际阐明理山。答:正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将心比心,相互体谅。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以己度人,互帮互助,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习之风;反之,自私自利,
18、各自为战,就会出现互相干扰、互不相让的“双败”局面。反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道理:虽然这是最早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但有其片面性。从这句话的表面意思看来是指“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但是,这一句话不一定适合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就是说不能太绝对了。社会上的每个人的生活地位、条件、理想、愿望、爱憎等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说你不喜欢的不等于别人也不喜欢,你不用的,别人也许有用。因此,这句话说得片面,不可以完全照搬。12.问:在第三则中“温故”和“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
19、“知新”的目的。13.问: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答: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14.问:翻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答: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15.问: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
20、到这样的程度就可称为老师了。16.问: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答: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17.问:翻译: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答: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18.问:翻译: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19.问:翻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罕)答
21、: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 仁 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20.问:翻译:子贡问白:“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答: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 恕 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15.古代诗歌四首1、给下面的字词注音澹 澹()萧 瑟()莺()竦 峙()啄()碣()2、观沧海作 者 是(),字(),()末年的政治家、()、诗人。3、钱塘湖春行作 者 是(),字(),晚年又叫(),著 有()。4、次北固山下作 者 是(
22、)代 诗 人()。天净沙秋思作 者 是()代 诗 人(),是()。5、填空(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2)(),江春入旧年。(3)(),浅草才能没马蹄。(4)几处早莺争暖树,()。(5)(),小桥流水人家。6、观沧海中哪一个字总领全文?答:“观”字总领全文。7、次北固山下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思乡之情。8、钱塘湖春行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初春的景象?诗的字里行间体现了诗人什么的情感?答:从“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看 一 出,体现了诗人喜悦的感情。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沧海全文,表现了作者什么的感情?给人怎样的感觉?
23、答:表达了作者惊讶、赞美的感情,给人坚定、倔强的感觉。1 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答: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1 1、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天将破晓之际,江上升起朝阳B、第二句诗:江上早春,旧年未完新春已到C、两居诗体现出自然变化,表达诗人对江晨美景无比喜悦之情。D、昼夜交替、新旧交接的自然变化,抒发了诗人客路思乡的情怀。济南的冬天I训练一一、从每题后面的括号中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注音,写在横线上。1、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j i j i)2、暖和安适地睡着.(z h d o z h u6 z h e)3、好像
24、日本看 护 妇(k d n k an)4、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 6 b a o b o)二、填空题:1、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原名,字,北京人。他是我国代著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话 剧、等。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来写。文 章 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的山,突出其:,突出其: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o3、下面语句是一位诗人对生命与尊严的诠释,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据语境,为他补上恰当的一句呢?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
25、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三、理解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 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答: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的“秀气”二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四、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一 语文 期中 复习
限制150内